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孙俪在《安家》表现不俗,我又想起她前几年拍的一部历史剧《芈月传》,虽然没有《后宫·甄嬛传》那么出名,但这部戏刻画了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非常好看。这部剧对我启发很多,以下从爱情、成长、教育、待人、策略和逆境逐一阐述。

爱情

芈月一生真正爱过的男人有三个:黄歇、秦王和义渠君。三段爱情在不同的时空维度里,却都是芈月一路成长的见证。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1)

秦王驷:满足了女人对男人的所有幻想

他是作为一个成熟男人来爱芈月的。他的爱,大度,宽厚,包容,有智慧,有策略。他不单单满足芈月以一个宫嫔的姿态来“侍奉”他,而是希望她有那么点儿与众不同。

最初,秦王把芈月看成知己,教他各国的文字,畅谈他的政治理想,他只能把这些话毫无压力的倾诉给一个微分地位的小媵妾。

但芈月却不是只以对待夫君的目光看秦王的,那分明就是“如父如兄”,她没有争宠的必要,因为她至始至终就没有和芈姝等人一样去定位自己,而是站在秦王身侧,默默学习他的思想,他的韬略,他的治国之道。

后期,我相信,秦王一定是把赢稷(芈月的儿子)当做准太子的,虽然赢稷是最小的幼子,而秦王已经暮年,但他像培养接班人一样培养幼子的母亲。

他爱她,爱她顽强的生命力,爱她的朝气和活力,尤其当暮年时,秦王正感觉到生命的流逝,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

如果我是芈月,我最爱的人会是秦王,最恨的也是他。爱他给自己一个人生的转折,让芈月摆脱了一个小女人的心性、视角和格局,拥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和理想;恨他让自己爱上他,因为孩子而留恋秦国,错失一生的平安顺遂,可以像所有老妇一样在儿女促膝中走完平淡幸福的一生,恨他让自己拥有了他未完的政治抱负而不自然的卷入到这场夺嫡大战中。

但无论如何,芈月一生没有负过赢驷,并以他的理想为己任,这点上他比黄歇和翟骊幸福许多。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2)

黄歇:青梅竹马永远敌不过岁月流转

芈月说,这一辈子最亏欠的就是黄歇。

黄歇是芈月的初恋、青梅竹马。他永远是帮助芈月的,儿时落难、流亡燕国都有黄歇的身影,他一生未婚,默默保护芈月母子。

我相信人分为两种:坚守初心者和识时务者。黄歇自然是前者,他忠心楚国,钟情芈月,这是他一生的政治抱负和爱情信仰,不管楚国国君多么昏聩,也不管昔日爱人已为他人妇。一次次被拒绝,一次次还是以热烈的眼神期盼芈月和他走。

但他不知道,芈月早已不是少时的芈月了。岁月光阴往往是最残酷的,在秦国经历了那样的一切后,她已经和黄歇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了。

张爱玲的《半生缘》里,曼桢和沈世钧多年后相见,曼桢哭着说,世钧,我们都回不去了。最让人难过的就是无可奈何,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接受。

黄歇比义渠君要幸福,他懂得当芈月成为秦国太后,和芈月保持着一种距离,他是始终活在芈月心里的人。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3)

义渠君:他爱她护她,她利用他的爱

如果说芈月和黄歇的爱都在二人未成熟之前产生,秦王驷和芈月是成熟男人对半成熟女人,那么芈月和义渠君的爱情就是成熟女人对非成熟男人。

芈月初见义渠君,是被劫持,但芈月天生的野性却正好击穿义渠君心底最薄弱的地方。他惦记“我的女人”多年,终于有机会可以助她登上秦国的金字塔尖,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情感需要,他都会助她问鼎的。

但棋子只是棋子,她终究会为儿子趟平道路的。义渠君错在对芈月和赢稷只有夫妻,父子;没有君臣的概念。领导怎么和你称兄道弟,都要记得,那不是真兄弟。笔者觉得芈月对义渠君是亏欠多过爱的。杀他也是无可奈何,在儿子和情人之间,在社稷和私情之中,这个选择还是在意料之中的。

三段感情,在人生的不同时段,在芈月的不同际遇下出现,有不同的结果:有的没结果,有的有结果,却太苦涩了。我个人喜欢芈月和秦王的感情,理性多过疯狂,有担当责任,有浓浓亲情,秦王对得起芈月,芈月亦不负秦王。

成长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4)

一部史诗般的小说,跨越近一个世纪。

芈月是人物主线,她的成长尤为突出。我觉得芈姝输在了从未成长,她的世界里所有的东西都是父母兄长给搭建的,自己从未筹谋任何事情,也能得到八九不离十,唯一一次私自出宫和秦王相会,还是个败笔。

但芈月不同,她是有意识地去学习:学习如何帮助赢稷管理一块封地,学着帮助秦王整理策论,学着孙子兵法和谋略,并传给魏冉和白起。

所以,我一直坚信,不看书,不学习,不有意识培养自己成长的人,即使现在如何强大,也终究无法凭借20年前的东西继续打天下的,不足为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有意识的成长”。

