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一篇文章《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继续唠。

前两篇文章说到周公旦通过分封制和宗法制解决了利益分配和权力继承的问题,周天子取得了对诸侯的政治优势,获得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政权内部通过血缘关系确定了政治等级秩序,但是等级秩序是不明朗的,等级行为也是模糊的,为了明确等级意识,周公旦在天子和诸侯以及各级贵族的日常行为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其实就是平时衣食住行祭祀祖宗等社会活动的准则,什么样的等级就用什么样的待遇。

这套制度就是礼乐制度。

按照周武王和周公旦的说法,周政权取代商,是因为自己有“德”,纣王失“德”,周政权“唯德是辅”,商是德不配位。

同理,其他能成为一方诸侯的地方国,同样要讲德,如果无德,天子叫带兵征讨,这叫礼乐征伐。

问题来了,道德作为一种内心世界的规范,是一种精神性的约束,它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的。

那什么样的道德才是有形的呢,不就是日常行为准则嘛,符合礼乐制度的就是道德,就是高雅,反之,就是无德,就是低俗。

从字面意思来看,礼就是礼仪,包括社会生活的规定和仪式,乐就是音乐,是实现和践行礼的方式。

樊树志在《国史十六讲》里面有提到,“礼”的本质就是“差异”,用来显示社会各等级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贵与贱、尊与卑、长与幼、亲与疏的各色人等之间,必须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用来显示贵贱、尊卑、长幼、亲疏之间的差异,绝对不可混淆。

但如果光是强调“礼”,强调等级之间的差异,那这个社会必然就会有摩擦,有冲突,所以需要“乐”来缓冲,来平衡。

这里的“乐”不单指音乐,也包含了舞蹈,音乐和舞蹈的规模一定要和贵族的等级保持一致,同一等级的贵族通过欣赏符合这个级别的舞乐,就可以保持贵族之间心理凝聚的作用。

所以两者缺一不可,等级有序的“礼”,就像音乐般的和谐,让人心情愉悦。

像孔子就认为编钟敲出来的音乐就非常的悦耳,让人舒适。

礼乐制的实质是什么(礼乐制度的本质)(1)

编钟的构造就是有高有低,有大有小,编钟敲打出来的声音美妙动听,就像“礼”的规则约束下的等级社会一样,一样有高有低,一片和谐,编钟所击打出来的声音一度被称为有德之音。

对于贵族如何使用礼乐制度规定得非常细致,天子的的乐队可以排列在四面,诸侯三面,卿和大夫列两面,士只能一面。

舞蹈人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天子的舞队可以八行,每行八人,其他等级依次递减。

说了一堆,总结起来礼乐制度就是两个字,等级,就是维护等级的工具,其他的作用都是次要的。

像天子吃饭的待遇就要九鼎八簋,鼎是用来装肉的,簋是用来放粮食的,不同级别鼎和簋的数量都不一样,里面装的肉和粮食也不一样。

礼乐制的实质是什么(礼乐制度的本质)(2)

天子用的餐具数量和饭菜都是其他人多,不是为了证明他饭量比别人大,没别的原因,就是级别高,有资格吃。

除了这些以外,其他穿的衣服,戴的头饰,乘坐的车,都规定得非常详细,每一个等级都鲜明的区别,非常的复杂。

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身份说话的方式用语,动作,都是不一样,总之能规定的都规定上。

西周之所以搞出来这么复杂的制度,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实就是在不同的人身上贴满了标签,让别人能快速识别你是谁,你也能识别出来对方又是谁,是什么样的等级。

等级越高表面上能使用的待遇越高,本质上就是为了提高成本,提高圈子的门槛,仪式越复杂,能玩得起的人自然就少了。

圈子越小,等级越高,身上的标签物就越贵,不但在物质上有所限制,精神上也一样。

所以贵族一般都会标榜自己圈子里面玩的东西都很高雅,一般人是欣赏不来的,宫廷里面的主旋律音乐就是这样,很沉闷很缓慢,普通人听了就想睡,好不好听不重要,重点是要高雅。

礼乐制的实质是什么(礼乐制度的本质)(3)

欣赏音乐的时候,不能又蹦又跳,不能哈欠连天,要拈须微笑,就是面带微笑然后拈着自己的胡子,然后摇头晃脑同时眼神要空洞迷离,相互对望,笑而不语。

一场音乐会下来,颈周炎加重了,胡子也掉了不少,不过就是很高雅。

这些看似浮夸无聊的行为就是圈子的门槛,见个面说个话啥的都搞得如此复杂,不是因为他们无聊,而是因为贵族不用从事体力劳动,才有大量的时间用于这些繁文缛节。

等级越高,资源越多,就更能耗得起,玩不起你就自动被淘汰了,当个破落贵族去吧。

没钱就不要想高雅。

如果有人要破坏这个游戏规则,觉得自己有钱了,也能玩,那对不起,还有更高的门槛,就是血缘。

不是高阶贵族的血统就不要想着往上面凑,如果你觉得有钱,就要僭越规矩,自己来玩,天子就会带人去打你,打不过的话就骂你,天子不敢骂,那就由别人来骂。

像鲁国大夫,不但僭用诸侯之礼,甚至僭用天子之礼。本来天子专用的舞蹈是天“八俏”(“ 从”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鲁国季孙氏也用“八秩舞于庭”。

孔子当时很生气,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天子祭祖唱《雍》诗来撤除祭品,鲁国的三家大夫都“以《雍》撤”,孔子认为这种事不该出于“三家之堂”。

这种破坏游戏规则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在夺权。

所以吧,礼乐制度,归根到底还是一种身份的区别,一种贵族和平民以及贵族之间内部身份的区别。

像平民是没有资格获得“礼”的待遇,才有礼不下庶民的说法。

这套制度从根子上讲,周天子就是最大的获利者,维护这套制度意愿最强烈的当然也是周天子本人,所以才会定下仲裁游戏规格的就是天子。

所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作为一种身份识别的制度,就是用来阻止其他人向上突破阶层限制,时间一长,必然会引发强烈的不满。

当周天子的实力衰退到无法做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时,就会有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甚至是卿大夫出。

于是改朝换代的时候就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