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说:“孩子,从今以后,我把你的世界还给你了。接下来,你可以去你想去的地方,过你想要的生活。”

这是高考结束后,父亲送给我的一句话。

自那以后,不管我选学校、择专业、择业就业、或者找对象,他再也不会干涉我了。

有时,我会反问:“爸爸,我这样选择可以吗?”

他总会说一句:“你开心就好,做你自己就行。”

“好!我就这么做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跟我一样幸运,小小年纪就可以做自己。许多人终其一生只能为他人而活,却从来不问自己想要什么。

前几天,有位朋友说:“我换了两份工作,第一份很累工资很高,第二份工作很清闲但工资低。我有时候会自我怀疑,当初的决定到底对不对。”

我说:“你得了全人类的一个通病,那就是患得患失,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不过,如果你想要医治好这个通病,不必去看医生,但需要去读读《木匠手记》一书。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1)

本书作者尼娜·麦克劳林是一名美国网络编辑。与大多人类似,她厌倦当前的体面工作。于是,她离开工作,搬出公寓,和男朋友分手。偶然间,她又喜得一份不起眼的木匠工作。在这个过程,她充满恐惧、痛苦、不安、折磨,但是最终还是找到真实的自己。

尼娜·麦克劳林用真诚的文字,以讲故事的口吻,讲述自己一路走路的心路历程。用奥维德的话来说就是:“自出发起,我们就注定开始重塑。”

01

不要再迷茫了!想做就做,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众神是主宰变化的主体,他们不断地“赋予又夺走物体的外形”,人类被变成猫头鹰、熊、马、蝾螈、石头、鸟和树。但这毕竟是奥维德笔下《变形记》的神话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没有神灵指引我们。我们的人生全靠自己去决定。

通常来说,大部分人的人生轨迹是读书——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做一条咸鱼,然后就没了。

尼娜·麦克劳林毕业以后,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可是成天忙忙碌碌活在编辑文字的世界里。她觉得自己离真实世界甚远。于是,她决定转行,当一名木匠助理。她说:“对我来说,‘做办公桌’比‘坐办公桌’更让我兴奋。”

也许,起初,我们会跟尼娜一样,做一份他人都认可的工作,但后来发现自己并不喜欢。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2)

毕业以后的我,也是喜得一份众人皆认可的体面工作。我穿着职场套装、踩着高跟鞋,光鲜亮丽地站在高楼大厦,俯视着都市里的车水马龙。可是每当我回到宿舍,我就开始感觉精疲力尽或是闷闷不乐。一年后,我辞了职,返家乡,做起工艺活。众人皆认为我浪费一张好文凭。毕竟,我还是回到原点。

但我不以为然。因为学无止境,我需要亲自践行古人说的话:“活到老学到老”。

如今,我虽然回到原点,但从没浪费过时间。毕业之前,我常利用业余时间去体验人生,如做自愿者、独自背包旅行等等。在这个过程,我找到自己喜欢做到的事,同时也知道自己更喜欢做自由人。于我而言,自由才能创造。

尼娜说:“不断尝试,把事情做得更好,把事情做对。”尝试过后归来与一直待在原地的心境是完全不同的。

一位旅行者来到海边城市旅游,他看到到渔夫们上午开着自己的小船打鱼,下午跟家人休息娱乐,过自己温饱的平淡生活。

他问渔夫:“你为什么不攒钱买艘大船?你可以增加工作时间去赚更多的钱啊!

渔夫答:“现在努力工作赚钱,不就是为了将来可以不工作,有更多时间陪家人吗?然而我现在已经是这样了,为什么还要去那样做呢?”

在这个小故事中,有人认为渔夫的想法是对的。渔夫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但我认为渔夫与旅行者的人生境界是不一样的。渔夫没有人生选择权,而旅行者拥有更多选择权,也可以花买开心。

所以,我认为人生如“陶土”,而不是像“陶瓷”。如何捏这块“陶土”,完全取决于自己想要什么。谨记!千万别活在别人的建议下,人生是自己的,请听从我心。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3)

02对自己不满?重塑自己,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斯塔德·特科尔在《工作》中所写:“即便是我们热爱、为之感到骄傲的工作。重复性的任务、毫无意义的时间堆叠累积侵蚀了你的灵魂,爬进你大脑的缝隙之中。”

尽管如此很多人对自己现状不满,但只会怨天尤人,抱怨自己出生没有口含金钥匙,抱怨办公室繁杂的工作,抱怨这个,感叹那个,就是从未做出改变。

尼娜·麦克劳林也如此。她抱怨电脑屏幕像威化饼干一样,吞噬着她自己灵魂,但又她舍不得多年来的努力,不想放弃医保等福利。懒惰、焦虑让她无法逃离,然而她又不想明天继续滚动页面,点击鼠标。渐渐地,她开始发觉自己大脑向身体发出攻击:“这样下去你会死掉,这完全是在虚度光阴。”

