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竹箩筐、竹篮子、竹蒸笼……这些手工篾货,曾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用品,承载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一个时代的印记。

竹篾的制作技巧(昆明晋宁指尖上的艺术)(1)

竹篮。

如今,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天城门村还有少数人会编制,有的人家门口还栽有竹子。篾匠通常会选取长势较好的竹子,经过砍伐、晒制、削篾等程序将竹子变为粗细不同的篾条,篾条再经过繁琐的步骤,加上大竹片、竹节的整合,最终制作成簸箕、提篓、箩筐、蒸笼、筛子、背篓等等竹编。

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割篾。一个优秀的篾匠通常专门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篾刀,该刀呈竹叶形,器身略往上曲翘,背有脊,断面呈人字形,两刃前聚成尖锋,后部平直,一把篾刀在篾匠手中能得到完美的应用。

编制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一把篾刀,篾匠为了发挥出篾刀的最大作用,一般都是徒手使用,所以常常被篾刺扎到肉里。久而久之,篾匠的虎口、拇指、四个手指指弯处都有厚厚的老茧,而后篾刺也就扎不进去了。

一个小小的里包含着多种粗细的篾条,大大小小的竹片,或多或少的竹节。每个篾货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篾匠用篾刀、护膝、尺子、锯子四个简单的工具制作而成,不同于现代化机械的流水生产,手工编制的古朴大方,却又无可代替。

竹篾的制作技巧(昆明晋宁指尖上的艺术)(2)

制作篾货的竹片。

以前,晋城街道天城门村有很多的篾匠,大家除了在田地里劳作之外就是在家编制。篾匠编制通常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所以人们也不用专门拜师学艺就能学会,加之日常的交流,编制技艺会越来越精湛。而如今,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会编制的人越来越少,以前的篾匠也加入了种植蔬菜、花卉的行列,加之逐渐被塑料制品替代,篾货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

虽然有了替代物,但是篾货仍受欢迎。可以供农户用来采摘豌豆、西兰花,不仅美观大方、结实耐用,而且经济实惠、绿色环保,既有实用功能又是手工工艺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申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