教育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5)

对比几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

第一组:芈月和赢稷;

第二组:芈姝和嬴荡;

第三组:樊长使和公子通;

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母亲坚强,孩子自然也会刚毅果敢;母亲怯懦,孩子也会忍气吞声唯唯诺诺;母亲无脑,孩子就只能有匹夫之勇;母亲想的通透了,孩儿自会想开。无论男孩女孩,都是如此。

这里,我觉得有必要说说嬴荡教育的失败,其实大王也是有过错的。他把孩子当做未来接班人培养,却在小时候不在乎他只重视武力不重视德行休养,而且嬴荡的勇武有力不是真正的“武”,只是对举重有兴趣而已。他更多时候,更像个旁观者看着自己的孩子如何发展,对孩子教育也不够耐心。

如何对待孩子?我认为应该把孩子看做一个有思想,可以交流的“大人”,不要一味迁就,更不要用高姿态对待孩子,平等是最佳的角度,可沟通是最佳的状态,朋友是最好的陪伴和引导。芈月和赢稷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你可以看出芈月没有芈姝那般宠溺儿子,不管儿子是不是未来的大王,他们的关系首先是母子,朋友。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6)

待人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7)

芈月的待人能力没有甄嬛强大,却比甄嬛更了不起。

她在楚国能获得莒姬的庇护、得到葵姑的养育,得到黄歇的宠爱,得到芈姝的多次支援;

在秦国,赢得和孟嬴的友谊,收获大王的宠爱信任,得到丫鬟的忠诚以待,大监的暗中相佐,也有卫良人和唐夫人相助;

到了燕国,有五婆、有苏秦,有义渠君,有黄歇;

回来秦国,有庸芮、有魏冉、芈戎、白起,也有曾经不看好他们母子的樗里子的辅佐。

以己度人,是芈月一贯的做法。

小时候母亲去世,失去父母庇护,威后虎视眈眈的处之而后快,她还能悉心照顾魏冉和芈戎的生活;在被义渠截获,黄歇生死不明的时候,她还会关注一个狼孩儿;在燕国生存尚难的时候,还对五婆的帮助报以慷慨,对贞嫂的可怜予以厚待,那时她什么都没有。所以,待人就是要以己度人,不因自己所处境遇的变化而改变。

策略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8)

芈姝第一次让大王着急是为楚国出头,结果跑到大殿里得罪张仪,而那正是为打败楚国开的庆功宴。芈姝脑子进水了,义无反顾。

但芈月却很巧妙的和大王说,我从楚国带回来一些杜若种子,撒在蕙院,结果大部分都没活下来,只长出稀稀疏疏的几株。植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能,如何能不恋旧。再过几年,等王后在秦国扎下根了,就不会再这么想了,而都会慢慢为秦国打算的。

而且,芈月还说,王后从楚国带来了很多经典书籍,因为楚秦文字不同,都蒙尘了,现在让我来做翻译整理的工作,让这些经典可以为秦国所用。结果,不出意料,秦王就想通了,原谅了芈姝。

此一事就看出来,芈月棋高一筹,芈姝虽然名位高过芈月,但若不是芈月帮着她,她的能力、智商和情商都逊色太多了,而且脾气还不好,不冷静的人,哪有什么策略可言?

绝地反击:逆境里的芈八子

芈月传最后结局解析(透过芈月跌宕起伏的一生)(9)

芈月在逆境里很淡定,这点大多数人学不来。在绝望里保持对希望的期盼,在期盼破灭之后还能依然不改内心的乐观,不惶惑,不慌张。可能有人说,这是女主开挂呢。在《甄嬛传》里,嬛嬛也曾有段灰暗的尼姑庵生涯,但是却意外收获了和果郡王的爱情。

在《芈月传》里,亦是如此,除了收获义渠君的爱情和强大武力帮助,儿子还变成了新任大王。虽然现实生活中,这种关乎生命安全的绝境不多,但小挫折不断时,你会那么泰然自若的面对挫折、失落、甚至绝境吗?

芈月有一点特别赞,就是见山开山,遇水架桥。随遇而安,顺势而为。但无论何时,她都不放弃学习的机会,把握住每一点成长的可能性。如果说芈姝是受科班公主的教育,那么芈月完全就是野路子,可恰恰这个野路子的公主,压根没把自己当做公主,人家是要当这天下主公呢。

失意的时候,别光顾着失意,你得给你翻身之后储备能量,否则,翻身了又如何?所以,顺势而为,享受当下的时光,随时做好准备。

结语

孙俪演的每部戏都挺有深意的,《芈月传》给我的启发是全方位的,芈月在一次次逆境里总是能收获转机,这点就是值得很多人学习的。

今天是女神节,推荐这部讲述女性成长的历史剧,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