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改革,是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大问题,有人觉得现在的汉字很好啊,用着还不错啊,觉得不用改了,维持现状就挺好。还有人觉得要是汉字能再简单一些,笔画再少一些,就更好了,写起来就更省劲了。

可有人却不这么想,有人觉得简化字不好,应该废除,应该恢复使用繁体字。

您听到恢复繁体字这种想法,可能立马就会皱起眉头,会说:啥人这么想啊?这不有病吗?放着简化的,写起来省事的汉字不用,非要去用那些笔画贼多,写起来贼麻烦的繁体字,榆木脑袋啊?这么不开窍?”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1)

您要是真这么说了,那就是您的不对了,现在是什么社会?是进步社会!这进步社会讲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已的想法,既然你能赞成继续使用简体字,甚至想让汉字进一步简化下去,凭什么不让人家说繁体字好呢?人家提出要恢复繁体字,那也是人家的权利啊。

有网友会说:“小编你别为了点流量在这胡扯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吃饱撑的没事干,提什么恢复繁体字呢?”

这事借小编几个胆子,小编也不敢胡编,不能拿文字改革,这种涉及国家百年大计、千年大计的事胡说八道,这个道理小编是懂的,这点觉悟小编还是有的。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2)

其实,别看很多人天天使用简化字,但他们对汉字改革方面的知识和常识性问题却根本不了解,对简化字的由来以及这些年来有人频繁呼吁繁体字回归,进而引发的繁简之争这些事更是不知情。

小编在这里把这方面的事情给您普及一下,希望您在了解之后,在给小编辛苦码字点赞之余,能有一些思考,进而再对汉字改革发表下自已的看法,毕竟这件事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事,这样,小编这篇文章就算没白写。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3)

先从哪讲起呢?还是先从根上讲,讲讲简化字是怎么来的吧。

汉字简化运动的由来

1840年以后,国人们从落后挨打的局面中渴望找寻救国之路,汉字因难学、难写、难识被进步人士认为是落后的文字,“汉字落后论”渐成共识。人们寻求汉字改革时,有人主张废除汉字,走汉字拉丁化的道路,也有人主张简化汉字。

1909年,开过书店,当过国文编辑,主持出版过《中华大字典》、《辞海》的陆费逵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普通教育当采用俗体字》一文。就此,拉开了汉字简化运动的序幕。

十年后的“五四”运动,推动了改革汉字的进程,在1920年,钱玄同发表了《减省汉字笔画提议》,大力提倡简体字。钱玄同认识到汉字拉丁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他提出了折中的办法:先简化汉字,暂时解决汉字难写、难识、难学的问题。但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废除汉字,实现汉字拉丁化。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4)

看到这,您就明白了,钱玄同将汉字简化当成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手段,他最终目的是实现汉字拉丁化、拼音化。钱同玄这种将简化汉字作为权宜手段的想法,得到了当时人们的普遍认同,这种想法贯穿了汉字简化运动的从始到终,并在一定程度上使汉字简化的结果受到了影响。

192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召开会议,专门讨论汉字简化问题,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钱玄同的《减省现行汉字笔画案》。

1923年,胡适等当时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发文,肯定破体字,表达了对钱玄同汉字简化主张的赞同,对汉字简化运动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后,一些人开始着手汉字简化的实质性研究,并有所收获。

1928年,胡怀琛出版《简易字说》、1930年,刘复、李家端合作编写《宋元以来俗字谱》、1931年,徐则敏出版《常用简字研究》、1932年,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出版《国语常用字汇》…这些简化汉字著作的面世,对简体字运动向着实践方向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5)

1934年1月,“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决议通过钱玄同提出的《搜采固有而较适用的简体字案》,该方案号召收集已在社会上通行的简体字,作为正式制订的简化字方案,供社会试行使用,简化字运动进入到实践阶段。

1935年,“国语统一会筹备会”成立工作组,由钱玄同组织编写《简体字谱》。同年8月21日,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

但《第一批简体字表》推行以后,遭到保守人士的反对,在1936被废止。

汉字简化运动虽得不到国民政府支持,但学术界人士的研究热情并未消减。1936年,容庚编著的《简体字典》出版,同年,陈光垚编著的《常用简字表》出版。1937年5月,国立北平研究院字体研究会刊印《简体字表》第一表。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为止,40多年来,简化字运动不断被推动发展,虽没有普遍推行,但研究成果丰硕,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推行汉字简化,打下了良好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久,成立了“文字改革协会”,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我国从此进入到简化字时代。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6)

汉字的繁简之争

准确地说,呼吁重新使用繁体字的声音,从简化字开始推行以来,就没断过。推行简化字和恢复繁体字,这二者之间的争论一直存在,远的先不说,咱先说近的。

在1989年,袁晓园首次提出“识繁写简”的观点,她主张“把繁体字作为印刷体,把简化字作为手写体”,遂引起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汉字的繁简之争。

