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原创: 张海魁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晋剧名家芦变嫦简介?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晋剧名家芦变嫦简介(晋剧女须生王静嫦的)

晋剧名家芦变嫦简介

【聚焦学习】

原创: 张海魁

我从小爱听书、看戏、喜欢跟在“红火”(秧歌、高跷、抬搁、地蹦子……)后面跑。在诸多戏剧曲艺中,对山西绑子情有独钟。从童年看到少年,后因家迁至石拐才不看了,在这期间,几乎把老包头的几家戏园子全看遍了,如“南园子”“黄河戏院”“和平剧场”,及位于财神庙对面坡上的烂席棚园子。那时的戏票便宜,大人一角二,儿童八分钱,都是卖骨头、废铁得来的。俗话说:童心记事牢。所以,我对儿时所看的戏及唱戏人,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女须生“果子红”便是其中一位。

果子红姓王名静嫦,一直在包头戏剧界一代晋剧大师——王玉山先生(水上漂)所主持的“南园子”献艺。她擅出演老生戏,如在《哭灵》中饰刘备,在《武家坡》中扮薛平贵,在《蝴蝶杯》中当田云山………几乎场场博得满堂彩,是观众心目中名副其实的“好唱红”。那时,我是个少不更事的孩子,看戏只是出于好奇,为了看红火热闹,根本看不出门头脚道,只认为哪个演员被票友鼓掌多,便是“顶头红”主角。由于孩子气,我还向一位“老戏迷”问她为什么叫“果子红”?老人说她会打脸子(化妆),虽然戴着黑白髯口,但脸上总是有红有白,像鲜果一般红白相间,楚楚可人,如桃杏般娇嫩光彩。再加上她那副高亢有力的金嗓子,唱出的声音甜盈盈、脆生生、洪亮亮,好像咬梨,嚼脆枣似的让人越听越有味,越入味、越对味、越够味,所以送她艺号“果子红”。怪不得人们说:唱戏人的绰号,是观众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贴身“标签”。脑子里突然闪出“舍命红”“金铃黑”“海棠花”“筱金喜”等艺名,细细思考其中的说道……我曾到“南园子”看王静嫦主演《游龟山》,在戏里她饰演田云山,我坐在长条木凳上,聚精会神地盯着戏台。在悠扬的琴板声中,“果子红”头戴青色官帽,身穿青色官袍,脚蹬一双高袎白底官靴,墨髯垂在胸前,风姿绰约,不卑不亢地站在卢林王的堂厅,有条有理,头头是道地唱:田云山站在公堂上,诸位大人听端详。卑职官居江夏县,携带家眷到任前。所生奴才对独生子,起名就叫田玉川。我送他南学将书会,这多好日子未回还……

她唱到这时,观众便报以爆竹般的掌声,接下来还会有一片“啧啧”声。她那自然酒脱、毫无拘束的唱声,犹如行云流水在观众心中飘过、淌过。当她把这段台词全部唱完后,她的帽翅还在上下摆动,官袍像被风吹起似的前后抖动,以十分拿人的站立动作,作出余怒未消的神态,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拍案叫绝!我还发现她无论身着什么样的戏服,总是给人以雅致、洒脱的感觉,无怪乎戏迷说她长了一付“好身架”。她是以专攻老生戏(京剧称“末角”)为主的女名伶,所以十分重视声腔、音调、嗓功方面的锻练与提高。至于她年轻时如何苦炼基本功,我不知道。但曾见到她在“天命”之年,继续吊嗓子练音时的情景。不妨举个例子来说: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青山区居住,与市委党校隔墙为邻,又与包头市晋新团所在地仅隔片大树林相望。我在树林晨练时,听到多位演员练嗓子,猛然听到一位演员的嗓音很耳熟,稍作思考便认为是“果子红”了,我有意悄悄靠近她,为了不影响她专注练嗓,站在一株较粗的杨树后面窥视……她完全失去了昔日在舞台上的风彩,可能是没有化妆,没穿戏装,素面便服的缘故吧?但听她的嗓音、声调、手势,仍是原来的调头,只是给人留下年华未暮、脸面先秋的嗟叹。面对此情状,不知怎的,眼前突然闪出当年演出时的场场幕幕、台台出出………

我看过她唱的多出戏,但每每有新意。她不拘泥于师傅传、班主教的唱法与艺技,想方设法创新更有利于刻画、表现人物的唱腔和动作。如在《二堂训子》中,她饰田云山,用响遏行云的高音唱:“田云山,怒冲冠,开口大骂你田玉川,父命你南学把书念,放书不念你游龟山……”往起轻轻一跳,官帽便歪戴上了,两根帽翘前后颤,比此常见的演员一手扰冉口,一边跺脚,形象得多,逼真得多,这需要刻苦练习才能做到。她无论唱快板、慢板、流水板、还是唱喜腔、哭腔、高拔子腔,都能根据所饰人物的心理变化而变化,把嗓子运用得十分得当。如她在《空城计》中扮诸葛亮,是用漫弹唱的:咱二人在岭南会过一阵,杀得你败回营不敢再攻……声调刚强有力,语气沉雄坚毅,众容不迫揭露司马懿侵蜀的野心。又如她在《哭灵》中饰刘备,自始至终是用哭腔唱的:汉刘备、痛肝肠,哭罢翼德哭云长,留下为兄如何活……唱声如泣如诉,语气悲凉凄切,嗓音沙哑喑哽,大有痛抱西河的伤楚,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尤其在《武家坡》戏中,她扮演薛平贵,用《耍耍腔》表达夫妻阔别、悲欢离合的复杂心情。她用亦庄亦谐、套问诱向的语气唱:远见我妻王宝钏,手摘野菜放筐篮,有心上前去相认,十八年鸿稀鳞绝须试探。我要学庄子三戏妻,百草山洞宾戏牡丹,秋胡戏过罗氏女,莫让“倒休”再重演……思念中含有谨慎,严肃中流露轻佻,渴盼中现出汗颜,在赔礼中暗显得意。把这种别也难,聚也难,即将相会又犯难的犹豫与喜悦心态,表现得细致入微。我看到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观众”在听这段唱时,闭着眼,点着头,用手拍着膝盖,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表的酷爱、沉醉、赞美………

作者:张海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