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减震,也叫结构减震,是目前跑鞋中最流行的两种减震方式之一。
但是到前几年为止,机械减震一直处于被“遗忘”的边缘,各大品牌都致力于开发更好的材料减震,唯独一家美津浓还在这个领域上耕耘。
随着新型材料的不断开发和发展,机械减震一度成为了跑鞋减震方式中的最冷门存在。但是最近这一段时间,机械减震似乎又有了抬头的趋势。
什么是机械(结构)减震?
说得简单点,就是利用较硬的材料构成独特的中底结构,以此吸收运动中出现的冲击力,来达到缓震的效果。比如车辆上避震器,也属于机械减震。
最常见的跑鞋机械减震技术,当属美津浓的Wave,还有李宁的李宁弓、李宁弜以及Adidas的刀锋战士系列。
相对于传统的材料减震,机械减震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比如缓震极限,机械减震的极限要远高于材料减震,而且不容易因为使用时长,而出现变形、衰退、耐久度等问题。总的来说,机械减震最突出的优点就是“耐久稳定”和“缓震极限高”。
但是人无完人、物无完物,机械减震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就是稳定性问题,在早期机械减震跑鞋的开发中,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
Nike的ShoX就是因为稳定性不高,所以才退出了Nike的跑鞋矩阵。
另外,很多机械减震跑鞋因为结构设计得太“奔放”了,以至于适用场地很少(Adidas 刀锋),或者是“过硬”、“踩不动”(李宁弓),所以让很多消费者敬而远之。这么多年下来,专业做机械减震的品牌,唯独一家美津浓活了下来。
不过机械减震要是真这么鸡肋,也不可能近段时间里被各大品牌重新重视起来。
因为材料缓震是有极限的,现在开发的新材料已经很多了,甚至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一味地追求脚感的boost,缺乏支撑能力。而一味追求缓震的GEL,却毫无反馈。
全掌boost的跑鞋,体验是灾难性的,它特别容易让足弓提前疲劳,穿上boost想提速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全掌GEL,Asics即便有Quantum,也没敢取消Flytefoam,因为全部都是GEL的话,这双跑鞋绝对只会成为累赘。
对于机械减震重心不稳、脚感不适的问题,其实美津浓很早就给出了答案和它的未来——即,利用传统中底材料,弥补机械结构的脚感问题,同时解决重心不稳的情况。
这一做法是可行的,比如李宁今年推出的绝影跑鞋,就是这么一个思路。䨻来解决稳定和脚感,弜来负责最主要的缓震。
除此以外,其实还有另一个新思路。通过新型中底材料,将其设计成特殊结构,同样达到材料 机械双重减震合二为一的功效。比如Adidas的那双4D,还有PUMA的XETIC,就是走这个路线的。
不过目前来说,这个思路的可操作前景还没那么大,4D的也早就有很多人体验过了。比起美津浓式的路线,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有人说碳板也算机械减震,其实这句话老魏是不认同的。现在的碳板跑鞋,缓震依旧交给材料解决。
像Nike的Next%,它的碳板起到的作用是“反馈”而不是“减震”;Asics的MetaRacer,它的碳板是属于偏稳定类的,用于强化前掌的动能弧,也和缓震没有关系。
我是老魏,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还请点赞关注多多支持。
有什么想要了解的,请评论留言,老魏一定会看的。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