这袁晓园是什么人,您可能不了解,但《新儿女英雄传》您一定知道,写《新儿女英雄传》的袁静是袁晓园的妹妹,琼瑶您也肯定知道,袁晓园还是台湾作家琼瑶的亲姨。但袁晓园的名字广为人知,靠的不是她的妹妹和外甥女,而是袁晓园本身就才华出众,她不但是一位外交活动家,还是一位语言文字学家,她在汉字改革方面颇有研究,创立过“袁氏拼音方案”。啧啧,人家这一家子都是厉害人物,真让人佩服…扯远了…

2008年两会期间,又有郁钧剑、宋祖英、黄宏等21位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名为“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这份提案提出: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繁体字设置为必修课。老师在讲授简体字的同时也教学生认识繁体字。

次年,政协委员潘庆林提交了《关于分批停止使用简体字,恢复繁体字》的提案。在提案中颇为激进的提议:用10年的时间将简体字分批废默,与港澳台一样,使用繁体字。

在2015年两会上,明星委员冯小刚、张国立又提议将部分有代表性、极具表意特征的繁体字放到小学课本中。什么叫有代表性和极具表意特征呢?网上有个段子,您可能看到过,就是:

“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可魔仍是魔,鬼还是鬼,偷还是偷,骗还是骗,贪还是贪,毒还是毒,黑还是黑…”

像“爱”、“亲”、“厂”这样的汉字,表意性就很强,冯小刚的意思,就是把“爱”、“亲”、“厂”这样的字的繁体放到小学课本里,让孩子们感受到繁体字的魅力。

这些恢复繁体字,或增加繁体字教育的议案,曾引起过热烈的讨论。其实,在提议案的这些人中,真正对汉语言文字有研究的只有袁晓园,其他人不是政界的精英,就是演艺界的明星大腕,他们因为对汉字的研究不很深入,所以只是泛泛地,从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内地与港澳台交流等方面阐述观点。而支持恢复繁体字的其实还有一部分学者,他们从专业的角度提出的简化字理据性缺失、简化方法不科学、同音代替、繁简转换不一一对应等问题,才是更值得考虑的问题。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7)

支持繁体字回归的这些学者,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由,那就是电脑技术的发展使文字应用实现了无纸化,大量文字工作不再靠手写,只需简单输入就可完成。难写、笔画繁多都不再是问题,这使繁体字回归有了最充分的理由。

汉字简化工作是否应进行下去?

虽然我们目前已经在使用简化汉字,但有人认为汉字笔画还是太多了,持这种想法的人有很多,比如在校的学生,还有从事文字工作的那些人,他们都恨不得每一个汉字只有几个笔画才好。其实他们不知道,当初汉字简化运动的目标就是要让每个字的笔画不超过十画。将汉字的笔画减到十画以下这种想法,早在“五四”时期就有人提出,当时周起鹏在《汉字改革问题之研究》一文中曾说:“在十画以上的汉字,总要设法使它减省,这是我的主张”。

1960年4月22日,中央政府在《关于推广注音识字的指示》中,明确提出要求:“现有的汉字还必须再简化一批,使每一个字尽可能不到十画或不超过十画。”

但将所有汉字的笔画减到十画之内,这个目标恐怕难以实现,因为1975年5月15日,文字改革委员会推出的《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也就是“二简字”的推行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二简字”因此被废掉。有人指出对汉字进一步的减化,使汉字变成了纯粹的符号,使汉字失去了理据性,汉字因笔画变少,相似度变高,反而加大了识别难度,所以,汉字不宜再减少笔画。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8)

目前汉字简化的工作处于停顿状态,汉字改革的发展方向也尚不明晰

后记

目前关于汉字改革问题,有人呼吁恢复繁体字,有人主张继续简化下去,但怎么减是个问题。

除了这二种观点,还有一种观点比较折中,这种观点认为汉字应保持目前的稳定局面,进行适当优化,将简化字中的一些问题逐步解决掉,将来随时代发展再适时改革。

当然,还有一些方案,比如上文中袁晓园提出的“识繁用简”“把繁体字作为印刷体,把简化字作为手写体”等观点,也有很多人赞成。

码了这么多字,把小编累够呛,相信您对简化字的由来,对目前的繁简之争以及有关汉字改革的各种观点,已经有所了解。

五行属土的繁体字十笔字(繁体字回归的呼声响起)(9)

请您先对小编的辛苦工作给予点赞,然后在下方留言,说出您的观点。

汉字是老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使用好它,使它越变越好,越变越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发展,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