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清晨我拿着相机不专程为谁,也没有前行目的地,在马路上悠闲的晃着。如意料之中一样,一会便有了意想不到的发现,附近一阵奇怪的声响吸引住了我。
“它”呼呼地响着,时高时低,时快时慢。走近一看竟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快速的挥舞着一个像悠悠球一样的东西。但这个“悠悠球”有些奇特,玩起来颇为好看。随即跟老人搭讪了起来,老人很是热情,笑着跟我讲着他和“手中宝物”的故事。老人姓赵,今年73岁,湖北退休老师,追随儿子来杭州好几年了。手里的玩物叫“空竹”,空心竹制,因而得名。空竹有单轮、双轮众多型式之分,玩法更是花样百出,像他现在玩的五彩祥龙就很受大众喜欢。“空竹”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出自大清时期的“皇宫深院”,后来宫门大开流传到了河北一带,成了老百姓手中茶余饭后的小玩件,经过无数年的风雨洗礼、代代传承,现在已经在全国各地散开了花,结出了果。
玩空竹是他打发空余时间的好方法,既锻炼了身体,又丰富了人生,不依附子女,不纠缠老伴,过着自在的生活。接着他又特意带上了老花眼镜,拿起手机熟练的翻着耍空竹的网上视频和新闻给我看,还细细的跟我讲解每一张图片、每一个视频背后的故事。这张是某某日报的,那段又是某某台新闻播报的,这个又是在哪里公演拍摄的…老人悠悠的说着,我慢慢的看、细细的听,心里默默的记着。看到每处活动都有老人的身影,听出老人对“空竹”的热情,对中国古老文化艺术向往与传承。作为年轻的后辈,我也深知其中的道理,很多东西如果我们不捡起,不从老一辈的手中接过来传承下去,那么后人将再也看不到…
本想专程拜访老人家的,但老人出于防范,而我出于冒昧。怕影响到他平静的生活,此事暂且搁置。好在我们是有缘份的,在今天小区的中秋晚会,镜头里又出现了他的身影 ,还有他寸步不离的“空竹”。
一会音响传来了晚会主持人请“空竹老人”老赵上台表演的邀请,他快速上台。原来老赵是为今天的中秋联欢晚会添喜加乐的,大家热烈鼓掌,欢呼雀跃。此时的“空竹”在老赵的手里,成了个听话的孩子,一会往东,一会往西,腾龙飞舞,翻江倒海。也许“空竹”就是他的孩子。而老赵一点也不老,手脚麻利,动作优美,游刃有余。
我静静的看着,静的出奇,此时的眼里只有“老赵”,只有他手中的“空竹”,只有他对中华古老文化艺术的一腔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