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馆】

卡地亚档案馆分别位于巴黎、伦敦和纽约的卡地亚殿堂,其中最主要的部分在巴黎,收集整理了卡地亚历史上的各种登记薄、图片、模塑和绘图资料。这些详实的资料准确再现了卡地亚自成立以来的日常运作和经营情况。事实上,卡地亚的每件作品,从设计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包括制作在内,都被登记在案并编目留存。既是难得的见证,也是实用的资料,尤其是对于古董珠宝的修复起着重要作用,此外,这些档案资料还为如今卡地亚的创作给予充沛的灵感。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1)

登记资料

巴黎和平街13号,卡地亚自1898年以来从未变更的总店地址,这里保存着卡地亚从20世纪初直至今天的完整档案,没有丝毫损坏。除了商业档案外,档案馆所保存的其他登记资料可以追溯到19世纪,甚至包括部分boulevard des Italiens大街经手的业务,从中可以窥见第二帝国时期往昔的荣光,这个时期在卡地亚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资料

登记资料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丰富图片:自1906起,为合乎行业规范,卡地亚将每一件作坊完工的成品拍成实际大小的图片,归档保存。仅在巴黎,留存归档的底片多达40 000张,其中有30 000张明胶溴化银乳剂干版。这些精心维护的图片以视觉方式准确地记录了品牌制作史。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2)

模塑

此外,作为卡地亚创作活动的最美见证,巴黎的卡地亚珠宝作坊还留存有一系列的石膏模塑,最久远的上溯至1900-1920年左右。从留存的模塑中,还清晰可见昔日制作的王冠弧形、项链的大小、大型宝石的高度等很难在图片上看到的元素。如今,这些有形资料更是成为对消失珠宝珍品的整体追忆。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3)

图稿

大量的草图、预览图和制作图构成记录制作过程的重要资料。首先,设计理念透过寥寥数笔的草图表达出来,并收集成册。同时,如建筑素描或装饰图集等外来参考素材,则集中画在一两块画板上。

之后,珠宝作品的草图按照传统用水粉和水彩技法画在透明纸上,并用石墨铅笔突出作品的结构。这种方法可以细化、纠正并找到作品亮度和密度的最佳平衡点。

最后,生产图被送至工坊,多为原始尺寸的正面视图(透视图极为少见),宝石则根据设计图的严格规定,用色彩、质地和切割用语加以细致描述。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4)

【工艺】

卡地亚档案馆是信息之源,也是灵感之泉,它还为古董珠宝修复的提供了珍贵资料。印度帕蒂亚拉土邦主 (Maharajah de Patiala),即辛格爵士(Sir Bhupindar Singh)那条惊世项链的传奇故事,就是卡地亚精湛修复工艺的最佳见证。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5)

1926年,印度君王帕蒂亚拉土邦主(MaharajahdePatiala)将一箱箱奇珍异宝和首饰带到巴黎的卡地亚珠宝工作坊,他要求卡地亚按照巴黎风格进行重新设计。早在印度他就见识过卡地亚的作品和工艺。印度君王的珍宝与卡地亚工艺邂逅,成就了一件惊世奢华珠宝的诞生:五条装饰艺术风格的铂金项链镶满钻石和七颗切割形状各异的巨大钻石(重量从18克拉到73克拉不等),共使用2930颗钻石,总重量962.25克拉,形成一片炫目的钻石瀑布。完美无瑕的钻石瀑布中璀璨夺目:一颗18克拉的烟草色钻石,两颗总重达29.58克拉的缅甸红宝石,以及一枚来自DeBeers公司重达234.69克拉的稀世钻石。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6)

1998年,这件惊世珠宝在伦敦重现,但状况残破:大颗单钻和中心巨钻消失无踪,只剩下五排铂金镶钻项链。这件在卡地亚,甚至珠宝界有史以来创作过最辉煌最壮观的珠宝,如今却只剩下对辉煌的眷念和追忆,唯有卡地亚能够体会它的失落,为此,品牌毅然发起前所未有的修复行动。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7)

为了恢复珠宝原有的璀璨光彩,在找到合适的钻石、宝石之前,暂时用上替代品:立方氧化锆石代替钻石镶嵌在原有的底座上,用上最接近原有宝石色彩的合成红宝石,通过这种方式,卡地亚巴黎珠宝工作坊成功修复了这款绝美的珠宝,同样细腻的工艺,与20年代原款同样惊人的特质,在合成宝石一个一个被天然钻石和红宝石取代的过程中,这件惊世珠宝也渐渐恢复其绝美原貌。

卡地亚cartier历史(品牌故事之卡地亚Cartier)(8)

铂金,古典切割、玫瑰形切割(项链和项链扣)钻石,锆石(立方氧化锆),白色黄玉,烟晶,合成红宝石。原款项链中共有2930颗白钻,一颗重达234.65克拉的DeBeers黄钻镶嵌在项链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