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参果里有一段,俩童子拿了两个人参果给唐僧吃,唐僧看后,吓得直呼“这分明是三月大的婴儿”,不敢吃,喝令端下。这里有两点,一个是因为唐僧是如来第二弟子金蝉子转世(泉贵),又曾与镇元子相交结拜,所以镇元子特意叮嘱徒弟打人参果给唐僧吃,就像他在果子成熟之际送了两个上天一样;另一个是唐僧作为信奉善、代表泉贵的执行者,是的的确确老实又听话的,他确信天上的诸神们都是修为了得、绝对正确、善良纯洁、普度众生的大好人。所以他不能接受人参果,不能直视eat人的惨象,即便这种高贵的果实只有泉贵们才能品尝。所以当猴子偷来果子分食,问师弟们吃过没时,沙僧才会说:“小弟当年在天上做卷帘大将时,曾在王母蟠桃大会上看过有上仙进奉,但小弟却不曾吃过。”可以说,三个徒弟对人参果的态度与师父是截然不同的,它们对于好东西是“能享受则享受”。之后,当童子在唐僧面前指证他的三徒弟偷吃人参果后,唐僧的态度是:如真吃了,与他赔个不是就好了。而此时猴子和八戒仍矢口否认,但沙僧老实守德就出口承认了。于是俩童子就破口大骂,要他们赔偿之类,以致猴子一怒之下连根拔起果树。这里可以看出,唐僧对人性是“天真”的,他或许确实认为,凡事与人为善,矛盾就可简单解决。当童子设计将师徒四人锁在房间后,唐僧跟着猴子他们连夜出逃。因为此时的恐惧和懦弱,他暂时摒弃了道德谴责,默许了出逃行为。而后当他们被镇元子抓回绑在石柱上,听到要被打时,唐僧又开始害怕。同时,当猴子说都是他的错让他来承担时,唐僧在感动之余也着实松了口气。后面猴子上天寻求帮助,八仙表示无能为力但可帮助求情,而早已人去楼空、让猴子难过不已的菩提祖师的破败庙宇上空,祖师在责令之时指点他去找南海观音。观音对猴子说“那镇元大仙连我都要敬他三分,你怎敢无礼?”,然后随他去救活了果树,镇元子也和猴子结拜。挺讽刺的情节,像是统制者需要和贵族相互包庇、支持,才能稳固位置、长久获利。

(二)在白骨精那集里,唐僧对善的天真、简单的二元对立观与猴子的重情也得到了突显。在唐僧的观念里,妖精是坏的,可打,人都是好的,不可伤。而猴子虽然厉害,但同时又很重情负责,凡事先考虑师父,所以被吃得死死的。即便赶他,他也恋恋不舍。但凡听说师父有难,它就迅速反应,即便表面不动心还埋怨师父绝情。其实唐僧是知道自己很需要猴子的,但为了坚持正统、维护尊严,他仍旧大摆家长作风、严厉呵斥,还说“难道八戒悟净就不能降妖?”同时,赶猴子走时,写的是“贬书”,这个“贬”字就很搞笑。原来修行得道和做山大王,是不一样的阶级。当然,唐僧好像也是有点改变的,比如当乌鸡国皇家寺院的主持不让借宿时,他放任悟空打吓他从而赢得接待;参加与乌鸡国三妖的斗法,他也没排斥;他甚至也会和猴子一起打趣八戒,还主动承认自己错怪猴子。不过与其说是改变,更多的还是对现实、恐惧和懦弱无力作出了妥协。由此可见,那种对天真的“善”的宣扬和死守,是站不住脚根的,是有些讽刺和荒谬的。

(三)再谈谈妖怪们。大多妖怪都是和天上有关的,比如那黄风洞妖怪奎木狼,最后一群人传玉帝旨意喊话让它返回天宫;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乌鸡国的妖怪道士,是个菩萨的狮子坐骑。另外,吃了唐僧肉就能长生不老的传言是哪里来的?很明显,是天上传播的。这是一种舆论和设计,导致妖怪们纷纷刁难,师徒才有可能处处“闯关磨练”。而且与其说妖怪,倒不如说绝大部分是上面故意放出的喽啰,专来整你,最后往往又自己出面当好人,达到规训目的。妖怪里头,红孩儿算是原本不属天上又颇为叛逆的一个,他六亲不认,拒绝猴子的“叔叔论”,不仅说猴子欺他年幼,还嘲笑观音的小小法术,虽然最后仍然被强制收服。还有车迟国的三个妖怪也属于另一种,它们渴望通过讨好来实现跃迁。当猴子问雷公电母他们为何听妖怪使唤相助,他们都一脸无辜“小神不知”。如果这不是天上的安排,那么极有可能是因其“诚心向道、常年供奉”,毕竟他们还怂恿国王建了三清观,搞了一堆贡品,那上面能不满足下他们吗?这集里,指代厕所的“五谷轮回之所”和猴子他们变成三清赐神水的情节还蛮搞笑。

(四)另外说说世俗里的国王。虽然除妖成功、乌鸡国国王最终回归,但秩序并未被颠覆或者反倒说是得到了稳固;车迟国的国王和王后听说唐僧一行是大唐来的,就有所忌惮。比试时,他俩一边开心看戏一边墙头草似地Q双方,即便最后比的是砍头,也在神奇之余忘记了最初的恐惧。道和佛之间的争斗,既体现在片头和尚被逼做苦力的场景,也反映于三人间的斗法之中。而选择哪一派,对国王来说取决于他们的现实性,即能否有助于统制,这点和唐皇一样。同样,胜利的宗教,也意味着能获取更多利益。此外,这里丫鬟身上那绿绿的服饰和表情,也很有意思,傻傻的却又有点真。

(五)最喜欢八戒的直接和真实。西游记里,八戒的设定虽不如猴子那么厉害,但他绝对可说是真实的代言、被迫取经的代表:心眼不坏、喜欢摸鱼、表达直接、有单纯可爱的心思和聪明、对自己的需求非常诚实。比如猴子让八戒去巡山,他一边巡一边扭头骂唐僧是皮软老和尚,天天听该死的弼马温撺掇,后来他干脆睡大觉,并且编好了师父问话时的措辞:问是什么山,就答石头山。什么洞?石头洞。哈哈哈;再比如当金角大王要蒸他吃,他赶紧说自己皮厚不好蒸,然后大王说那扒了皮蒸,他又慌兮兮辩解道不扒也好蒸,汤滚就烂;再比如猴子骗他下井背人,他立马醒悟并直言拒绝:“你是叫我干力气活来了,我不干”。下井后又对表示并没宝物的井龙王说:“没钱,没钱你白使唤人啊”。直接且能量十足;还有当他半夜耳朵扑闪听猴子和沙僧说观里有很多吃的时,马上抖机灵和猴子说他也要去。对他来说,其他都不重要,无论当天蓬元帅、还是取经,或许都只是命运使然、恰巧为之,更别说什么道德使命感。重要的是,满足自己才是首要考虑。

(六)最后说个比较搞笑的。仔细看演员表,才发现原来很多角色都是主演客串,比如唐僧演过龙王,八戒演过老猴孙等。还有那些猴子变身而成的角色,个个演得都像极了猴子。

唐僧换了几个扮演者(原来唐僧还演了龙王)(1)

唐僧换了几个扮演者(原来唐僧还演了龙王)(2)

唐僧换了几个扮演者(原来唐僧还演了龙王)(3)

唐僧换了几个扮演者(原来唐僧还演了龙王)(4)

唐僧换了几个扮演者(原来唐僧还演了龙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