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条令人心痛的新闻。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1)

6月12日,河南长葛,7个年轻人在河边饮酒,有人发表厌世言论。接着,其中1人突然翻越护栏跳入河中,随后又有5人入水。

最终,7人中的4人,溺亡在了冰冷的河底。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2)

事发现场有目击者告诉记者,溺水的几个孩子,都是刚刚参加了高考的学生。

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听说有孩子因“没考好”“考不好”而走了极端:

2020年7月,安徽池州女孩因高考失利与家长发生矛盾,欲从10楼跳楼……

2018年6月,河北平泉男生在高考前1小时,趁母亲外出买早餐时坠楼自杀身亡,第3次参加高考令他不堪重负……

在这个无数孩子经历人生大考的季节,出成绩前的压抑,成绩不理想的打击,令许多孩子喘不过气。

或许,“分数”真的可以成为压垮一个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孩子早已不堪重负的深层原因,往往要从家庭和教育中寻找。

1

2016年6月,在QQ空间留下一封遗书后,刚刚熬过高考炼狱的四川男孩小斯,选择了跳河自尽。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3)

那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带一床被子,去家里经营的中巴车上帮忙售票。

路上,父子俩不知道谈了什么,小斯在半路突然消失,只留下那床被子在地上。

经过三天的寻找,小斯最终被搜救队在河面上找到,仅仅18岁,便离开了人世。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4)

他说,自己常年被父亲责骂暴打,被母亲贬低打击,看起来像个毫不上进的“坏小孩”。

但事实上,小斯成绩并不差,年级排名总是靠前,也一直很追求上进。他关心朋友,思考《楚门的世界》,心智比同龄人成熟。

但他的父母却从未倾听过他的心声,他们的心底自有一番评判标准,孩子稍一偏离,就要狠狠地纠正:

正如小斯在遗书中写下的:

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也一耳光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光打过来。

他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常年进行打击式教育,让孩子越发自闭:

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打电话的时候跟我妈说了,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达外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家长都有奖,而我呢?

他不是没有试着向父母寻求关怀,但他的父母,却从没有在乎过孩子的呐喊,终于让孩子走向绝望:

我越来越反感我爸,心情几乎没好过,我就故意不学习,考差点,希望我爸能问问我之类的,稍微改改。然后打电话第一句:“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我把你转到其他学校去,莫浪费老子的钱!”然后我就知道,我的人生以后都会很黑暗。

最后,他总结:

“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

我的尸体,不用埋了,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把我拿回去。”

曾经看过一句话: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和父母都必有一战。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如果父母赢了,是悲剧。

在对小斯的教育中,他的父母正是这样,太过于执着自己的“正确”,为了“纠正”孩子的错误,像对待仇人一样打击贬低,甚至使用暴力。

他们的确是用权威赢得了孩子的顺从,但也彻彻底底地输了孩子的信任。

这样的孩子,不是在沉默中逐渐疏远父母,就是在沉默中叛逆暴走。

就像小斯一样,最后,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父母最后的反抗。

2

小斯的故事特殊且充满悲剧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父母所代表的步步紧逼式的打压教育在现实中就少见。

大部分父母在孩子降生之前,都有一个和李焕英一样的愿望:我的孩子只要健康快乐就好。

但是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被周围的攀比和内卷推着往前走的时候,父母会不由自主地对孩子产生过高的甚至是不切实际的期待:

为什么你同桌考100你才95?

为什么其他同学都有奖状你没有?

为什么前后桌同学都能上台表演你不行?

期待落空会产生失望,失望多了,就会滋生埋怨和唠叨。

可能每个父母心中都住着一个完美的小孩,同样是从年轻走过来的父母,太想要带着他们避开自己曾经踩过的泥沼和坎坷。

但一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行走,孩子只会感到自己是工具、是仇人、是一具空壳,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存在的意义吗?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5)

还记得引发全网共鸣的《一个北大高考状元的抗抑郁史》里的游安。

在母亲数十年如一日的严酷“鸡娃”之下,游安高考考上省状元,上了北大。

但来到北京,她发现自己找不到路,不会用微信,和身边的人格格不入。

她想起以前母亲残酷地责骂她时,向她灌输的“考好了就会快乐”。

但现在,她真的考好了,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适应环境,“好像也没什么意思”。

她说自己已经学够了,开始抗拒学习。本来就不喜欢商科,之后成绩更是一塌糊涂。

最后,母亲的一句“你配不上北大”,让她彻底崩溃,患上严重抑郁症。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6)

(游安文章下的评论)

所以,真的不要说“现在的孩子太难教育了,动不动就抑郁、跳楼、离家出走”……

孩子的“笨”,往往是父母太“聪明”,不停地发现孩子身上的缺点:你就是粗心大意才考不好;你这样磨磨蹭蹭干啥啥不行;你的逻辑能力不行,数学肯定学不好……

孩子会“错”,往往是父母太“正确”,只允许孩子按自己的标准成长:你不考上XX学校就是不行,你不去补习这些科目怎么办,你必须选择这个专业、这个工作、这个伴侣……

孩子被父母打击得越多,被父母贴的标签越多,孩子就越有可能长成父母心中的“反面教材”。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不要试图让孩子按照自己以为的幸福标准来生活,每片树叶的纹理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对幸福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

教育就像种花,我们可以为花朵提供土壤,却不能规定最后花开的模样。

3

在这个即将出成绩的考试季,真心希望所有父母,一定要正确地看待成绩,看待孩子本身。

孩子考好了,及时鼓励,真心赞美;考得不好,更要宽容体谅,解脱孩子,更是放过自己。

否则,孩子哪有去纠正错误的勇气?哪有迈向前方的信心?

要试着放下心中的执念标准,学着看到孩子本来的样子,帮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前途。

到底该怎么做?有一句谚语说得很好:幸福藏在糊涂里。

最近在高考新闻里看到,在一大片“加油”的横幅中,有一个家长手举着一条“无论考好考坏,爸妈等你回家吃饭”的横幅,就是一种“糊涂”。

糊涂不是不闻不问、不管不理,它更像是一种包容,无条件接纳孩子,不急于和孩子争输赢、论对错。

不要用“放大镜”紧盯着孩子的各种问题,而是用“望远镜”看待孩子的成长,你就会发现孩子是多么优秀,陪伴孩子成长有多么幸福。

对孩子的未来保持乐观态度,对孩子的过去“糊涂”一点,对孩子的未来多鼓励一些,本质是给予孩子信任和支持。

19岁男孩高考失联后遗书(17岁男孩高考后自杀)(7)

就像樊登老师在一次演讲中说的:

“父母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不要设定过高的目标,你对他的期望没有那么高,他反倒会成长为一个给你带来惊喜的人。

如果你整天给他过高的期望,他最后可能真的变成一个普通人,因为过高的期望带来的是压力,压力带来不安全,不安全带来的结果是寻找安全,寻找安全的结果就是带来平庸。”

中高考很重要,但也请理解,中高考是求学历程上的节点,而不是终点。

一次考试可能会决定孩子走上哪一条岔道,但是不会限制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攀多高。

适当“糊涂”的父母,大智若愚,每次放手都顺应孩子的成长。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我们就默默陪伴,他终会明白,人生的路无论是荆棘密布还是星光密布,我们一起,总能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

4

中高考结束了,期末考试成绩也快出来了,在这个节骨眼上,还是真心希望各位爸妈,别太焦虑了,更别把焦虑传导给孩子。

以前都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的时代却已经是“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来”,请相信我们的孩子,总会找到让自己起飞的位置。

只要我们用心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正蓄势待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