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在航天上,也不例外。“太空第一人”加加林进入太空前,有30多只太空狗参加了苏联的太空实验。它们为人类的航天事业贡献良多,甚至牺牲了生命,它们是我们人类的英雄。

史上最稀有的汪星人(流浪的汪星人最远竟到达星辰大海)(1)

苏联两位身穿航天服的狗狗,左边是“维特罗克”,右边是“乌戈洛克”

大家也许不知道,上天的这些太空狗绝大多数都是流浪的母狗。科学家们为什么会这样选择呢?

苏联的科学家认为,要适应太空复杂的环境,必须具备顽强的生存能力,来抵抗极端压力、宇宙辐射和超重力环境等。而流浪狗相比家犬,有更多的生存经验,阅历也更丰富,更多具备科学家们认为的素质,因而得选。

而太空狗必须是母狗,则是因为它们比公狗性情更加温和平静、坚韧不拔,能够忍受住长期处于密闭空间,这使得母狗比公狗在太空环境下的生存几率更大。还有一点,则是由于公狗的排便习惯特殊,而太空舱空间狭小,不能满足公狗的生存需要。

为了适应火箭头锥的大小,太空狗在身高体重上也有特定的标准,体重不能超过6公斤,身长不超过35厘米。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够成为一名预备太空狗。

成为预备太空狗后,它们接受了一系列的训练,以便增大在未来的飞行任务中的生还几率。这些训练包括长时间站立不动、穿航天服、火箭发射模拟器训练、离心机训练以及狭小空间训练等等,训练的辛苦不亚于人类。

史上最稀有的汪星人(流浪的汪星人最远竟到达星辰大海)(2)

太空狗莱卡

上天后,狗狗们的太空食品单调乏味,只用营养胶喂养。即使是最初期人类航天员的太空食品也比营养胶更丰富。

经历了千辛万苦,太空狗狗们随着一次次的发射任务飞向太空。从1951年到1961年的十年中,苏联就发射29枚载着太空狗的火箭升空,有十只太空狗因当时条件限制和技术的不成熟等因素为太空事业献上了生命。

而那些成功返回地球的太空狗们,迅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大众偶像,它们出现在糖纸、火柴盒、手帕、明信片上,受到全球民众的喜爱。报章杂志纷纷刊载它们的形象,连政客们都排队与它们合影,太空狗们可算是第一批“航天明星”。

史上最稀有的汪星人(流浪的汪星人最远竟到达星辰大海)(3)

苏联的太空狗“玛丽莎卡”,身穿贴身型航天服,透明面罩放在一旁

直到现在,航天的发展依然离不开像太空狗这样的太空动物们,有许多的未解难题需要他们的帮助才能够解答。目前仍在太空飞行的神舟十一号飞船上,也载着6只蚕宝宝进行着空间实验,欲为我们揭示太空中生命的奥秘。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史上最稀有的汪星人(流浪的汪星人最远竟到达星辰大海)(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