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罗成和李元霸(李元霸罗成的原型)(1)

有的版本的《说隋唐》,里面有个力大无穷的傻小子,叫最罗士信,是秦琼的干弟弟(比结拜兄弟更亲),拿着一根铁棍子(也有的形象拿大锤,或者拿大铁枪),除了李元霸(虚构的),谁也禁不起他一下子。

演义就是演义,虽然罗士信这个人在历史上真实存在,也确实力大无穷、勇猛异常、善使长矛,这一点融合了演义中李元霸、罗成的优点,可以说是小说家把罗士信一分为二:身材瘦小却力大无穷那一半,变成了李元霸;相貌英俊、善使长矛那一半变成了罗成。这个罗士信也真跟秦琼是亲密战友,但却一点也不傻,十四岁一战成名后,几乎所有的皇帝,不管是正牌的隋唐皇帝,还是冒牌的李密、王世充,都对他的勇猛钦敬有加。

说起这个罗士信,或许长得真是比较清秀,因为他十四岁的时候,在隋将齐郡通守张须陀手下(肯定是当官不是当兵),张须陀笑他:“你连穿盔甲都没力气,怎能打仗呢?”罗士信大怒,当即身披两副甲(隋唐时期的战甲一副就是七八十斤甚至上百斤),飞身上马,折服了张须陀。时候的战争中,罗士信表现得比秦琼更加勇猛,经常单枪匹马冲入敌阵,杀人之后还用长矛挑着首级耀武扬威,后来罗士信斩首太多,拿不过来,只好割鼻子计数。吓得敌人看见罗士信就跑,张须陀把自己最能跑的战马送给了罗士信,好让他追得上、杀得多。隋炀帝听说后,还专门叫人画了张须陀、罗士信战斗的场面,随时观赏。隋炀帝就这样成了罗士信的铁杆粉丝。

有史料记载的罗士信与秦琼的第一次并肩作战,是讨伐卢明月起义军。每当听到戏曲中秦琼唱:“想起了好兄弟……卢明星、卢明月。”就忍不住笑:“那哥们儿不是被你干掉了吗?”

历史上真实的罗成和李元霸(李元霸罗成的原型)(2)

那是在公元614年,秦琼十七岁,罗士信十五岁。张须陀与卢明月对峙了十多天(张攻卢守),粮食也吃完了,但是退兵又怕卢明月追击,就想组织个敢死队打个埋伏,但是平时耀武扬威的将军们却都变成了缩头乌龟。这时候秦琼罗士信小哥俩儿站了出来,趁黑夜跳过营寨高墙,四处放火,然后又带着部下一千人(可以看出这哥俩儿是个不小的军官)与杀回马枪的张须陀一起,把卢明月包了饺子。

此后罗士信的命运就跟秦琼走上了同一轨道:转属裴仁基、归降李密、被王世充俘虏。王世充久闻罗士信威名,积极拉拢,甚至同吃同睡。但罗士信跟程咬金秦琼一样,也瞧不起王世充,王世充派他去打李世民的谷州,结果罗士信给他来了个“卷包烩”——全军跑到李世民那儿去了——比秦琼程咬金只带了十几个骑兵跑掉还狠。

投唐后,罗士信屡建奇功,公元620年,二十二岁的他就被李渊封为绛州总管、剡国公,成为因战功而受封的最年轻的国公。

历史上真实的罗成和李元霸(李元霸罗成的原型)(3)

很可惜的是,罗士信在救援王君廓(演义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的时候,救出了王君廓,自己被刘黑闼包围,兵败被害。

罗士信被害的时候,刚刚年满二十三岁,跟小说中的李元霸、罗成一样,英年早逝。后来的小说家把他一分为二,变成了隋唐好汉中的第一和第七。其实要论罗士信的勇猛,应该是比秦琼还强、名副其实的第一条好汉,单独拿出来作为演义人物,也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可以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