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

北汝河风光

小编定义诗旨:《汝坟》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对在汝水岸边砍伐树枝的女子的描写,以及对夫妻重逢后的叙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比思念和重逢之后的喜悦。

原诗:

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笔者自作注释:

遵:循,沿着。

汝:水名,就是如今的北汝河。汝河发源于河南省嵩山县,汇入淮河,是淮河的支流。由于汝水历史悠久,汝河流域的很多地名以汝字命名,如汝阳,汝州,汝南等。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2)

落霞之下的北汝河风光

坟:是汶的通假字,是河堤、水边的意思,诗中指汝河的堤岸。

条:指生长在汝河岸边的楸树。不是枝条的意思。

枚:树枝。诗中是楸树的树枝。

君子:妻子对丈夫的尊称。

惄(nì):忧愁。

调(zhōu):輖,通"朝“,就是指早晨。

肄(yì):树枝砍后再生长出的小嫩枝。

遐弃:遐,远。如词语“闻名遐迩”。弃,就是遗弃的意思。遐弃:就是抛弃的意思。

鲂(fáng)鱼:鱼名,就是鳊鱼。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3)

鲂鱼(也叫鳊鱼)

赪(chēng)尾:红色的尾巴。古代传说鳊鱼劳累后尾巴会变成红色的。关于“赪尾”的详细解释见诗意赏析。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4)

毁(huǐ):焚烧。是中指王室的命令十万火急,迫在眉睫。

孔:很。

迩(ěr):近。

笔者自作译文:

沿着汝河的堤岸走着,

用刀砍下楸树的树枝。

久未见到自己的丈夫了,

早饭也还没有吃,思念丈夫牵肠挂肚。

沿着汝河的堤岸走着,

用刀砍下刚生长出来的嫩枝条。

已经见到自己的丈夫了,

千万别把我遗弃在这里。

汝河里的鲂鱼劳累后尾巴红红的,

王室差遣的命令十万火急。

虽然差遣的命令十万火急,

可是年迈的父母也需要照顾啊。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5)

北汝河沿岸风光

历代对《汝坟》诗旨的解析与笔者评判:

《毛诗序》以为是赞美“文王之化行乎汝坟之国,妇人能闵其君子犹勉之以正也”。

小编认为《毛诗序》对《汝坟》甚至《周南》的定义就是强调文王之化,这实在是牵强附会,经学的味道太浓了。

汉刘向《列女传》认为此诗:“周南大夫”之妻所作,恐其丈夫“懈于王事”,故“言国家多难,惟勉强之,无有谴怒遗父母忧”也。

笔者认为刘向也是附会《毛诗序》的疏解。并没有脱离“王化”这一概念。

《韩诗章句》则以为,此乃妇人“以父母迫近饥寒之忧”,而劝夫“为此禄仕”之作,显然并无赞美“文王之化”的“匡夫”之义。

小编觉得这种释义相对中肯一些,也贴近现实。

笔者定义诗旨:《汝坟》是一首叙事诗。通过对在汝水岸边砍伐树枝的女子的描写,以及对夫妻重逢后的叙述,表达了对丈夫的无比思念和重逢之后的喜悦。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6)

晨曦中的北汝河

诗意赏析(小编作):全诗共三章:

第一章:“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汝河汝河发源于河南省嵩山县,汇入淮河,是淮河的支流。由于汝水历史悠久,汝河流域的很多地名以汝字命名,如汝阳,汝州,汝南等。北汝河位于黄河以南,靠近洛阳。是一条水流较为充沛的大河,河中有鲂鱼。两岸的河堤叫做“坟”,“坟”就是“汶”的通假字,坟也就是水边的高地的意思。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7)

淮河

“遵彼汝坟”这句的意思是沿着汝河两岸的河堤走着。这位主人公为什么沿着河堤走着呢?主人公为什么会来到河堤上呢?一连串的疑问进入脑海。继续往下读就会得知,她不是出来在河堤上散步的,他是有事要做。

