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这次在湖南卫视综艺节目《歌手当打之年》中,获得第十期的第一名;超越了排名落后的歌手萧敬腾、周深、徐佳莹、米希亚、声入人心团、旅行团乐队,给人一种王者归来的感觉。当然了,对于华晨宇个人而言,名次遥遥领先并不是他最关心的事情,而是把好听的歌曲带给观众和歌迷,才是最重要的。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1)

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他演唱的歌曲《强迫症》,便很快进入观众的视线之中。正如有观众所言,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首“神曲”,助华晨宇一臂之力,来战胜其他六位歌手?答案揭晓后,有观众这才明白,原来是华晨宇带来“火星三部曲”中的第二首歌《强迫症》(原名是《疯人院》)。果然名不虚传,就连歌名也很有吸引力,更别说是由人气歌手华晨宇来演唱!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2)

本文以歌曲《强迫症》的歌词内涵、演唱形式、价值观导向这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华晨宇演唱的这首歌,是如何获得观众的喜爱!进而分析一首歌如何获得大家的亲睐!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3)

一、《强迫症》歌词内涵丰富

华晨宇演唱的这首《强迫症》,其实是他在2019年火星演唱会所演唱的歌曲《疯人院》。之所以要换歌名,是因为要符合《歌手当打之年》节目过审的要求。当然了,无论歌名是《疯人院》,还是《强迫症》,都与歌词内涵相呼应。

当我再度毁灭后 一切变更纯净 那破碎的感受 i know

《强迫症》开头第一句歌词,从表面上理解,就是歌词中描绘“我”的一种设想:当我再度毁灭后,一切变更纯净。不过,这样的设想,也带给人更多探究的联想来。如,为什么是“当我再度毁灭后,一切变更纯净。”这个“我”是谁?“我”的毁灭可以让一切变更纯净,是不是太神奇呢?换言之,太夸张呢?如此想象,歌迷不难发现,华晨宇演唱这句歌词时,所带来的丰富内涵。

但如果把这句歌词和歌名《疯人院》联系起来,答案便浮出水面。原来,歌词中的这个“我”是指疯疯癫癫的人。那么对于疯人而言,说话可信吗?如果可信,美其名曰是歌手为疯人这一群体代言而歌。如果不可信,也就是歌曲本身所带来的一种娱乐而已。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4)

而在这次歌手大赛中,华晨宇把《疯人院》改为《强迫症》,也进一步丰富了歌词的内涵。那么,歌词中的“我”指代有“强迫症”的个人和群体。那么,从这种理解出发,再来分析整句歌词的内涵,便是:有强迫症的人再度毁灭后,一切变更纯净。如此说来,世上的一切会因为没有强迫症的存在,而恢复它自然而纯净的面貌。

华晨宇演唱《强迫症》,看起来只是一首歌,但因为歌词内涵丰富,所以才更吸引人。对于追星的歌迷而言,喜欢《强迫症》里的歌词所赋予的特定意义,仿佛是为曾经有过强迫症的自己代言一样。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5)

二、《强迫症》演唱形式不拘一格

华晨宇这次站在《歌手当打之年》节目舞台上,演唱《强迫症》,形式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一个歌手演唱歌曲的音乐才华,对观众存在感的珍视,以及歌手与歌曲融为一体的至高境界。

1.华晨宇一开始用唱歌和弹钢琴伴奏的形式,演唱《强迫症》

华晨宇开唱时,坐在钢琴旁,一边演唱,一边弹钢琴伴奏。如此演唱歌曲《强迫症》,华晨宇很好地把唱歌和伴奏结合起来,给观众带来歌声和琴瑟共鸣之感。那时候,观众不仅仅是在听华晨宇唱歌,更是在音乐的旋律中感受《强迫症》所体现的特定意境来。

相比于周深、萧敬腾的歌唱,华晨宇外加钢琴伴奏,便加深了对歌曲本身的投入,烘托了歌曲的意境,给观众带来不一般的音乐体验。这便是观众和评审团喜欢华晨宇演唱的《强迫症》,给这首歌投上一票的原因之一。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6)

2.华晨宇后来用唱歌的形式,继续演唱《强迫症》

华晨宇开唱后不久,转身面对观众而唱,演唱形式由之前的唱歌和伴弹钢琴奏,改变为单一的唱歌。这种唱歌形式的改变,是歌手在舞台上表现灵动的体现,更是为了契合《强迫症》内涵和意境的转变。

毕竟,一个歌手在舞台上唱歌,是为歌曲本身而歌,也是为自己而歌,其实最重要地是,为歌曲的主题渲染而歌。华晨宇演唱《强迫症》形式不拘一格,看似很随意,其实是为了完美呈现《强迫症》这首歌的诗情画意所做的努力。让看到的观众,喜欢这首歌,体会到《强迫症》的美感来。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7)

三、《强迫症》价值观导向:悲观消极的歌词中包含的一点正向积极意义

华晨宇演唱的《强迫症》,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些悲观消极的词汇充满其中。如歌词“多精心扮演着伤感小丑”,包含“伤感”和“小丑”。伤感一词传递伤感的情绪,小丑的角色往往都是悲剧角色的代言。伤感小丑,便是不幸者的代言。在《强迫症》这首歌中,伤感小丑便是指那些患有强迫症的不幸者,在一时间走不出不幸人生境遇的代表。

所以,华晨宇演唱的《强迫症》带有一点现实写照的色彩,把强迫症的个人及群体的想法、人生境遇从某一生活侧面反映出来。对于歌迷而言,除了感受音乐的快乐,也会下意识地去关注这样的一个强迫症群体来。

而在《强迫症》结尾的歌词,“站在角落中享受片刻的自由”,也道出了强迫症群体欣喜之感:享受片刻的自由。看来华晨宇为《强迫症》而歌唱,寄托了强迫症患者对自由的期待。这便是悲观消极的歌词中包含的一点正向积极意义:通过歌词对强迫症患者的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产生矛盾绝望感的讲述,来反映他们渴望走出强迫症的困境,进而收获心灵自由和精神自由的期待。同时,也让听到这首歌的人,不禁对生活中患有强迫症的个人和群体顿生怜悯和同情之心来!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8)

结语:

华晨宇在《歌手当打之年》第十期歌手大赛中获得第一名,一首《强迫症》得到观众和歌迷的喜爱。那么,这首歌有多好?本文从歌曲《强迫症》的歌词内涵、演唱形式、价值观导向这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一首歌如何获得亲睐:即歌词要有丰富的内涵,价值观导向要有正向积极意义,还有演唱的形式要有所创新,不拘一格。

华晨宇演唱《强迫症》,就是告诉观众和歌迷,一首中国好歌曲是这样受大众欢迎的。所以,好歌曲加上好歌手,便是一个强强联手的组合,当然就能够在各路强手的角逐中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但对于华晨宇来说,歌手排名是次要,把好听的歌带给观众和歌迷,甚至是为弱势群体而歌,才是最重要。

华晨宇唱歌前的小习惯是什么?华晨宇获得第一名后(9)

《好想爱这个世界啊》、《疯人院》、《与火星的孩子对话》是华晨宇为不同群体代言的歌,歌词内涵丰富,富有画面感,带给人心灵的治愈。华晨宇演唱之歌,就是那样好,是中国好歌曲的典范,更受大众亲睐!以小见大,中国歌坛也会因华晨宇演唱的歌曲而更加美好!对此,读者怎么看?欢迎在文末一起交流互动。

(原创。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