最终,她决定离开屏幕,回归生活,重塑自己。始料未及,她神奇地发现自己真爱上木匠工作。她开始践行中世纪矿工一条信条:“我等采石之人当心怀大教堂之愿景。”

同时,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道理:人可以通过成长、改变和突破,来重塑自己。

  • 把一件事从0做到1,这是成长;
  • 把一件事从1归0,再以空杯心态从0到1,这是改变;
  • 把一件事做到大于1,这是突破。虽路这个过程漫漫其修远兮,但未来可期。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4)

《人生七年》这部纪录片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角色就是Bruce,他也是不断成长,改变以及自我突破。

7岁时,他想当一名传教士,帮助更多孩子。

14岁时,他想法不拘一格,但是性格内敛,因此,放弃传教士念头。

21岁时,他就读于牛津大学,才华横溢。

28岁时,出乎意料,他选择当一名普通老师,帮助孩子。

35岁时,她依旧留在印度教小孩子,生活简朴,对金钱没有过多的欲望,只想活出有意义人生。

41岁时,他回英国结婚。42岁时,他担任学校的领导。此时的他,有房、有家庭、事业有成。

49岁时,他白发苍苍,但是生活很从容,也很幸福。

孩儿时,他的愿景是当一名传教士去帮忙小孩子。之后,他用2个人生七年时间去找我成长,让自己拥有能力,再用2个人生其他去践行、去改变。最后,他实现助人的愿景,同时也过上自己内心渴望的生活。

这样的人生,虽平凡,但令人羡慕。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是一种幸福。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5)

03如何重塑自己,为自己而活?

纪录片中Bruce是如何做到坚定信念,一做到心无旁骛,不随波逐流的呢?

华人世界的国家级NLP大师李中莹说:“人生是可以策划和实现的,但必须从身份开始。最容易的做法就是给自己下一个时限, 比如三年,问问自己三年后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然后循着理解层次一级一级地策划。”

例如,《木匠手记》女主人活在日复一日的办公室之中(环境)。

行为:每天翻滚页面,点击鼠标,但可以让自己拥有体面的生活。

能力:除了文字表达能力,自己什么都不会。

信念、价值:文字的世界是虚无的,所以她迫切想回归真实世界。

身份:由一名网络总编辑转变成一名木匠助理。

以上是尼娜·麦克劳林自我改变的心路历程。我们可以按照这种方式来重塑自己,也可以根据“倒推法”,来改变做自己。

第1步:从身份来说,明确自己想要成为什么人。

第2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

是什么力量支撑你想要成为这样的人?你相信什么?认为什么更重要?

第3步:能力判断

明确自己有哪些能力?哪些方面的技能还需提升?

第4步:行动

为了实现目标,该做哪些行动?具体如何安排?(参考SMART原则即是:具体的、衡量的、达到的、具有相关性和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第5步:环境

当前所处的环境,有哪些因素有利于实现目标?哪里不利于发展的因素?该如何去创造更好的环境?诚如萧伯纳所言:“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去寻找他们想要的环境,如果他们没有找到,就自己去创造。”

总之,重塑自己,找回自己的方法为:身份(目标)→ 价值观→ 能力→ 行动→ 环境(现实)

《木匠手记》中有一条木匠格言就是“两次测量,一次切割。当我们开始第一步的时候,要做好计划,要测量精确,要避免浪费时间、金钱和材料。”

这句话可以通俗地解释为,基于成本问题,我们在行动之前,先要做好评估。也就是说,当你决定重塑自己之前,想要明确目标、规划的路线、并评估好风险之后,再行动。否则,你将会得不偿失。

重塑自己需要多久(掌握5个步骤即可重塑自己)(6)

【总结】

通过这篇文的分享,我希望你能收获以下3大要点:

1.《木匠手记》女主人尼娜·麦克劳林用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自出发起,我们就注定开始重塑。”但我们需要比工具更聪明,最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停下来。

2.不断尝试,多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把事情做对。

3.人生是自己的,别听太多人的建议。听从我心,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这才是人生首要任务。

【具体如何操作?】

5个步骤,帮你找到真正的自己:身份(目标)→ 价值观→ 能力→ 行动→ 环境(现实)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很喜欢的话:“做一件做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实是现在。”

现在,你可以为自己做一件事。「做一件十年后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的事」。找到它,立即行动,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