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生育模式与其他地方看起来不太一样 (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9年8月15日《南方周末》)
英国学者通过对世界多国最新人口调查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人口居高不下背后的一个原因,即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育龄妇女们也不像其他地方的女性那样明显少生。
1960年代以来,在人口控制理念的影响下,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生育率的下降,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各国程度不一的人口控制政策,避孕技术的进步和普及、教育程度的提高、妇女参与工作的增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等都对这一下降趋势产生着影响,共同形成了今天世界的人口格局。
人口问题相当复杂,综观近50年来的人口数据起伏,在全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育率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降幅较小,长期保持在较高的位置。2019年7月,英国社会政策学家通过对世界多国最新人口调查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了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其人口居高不下背后的另一个现象,即便是接受了高等教育,育龄妇女们也不像其他地方的女性那样明显少生。
生育率居高不下
这项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系列期刊PLoS ONE上,由英国巴斯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学者合作完成,共分析了五十多个国家的两百多项人口统计数据。研究发现,超过七成的非洲妇女没有生出理想个数,中、西非国家尤其如此,她们并不是因为缺乏避孕措施而不小心生多了,而是想生更多,即便接受了高等教育也没有像其他地方那样明显地改变这一情况。
这一结论背后其实有两个潜台词,也就是人们已知的人口规律:接受教育越多,生育意愿通常会明显下降;推广避孕技术,能减少意外怀孕导致的生育等。
非洲的人口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被认为是影响世界人口数量走向的最大不确定性变量。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数据再次表明,这里的人口生育模式与其他地方看起来不太一样。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妇女平均想生5.9个,其他地方仅为3.6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也平均有将近3个孩子,而她们理想的数量是接近4个。
“在西方,一直有一个普遍的误解,就是我们可以通过获得教育和计划生育服务来‘解决’非洲的人口增长问题。毫无疑问,非洲妇女应该有得到计划生育服务和受教育的机会,但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妇女平均想要四五个孩子时,这些措施不会充分降低她们的高生育率。”该研究的主要作者,英国巴斯大学社会和政策科学系学者梅兰妮·道恩·珊农(Melanie Dawn Channo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计划生育和教育看起来效果不符合预期。
这里的计划生育服务是指尊重妇女意愿帮助她们生出理想个数的措施,主要是提供科学避孕服务等,在发展中国家,还存在一些妇女原本并不想怀孕,但因为没有机会采取现代避孕措施,导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育的情况,由于基督教、伊斯兰教等都有反对堕胎的说法,在一些地方,一旦怀孕通常就意味着生育。
为什么会这样高
最新研究尚且不能给出全面、明确的解释,但是研究者认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特别是西部、中部非洲,妇女们继续想生大量孩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部分可以确定的原因是,生孩子可以继续为那里的妇女提供地位,同时在政府没有提供社会保障的情况下,生孩子可以为她们提供一些保障。
也就是说,虽然接受高等教育和提供避孕能够让一些妇女生更少孩子,但这个生育率的下降可能只是暂缓,甚至可能反弹,与其说生育率高是教育和避孕不足的结果,不如说,妇女们把孩子视为地位和保障的来源,而主动想生更多。
那么,在当前全球许多国家鼓励生育却收效甚微的背景下,非洲的高生育率是否具有某些启发意义呢?
“一旦一个国家经历了生育过渡期,也就是妇女平均生育孩子2.1个以下的话,生育率基本上就很难回升了。”梅兰妮·道恩·珊农认为,其他国家可能无法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学习到如何刺激生育的办法,她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那些生育率已经降下来的地方,“生很多孩子的原因,比如寻求保障、地位、帮助农业生产以及预防婴儿高死亡率等,都不再适用了。”
并且最新研究还表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世界上其他地区相比,妇女想生的孩子的数量差异极大,情况很不一样。对比来看,原因虽不同,然而不仅其他地方生育率想升上去难,非洲人口想降下去也不容易。
“如果西方想认真对待减少非洲人口增长的问题,那么就需要认识到,没有快速的解决办法,而且要与妇女继续想生很多孩子的文化背景相结合。”梅兰妮·道恩·珊农分析,至于其他地区不想生孩子的情况,可以通过出台一些生育友好政策,比如给父母放产假,并保证工资待遇,实行弹性工作时间,发放儿童保育补贴等,但即便如此,效果可能也相当小。
戏剧性的转折
对比一些国家今天对人们不愿生孩子的焦虑,以及50年前对人口过多的焦虑,历史的戏剧性转折在短短几代人间出现,的确让人感喟。
据韩国统计局2019年7月底数据,韩国5月份一共出生2.53万名婴儿,创1981年有记录以来同期最低值,而且这不是最新现象,屡创新低的趋势早就存在了。2018年韩国妇女终身生育孩子的数量就已经降至0.98个,远低于2.1个的保持人口可持续的临界值。而1970年代,韩国的计划生育口号是倡导人们“不管男女,生两个就停吧”。
其实不只是韩国,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整个东亚地区当时生育率虽然不及非洲、南亚、拉美那样高,但1970年代之后创造了断崖式下降的情况,从1960年代的5.4个降至2010年代的1.8个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正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那里从1980年代开始下降,从当时的6.7个仅降至2010年代的5个。
2017年,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家蒂洛卡·席尔瓦(Tiloka de Silva)在研究了世界生育率的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后,就得出过一个结论,总体来看,正是世界各地的人口控制政策导致了近半个世纪来全球生育率的快速下降。相较而言,经济增长、城市化、教育水平或者其他社会经济变量等,不足以很好地解释这种变化。
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正是全球最晚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开始有意识控制人口的,那差不多已经是1990年代的事情了。2018年刚刚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切赫·姆巴克(Cheikh S. Mbacke)来自非洲塞内加尔,作为本土学者,长期研究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口和健康问题,是该领域的国际权威,早在1990年代,他就有一个论断,认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高生育率并不是非洲文化的一种特有的表现,只不过是对非洲大陆具体情况的一种理性的反应罢了,当这些情况变化的话,就可能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对比来看,那些不想生的地方,其实也有着自己的具体情况。有韩国媒体将韩国生育率低与当地年轻人不谈恋爱、不结婚、不生孩子的生活方式联系起来,认为这是经济长期放缓、年轻人就业出问题的一种表现,住房、教育费用太高以及女性因生孩子所面临的职场困境等综合起来导致人们不想去生孩子。
人口问题影响因素很多,包括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在内,各地的生育率的具体变化恐怕也只能将当地包括人口政策在内的经济社会因素等都考量进来,才有可能去理解这生与不生背后的原因所在。
南方周末记者 王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