“伐其条枚”就做了说明,原来她是出来砍柴的,汝河两岸的河堤上长着楸树,她需要砍伐一些树枝,为什么要砍伐树枝呢?这这让我们不由得想起《汉广》里面的那位“樵夫”了,他在汉江岸边的山上“言刈其楚,言刈其蒌”的事情,《汉广》里面的樵夫砍伐荆条和蒌蒿是为了喂马。那么《汝坟》里的这位主人公砍伐楸树的枝条当然是为了烧火做饭,由下句“未见君子,惄如调饥。”可以得知这位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位女子。西周时期的古人做饭可不像现在使用煤炭或者天然气,那个时候只能用柴禾做饭。她拿着小斧头在河堤上走着,她真的是要砍柴吗?她其实又在怀念经年累月没有回家的丈夫了。所以女子唱出了“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这种发自肺腑的对丈夫的思念与牵肠挂肚!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8)

北汝河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诗经》中这种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叙事交代是特有的一种写作手法,我们可以设想,女子的丈夫由于某种原因(或者是戍卒或许是出征在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家了,作为妻子的这位女子独自支撑着一个家庭,要独自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上要照顾年迈的公公婆婆,下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们,生活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她一个人的身上,这不仅需要承担许多繁重体力活,还要有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对于这位辛苦的妻子来说,最大的渴望就是丈夫早日归来,这是心理与精神双重的慰藉。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惄,就是忧愁的意思。调,是早晨的意思。历代研究者对这一句的解读大相径庭。其实这一句是最能体现全诗诗旨的句子。

朱熹《诗集注》中认为:“汝旁之国,亦先被文王之化者,故妇人喜其君子行役而归,因记其未归之时,思望之情如此,故追赋之也。”。

闻一多《闻一多学术文钞·诗经研究》所述:“调饥”谓性欲之饥。小编实在是不敢认同闻一多先生的论述。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9)

北汝河

小编不认同闻一多的这种解读。古时人们生活清苦,人们不像现在这样一日三餐古时,而是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十点到十一点左右吃。而且一天的工作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完晚饭就很早的歇息了,不像现在晚上灯火通明,甚至吃夜宵了。学习古诗文,一定要结合当时的历史以及社会风貌。“惄如调饥”这句就可想而知了,女子砍柴已经很久了,还没有吃饭,这个时候肯定是很饿了。那么“惄”字又作何解释呢?笔者认为,女子这个时候结束了砍柴的繁重的劳作,背着一捆柴禾,拖着疲惫的饥肠辘辘的身体沿着河堤往家里走去,饥饿的感觉会让人产生怨气,愁肠百转千回。“惄如调饥”是将身体的饥饿和疲惫比兴为对丈夫的思念和牵肠挂肚。她想起了自己久未见面的丈夫,不由得牵肠挂肚起来,身体的饥饿与疲惫不堪加上对丈夫的极度思念,满腹的惆怅弥漫全身,女子实在太累了,就背着柴禾靠在河堤边,她张望着远处,看是否能从路的尽头看到丈夫回来的身影。所以笔者把“惄”字解释为对丈夫牵肠挂肚的思念。个人觉得较为妥帖一些。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0)

北汝河

第二章:“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第二章从章节内容上看是第一章的复沓,还是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只不过一二章首句中“枚”字变成了“肄”.“枚”就是指楸树的树枝,而“肄”就是指砍掉的树上又生出来的小嫩枝条。其实这一句点明了了女主人公在辛苦的劳作和对丈夫漫长的等待中,秋往春来间时间又过了一年。这种牵肠挂肚在岁月漫漫中延续,有期待就有希望。

“既见君子”,在某一天,女子继续在汝河岸边砍伐柴禾的日子里,在女子久久的期盼与等待之中,她终于看到了丈夫归来的身影“既见君子”。

“不我遐弃”,这是一句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就是“不遐弃我”的意思。“遐弃”不光有抛弃的含义。有时候的也可以指至亲之人去世了之后,妻子哭诉的话,相当于“你走了,却把我一个人抛弃在这世上,让我孤苦伶仃的一个人,连个依靠都没有”我们可以设想,在好久没有丈夫的音讯之后,这位妻子的内心何尝不会有这样的感想呢。女子心中的复杂的感情,焦虑、疑惑、不安、惶恐、牵挂、所有的这些情绪都有,可以说是五味杂陈。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1)

