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的真实历史(杨家将到底是山西的还是陕西神木的)(1)

我的杨家将情结

作者:毋保荣

979年,对于杨家将来说是最重要最有纪念意义的一个年份,因为在这一年,杨家将领军人物杨(继)业归顺大宋,走上了一条抗击辽国,抵御外侮的道路,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岁月,从而奠定了杨家将的威名传奇。斗转星移,时间整整过了一千年,1979年,一群后世“羊”家将诞生,其中有一只就是我。

这只“羊”出生在山西省平遥县城,整日游荡在古城墙以及日升昌所在的明清一条街,可能是接“地气”的原因,“羊”爱上了历史,“羊”进而爱上了“杨”家将,并且爱的疯狂。

儿时,“羊”爱上了小人书,其中不乏有向人借来的杨家将小人书,譬如七郎打擂、血战金沙滩等;1991年山西版杨家将电视剧拍摄时候曾有一段选址在平遥古城墙,当时我亲眼目睹了那个场面;20岁时我来到了雁北师范学院(现在的山西大同大学)读大学,导师们在介绍山西地方史时提到杨家将,说是山西人,

我当时想,既然杨家将与山西的关系这么密切,导师们也这么说,那么杨家将估计就是山西的了。

于是我从图书馆借到了《杨家府演义》,整理出了杨家将几代人的人生历程。在大学期间我也曾去怀仁缅怀过杨家将血战金沙滩的遗迹;2002年我应聘来到神木职教中心工作,在汽车里看到窗外粉刷的墙上不时有令公醉酒的介绍,我心有所触动,难道神木与杨令公有关系,

后来特意去卖酒的地方看了一下令公醉酒,上面赫然写着“杨继业,古麟州今神木人”, 看来神木与杨令公的关系非同一般,我当时想,杨家将的老家在神木这么大的品牌听不到街头巷尾的热议,也没有听到政府的有力宣传,外界对于此也不认可,什么时候能够跟杨家将的威名“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一样,那该多好;

再后来我从学校图书馆看到了杨文岩老先生的《古麟州与杨家城》,查阅了《神木县志》关于杨家将籍贯的有关记载,最终知晓了杨(继)业的籍贯是神木人的实物铁证:

宋朝欧阳修的杨琪墓志铭以及近年找到的杨畋夫妇墓志铭和宋朝李若拙的《杨继业传》。

我认识到杨(继)业的老家原来的确是陕西神木,山西只是杨家将征战的地方。

幸哉!随着神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县上有识之士的奔走呼号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开展杨家将历史文化研究和促成杨家城开发为主要目的的组织——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应运而生。短短数年间,杨家将文化研究会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成了政府开发杨家城的决心,杨家将文化产业园区开始筹建,形势喜人。

我身为“羊”家将的一员,怀着满腔热情成为了杨家将文化研究会的一名常务理事,力争做一个有责任有思想的杨家将文化人。我多少时间都在寻思,为啥我火烧火燎地来到了人间,为啥我与杨家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天我终于想明白了,我就是为杨家将而生的。我应该把杨家将文化的研究当作一项事业来做。

几年来,我阅读收集了大量关于杨家将文化的文章,密切关注杨家将文化的动态,也撰写了一些关于杨家将的文章,形成了杨家将影视评论系列。这些都陆续刊登在了《杨家将文化》上。我希望有一天,当外界的人提到神木时,不仅会说那里是全国煤都,率先在全国实行全民免费医疗改革和十五年免费教育,而且还会说那里是杨家将的故乡,更是全国杨家将文化研究中心,有一份全国最权威的杨家将刊物《杨家将文化》。

神木杨家城是我的第二故乡,它在我心中就是“第二个”平遥古城,我希望并祝愿杨家城能开发成为“第二个”平遥古城,从而“杨”名海内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