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凤求凰”,卓文君当垆卖酒的故事历来为人所称道。
卓文君是西汉著名的美女 才女,容貌艳丽,又精通音律,工于诗书。
她的父亲卓王孙是临邛有名的冶铁巨商,从小锦衣玉食,珠环玉绕。
她16岁便嫁人,可惜的是没多久丈夫便去世了。
那时的礼教还没那么森严,新寡的她得以返回娘家居住。
司马相如便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
他惊才艳艳,风度翩翩,巧的是他也擅长音律,正符合卓文君心中如意郎君的形象。
当时她的父亲卓王孙举办了一场宴会,邀请司马相如前来弹琴助兴。
卓文君便偷偷地躲在屏风后,只为一睹其风采。
而司马相如仿佛心有灵犀似的知道屏风后有位佳人,于是便弹了一曲《凤求凰》。在座的众人听得是如痴如醉,而卓文君也听出了这是西马相如在向自己示爱。
一首琴曲,却能弹出两种意思,足见司马相如琴艺之高超,而卓文君能听明白其中的真意,也是知音。
当晚卓文君便和司马相如私奔了,这便是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故事。
后来卓文君到了成都司马相如的家里,一看空荡荡的,只有四面墙,成语“家徒四壁”便是来源于此。
于是两人一合计,又回了临邛,就在卓府附近开了家酒肆。
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卓文君当垆卖酒,而大才子司马相如挽袖涤器。
原本打定主意再也不理睬女儿的卓王孙终于看不下去了,于是给了他们一笔钱,帮他们置办了田宅,仆婢,自此两人过上了吟诗作赋,抚琴吹笛的逍遥生活。
若是故事到此结束,那么也不失为一桩美谈。
可是所谓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不过是童话罢了,现实往往就是那么残酷。
后来司马相如在卓家的帮助下,远赴长安求取功名利禄,一首《上林赋》让他名扬天下。
功成名就的他渐渐开始寻花问柳,沉迷于长安的声色犬马中,早已忘了家中才貌双全的娇妻。
他甚至动了纳妾的念头,他给卓文君写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
我们普通人看来也许觉得无厘头,啥意思?
可胸有丘壑的卓文君一看就明白了,这是“无忆”啊。
她在家中苦苦等候,日日期盼,竟等来了丈夫如此无情的家书,她的内心该是何等的凄苦。
但她不是一般女子,她不会死乞白赖地乞求丈夫不要抛弃她。
她给丈夫写了一首《怨郎诗》:
一朝别后,二地相悬。
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杆。
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
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
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
五月石榴红似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
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
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
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这首诗将丈夫家书中的数字镶嵌其中,循环往复,将一个女子被抛弃的哀怨描写得淋漓尽致。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怨中含情,哀中含思,既有对丈夫的浓浓思念,又有对丈夫的无情控诉,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让人读后忍不住为之心疼。
最后一句“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更是说出了无数痴情女子的心声。
据说后来司马相如看了此诗后也是百感交集,一方面折服于妻子的才华,另一方面又觉得心中有愧,于是便收了纳妾之心,将文君接来,两人从此恩爱到老。
只是雁过留痕,风过留声,即使司马相如最后浪子回头,也改变不了他曾是负心汉的事实。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不知卓文君最后是否后悔与司马相如的这场相遇相爱呢?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