北汝河

但是这个时候笔锋一转,诗意发生了变化,女主人公所有的疑虑与所有的牵挂随着丈夫身影的出现而烟消云散,看到了自己的丈夫归来的身影,女主人的欣喜之情跃然而出,女主人公发出的欢呼涌出诗行,跃然纸上。这声欢呼远比诗句中所包含的情感要丰富和复杂:久役的丈夫终于归来了,女子心中所有的焦虑、不安、疑惑、惶恐、牵挂、都化为乌有,这正是悲伤之余心中汹涌迸发出的欣慰和喜悦。“不我遐弃”四字就所有的感情一笔涵盖,对复杂情感的表达,是这样的令人荡气回肠。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2)

楸树

第三章:“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开首两句,又是比兴之作。先来评析“鲂鱼赪尾”这一句。

鲂鱼,又名鳊鱼,草食性淡水鱼类。“鲂鱼赪尾”就是说鲂鱼的尾巴变成了红色的了。

朱熹《诗集传》中说:“赪,赤也。劳则尾赤,鲂尾本白而今赤,则劳甚矣。”意思是鲂鱼过于劳累,而使尾部变红。

鲂鱼一类的淡水鱼鱼尾巴变红,那是因为它们在产卵。一般在4月~6月,水温适宜,也即在20~29℃时,成群的鲂鱼会从湖泊深处游到岸边的浅水杂草处进行产卵。这个时候,雄鱼为护卫自己划分的势力范围,腹部及尾部自然变红,用以警告其它雄鱼,而且,在雄鱼追求雌鱼时,腹部会大面积泛红,一直待到交配、产卵和鱼卵孵化后,雄鱼腹部及尾部会恢复之前的颜色。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3)

鲂鱼(也叫鳊鱼)

小编认为“鲂鱼赪尾”这种比兴手法无疑是在说久别重逢的夫妻二人在见面时的场景,把这首诗理解为一首叙事诗更加恰当一些。

在漫长的期盼与等待中,在女主人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苦劳作中,丈夫终于平安归来,他们把所有的思念化作夫妻二人团聚之后的激情,这种“久别胜新婚”的鱼水之欢,这种热情如火的恩爱,在女子的口中以一种托物比兴的手法委婉而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4)

《汝坟》诗意

“王室如毁”,这应该是他们夫妻二人在短暂的重逢与团聚之后,夫妻二人的对话,妻子从丈夫的口中得知,他这次回家,并不能做长期的停留,因为还有接下来的事情需要去做,我们可以推想,他又要随部队去远征了。他还得离开。自己作为军人,必须要听从指挥,服从命令。军令如山,十万火急。这可不敢耽搁。这一句将“王室如毁”丈夫远役的事势渲染得如此紧急,更加衬托出了这一次的重逢是如此的短暂,妻子是如此舍不得丈夫就此匆匆离去。妻子想挽留好不容易才久别重逢的丈夫,想让丈夫陪在自己身边。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当妻子对丈夫声泪俱下地诉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丈夫心中的滋味也是万般无奈的:夫妻之爱,教儿育女的父亲之责,侍奉父母的义务。我想再铮铮铁骨的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吧,也不会铁石心肠吧。

诗经中难舍难分的句子(牵肠挂肚的思念与热情似火的重逢)(15)

北汝河堤岸

全诗在这种留有悬念的余地中收尾。我们可以想象此时的丈夫心中的种种纠结与无奈。丈夫面对妻子声泪俱下的这番感人至深的话语时,又能做怎样的回答呢?其实答案我们心中都很清楚,一边是迫在眉睫的十万火急的出征的号令,军令如山。一边是年迈的父母、辛苦持家的妻子、年龄有小的孩子。丈夫到底该何去何从?这也就是“自古忠孝难两全”吧。

《诗经·周南》中的第十首诗《汝坟》也为我们留下了千古的遗憾吧,或许正是这种遗憾之美才成就了这首诗的高度,缺憾美也成了现实生活中无法让人释怀的一种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