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的社会意识的一种形态,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宗教起源与简史图解(从历史中寻找5)(1)

在历史发展及不同的文化背景中,世界各地各个族群都赋予了宗教不同的意义。在中国,“宗教”一词最先见于佛经,指佛及其弟子的教诲。但中国始终是一个世俗化的国家。

在德国与俄国的交界地带,那里的民族主要信奉的是世界性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又分的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三派,在这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信徒。

这个地区的宗教却是极其复杂的,这些民族宗教信仰也不一样。受罗马帝国、西罗马及其后继者侵扰或影响的西斯拉夫人,巴尔干半岛上西北的南斯拉夫人,原本受希腊文明影响的阿尔巴尼亚人和有着亚洲游牧民族血统的马扎尔人都接受了天主教;受拜占庭帝国侵扰和影响的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罗马尼亚人则接受了东正教;奥斯曼帝国统治巴尔干半岛的几百年间,阿尔巴尼亚人和一少部分南部斯拉夫人又改信了伊斯兰教,成为穆斯林。波黑是中东欧文明冲突与间隔的活化石。波黑人中,有的信仰伊斯兰教,有的信仰东正教,有的又信仰天主教。为今天错综复杂的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对而言,中国的宗教是世俗化的,最初是为了服务‬皇权而存在,而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其没落就成了必然。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在中国也是零星的存在,至少在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官方背景下,只能是民间的一种行为方式。

宗教上的认同可以跨越人种和地理上的差异,但当与民族国家‬利益相冲突时,宗教又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工具。

2023年1月24日

常德市武陵区芙蓉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