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新闻网温州网讯 最近,各医院骨科因备战中考体育而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患者明显增多“运动损伤”近几年逐渐被大众熟知,但关注点仍在成人身上,对于儿童青少年运动损伤,却知之甚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成人每天跳绳对身高有什么作用呢?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成人每天跳绳对身高有什么作用呢
来源:温州新闻网
温州网讯 最近,各医院骨科因备战中考体育而出现运动损伤的学生患者明显增多。“运动损伤”近几年逐渐被大众熟知,但关注点仍在成人身上,对于儿童青少年运动损伤,却知之甚少。
国内有数据显示,每年有350万14岁以下儿童因为运动损伤到医院治疗,其中有77.5万儿童去了急诊。而根据运动损伤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青少年是运动损伤的发病主体。
儿童青少年运动损伤高发,主要还是跟准备工作不充分、防护不到位有关。不过,这两年因为过量运动、成人化运动而导致损伤的小患者在逐年增多。骨科医生提醒,运动本身是件好事,家长切莫给孩子的运动附加目的性,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有一种运动叫家长觉得要运动
为了备战体育考试,为了长高,为了增强免疫力,如今的骨科门诊,因为这些原因引起运动损伤的儿童青少年患者越来越多。
小潘(化名)今年8岁,读小学二年级。当他用两条僵硬的腿走进诊间时,温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林洲还以为他摔或撞到了腿。结果都不是,家长说小潘平时有跳绳,一次800个,跳了半个月吧,跳完了说腿痛,便过来看看。按理说跳800个没什么问题呀,林洲不敢大意,马上安排小潘做相关检查,排出生长发育疾病、代谢性疾病、骨肿瘤等问题。检查结果均显示无异常,林洲便再次询问小潘平时的运动、生活、饮食等。这次,家长才说,小潘每次跳绳800个,但一天要跳三四次。这就是病因呀,过量运动。原来,家长觉得小潘的身高太矮了,听了生长发育专家的建议,多跳绳。可专家也没说跳多少,家长想着一天跳3000个总可以了吧,这才逼着小潘每天达标。小潘其实已经多次叫痛了,膝盖痛、脚痛,可家长就认为他是在找借口偷懒。要不是看见小潘痛得连走路都吃力了,家长还会继续让他跳下去。
小戴(化名)跟着爸爸长跑已经快1年了。爸爸是个运动达人,四处参加马拉松比赛,他希望小戴也能跟他一样,于是总会拉上小戴一起跑。每次跑5-10公里,小戴坚持不下来,爸爸便说,跑不完就别回家。小戴不敢言语,只能咬着牙跑下来。每周三次,每次都是煎熬。伴随着小戴的不仅是体力的不支,还有身体的疼痛,尤其是膝盖的痛,反反复复。去医院看的时候,爸爸还说小戴不像个男子汉,跑个步还叫痛。
“这已经超出了一个孩子该有的运动量。”当林洲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家长还表示不能理解,在他们看来,多运动是好事,哪有什么过量的说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动承受量,一旦过量,便可造成损伤,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损伤如果不治疗,会变成慢性损伤,会延续至成年,甚至以后患关节疾病的风险也相对升高。”林洲表示,儿童运动切不可成人化。
警惕网红运动带来的损伤风险
如今的运动培训早已不是篮球、足球、乒乓球等传统项目了,更多是一些时尚甚至贵族运动,如轮滑、跑酷、击剑、骑马等。让孩子的运动更前卫,是不少家长的想法。
“这些运动因为有专业的教练,并且护具齐全,一般是不会发生损伤的。但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进行这些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做好防护。因为一旦发生状况,这些运动带来的损伤会更加严重,并且其本身发生意外的风险也高。”林洲说,做这些网红运动项目时,因防护不到位出事的儿童青少年,门诊近两年增幅明显。就诊的儿童青少年中,有六七成是运动损伤,其中因网红运动项目引发损伤的占近1成。
9岁的小黄(化名)学跑酷已经好几个月了,对于一些动作、技巧已掌握得差不多了。看着他能熟练操作,家长后来也就不管了。结果一天在家,小黄因为一个动作没做好,失去平衡,造成右手臂扭伤。到林洲这里时,小黄已经痛得受不了了,扭伤的地方也出现了水肿。从片子上看,并没有明显的骨折迹象,但根据林洲以往的经验,加上小黄疼痛特别明显,他怀疑可能是肱骨骨骺骨折。后经过核磁共振检查最终确诊为肱骨骨骺骨折,后进行了钢针内固定手术。“这是比较严重的运动损伤了。关键是儿童的肱骨骨骺骨折不如成人的易辨别,容易造成漏诊。”
前两天,林洲接诊了一名7岁男生小陈(化名),他在滑轮滑时不慎跌倒,导致骨折。家长告诉林洲,因为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的轮滑,小陈滑起来挺熟练的,所以当天滑的时候便没有给小陈戴护具。没想到,就是这样一次疏忽,让小陈受了伤。到医院时,小陈的右前臂已肿胀变形,片子提示桡骨骨折伴移位,尺骨青枝骨折。林洲给予其手法复位后石膏固定,再拍片,看到复位成功,这样就不用手术治疗了。看着小陈胳膊上绑着石膏,需要固定1个月,家长自责不已。
林洲表示,这类型运动损伤的孩子,年龄主要集中在八九岁。而这一年龄段也是运动损伤的高发年龄段。
应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与强度
“别的孩子去学骑马、击剑,我的孩子也要去学”“为了长高,每天必须跳绳、打篮球”……盲目的运动攀比,带有目的性的运动,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最好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体力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运动计划。
林洲介绍,中等强度及高强度身体活动即日常生活中的锻炼运动,包括游泳、球类运动、器械运动、攀爬跳跃运动,儿童青少年平均每日推荐活动量在45-60分钟,建议高强度运动每周至少3次,每次大于10分钟。低强度身体活动则为日常非静止性活动,包括轻松的漫步、玩耍等,每日可按照年龄增长,最低不小于3小时。
10岁以下的孩子,可选择非身体对抗性的运动,如跑步、跳绳、踢毽子、舞蹈等。10岁以上的孩子可选择趣味性更高,体能要求更强的团体性、竞技性的运动,如足球、羽毛球、篮球等球类运动。青春发育初期时,应首选灵敏性、协调性和柔韧性为主的运动,如武术、街舞、乒乓球等。到了青春发育中期,应以速度型运动为主,如短跑、足球、游泳等。而青春发育后期,可增加速度、耐力、力量型的运动,如篮球、排球、攀岩等。
林洲表示,一般来说,孩子认为比较容易能够完成的运动及玩耍游戏均为低强度运动,完成该项运动后,孩子在呼吸和出汗方面没有变化,没有疲劳感。孩子能够感受到自己需要投入力量和信念的为中等强度,一般会开始出现呼吸变急促并少量出汗,但稍作休息能够较快恢复。孩子认为需要比较吃力去做的运动为高强度运动,运动后孩子会出现呼吸急促,显著出汗,会主动要求休息恢复体力。
“家长在为孩子安排运动项目时,应严格按照其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随着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身体活动的环境从室内逐渐移到室外,动作难度和结构由易到难,活动强度由小到大。”林洲建议,家长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运动中,与其一起互动,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
原标题:每天跳绳3000个,小男孩差点走不了路!“过量运动”“成人化运动”伤害很大
本文来自【温州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