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魅力印象文化(名人故里情依依)(1)

文/孙立范

龙口,是今年沸沸扬扬新冠疫情刚好些以来采访的第一站。此次成行,首当感谢当地创作之家的刘玉涛秘书长。说实话,早些年时就对龙口有所耳闻。八十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初期,这里曾和我们牟平一样齐名,那时牟平大地涌现出了常宗林、李德海等第一代著名农民企业家,引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考察而名扬四海,龙口同样也涌现出了南山集团宋作文、丛林集团张修基等著名农民企业家,事迹也常被国家级大刊、报纸刊登,也曾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接见。可说,胶东半岛这两股改革春风是当时全国改革开放典型代表,他们均已成为了我国划时代的一个标志。但以往对丛林集团只是有些零星记忆,对张修基董事长个人更是了解甚少。

夏暖的五月,和部分烟台籍作家们刚踏上龙口这块宝地就似乎感受到了昔日那股徐徐春风的诱惑力。由第一次走进已故张董事长家乡诸由观镇西河阳村,随着村张书记循序渐进的介绍,才真正领悟到了丛林集团和他本人魅力所在。张董事长整个家族上下几代人就是一部精英创业史。晚清时先辈就有在外地经商办企业历史,他们不仅广积了人脉,而且都富甲一方。也有不少在科技届初露头脚,成绩斐然,成为了各行名人。他本人虽生在农村成长在新中国,却继承了先辈们创业基因,读书不多只有小学四年文化,但打小却心灵手巧,农村的木匠、瓦匠、建筑、粉坊等各种手艺活儿一看就会,人民公社后期就率先在村里建立起了建筑队、粉坊、磨坊、塑料管厂、理发店等,村民早早实行了理发、开水、医疗、压面、兽医、磨面、丧葬、缝衣的“八不要钱”。真的令人唏嘘和刮目相看,这是不是提前进入了我党创党时就提出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呢?改革开放之初,他又带领村民们走向了工业化发展旅程。开办了胶东农村第一座水泥厂并不断发展壮大,产量一时跃居胶东水泥第一位,为后来山东乃至全国基础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自行研制出了世界首台万吨挤压机,为我国高铁铝合金材料产业化快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的丛林集团,还开办了发电厂、铝合金材料深加工等企业,虽然目前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影响,但他们那个时代的创业精神永不过时,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勇敢向前。现如今,八十一岁的张董事长遗憾离开了人世。村里在其腾出的故居设立了纪念馆,较详实介绍了他的创业史和主要贡献。看着他家族满清时就建造的胶东特有的古香古色前后左右几幢连体套院的哈瓦平房和他家族及本人满墙的事迹介绍及各类照片,特别是受到原党和国家领导人万里、宋平、吴邦国、吴官正及胡锦涛主席接见的照片时,真心感慨万分,怎会不十分钦佩这个能人辈出大家旺族呢?象这样清始创业,家族兴旺的,在西河阳村还不只一个张家。当我们穿过古时几条狭窄胡同又来到“王家大院”同德老店时,更是为之一振。不仅为清乾隆年间就弃文从商,并官至大夫正四品的王成蘭那四进四出同样古朴的哈瓦屋建筑所吸引,屋内陈设更具考究,清时火炕、大小太太居室家具、私塾教桌、学生学桌等等都保存完好历历在目,无不体现出典雅和书香气味儿。主人不仅是书香门第,而且本人及后代们经商也功成名就、成果斐然,创办了著名的“吉元船行”,拥有大小沙船近二十条,并同时开办了棉纱、粮食等经销商铺,每天谦恭地服务于十里八乡。王家,不仅是个经商世家、重视教育读书之家,而且还是个远近闻名官宦之家。清时起考取各类功名五十八位之多,可见这个旺族的人丁兴旺发达和可怕能量。走在王家老宅内各条拐弯抹角的甬路上,我似乎看到了他们整日早起晚归、劳作奔忙,四乡邻里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他们却不为劳累所困,主仆忠于职守各自精于业务,当笔笔生意做成闲暇之余,个个脸上浮现出了灿烂可掬的笑容……

除上外,村里还有个 “马氏故居”老宅,亦详实展示了旧时马氏家族的发家史。村中路边上还看到了一棵六百多年两人才能合抱的老槐树,一定也记述着几百年来西河阳村那段不平凡的历史。由此吸引了我们这些前来的好奇之人,焦主编提出:要在此处来张合照。话一出口,大家不约而同分男女站成了前后两排,随着几声“咔嚓”,十几个来客“光辉形象”便统一定格在了“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龙口、福山创作之家采风行”里。

一个千人村落,出了这么多人才,自古就富庶一方,且留下了现存200多处古老建筑群和陈设,不能不说是他们祖先的造化,不能不说这可能是中国北方保存最完好或建筑最多的一个古村落了,保留当今是很有开发价值的。正如此,张修基董事长后人现任张书记继承了先辈创业传统又抢占了新农村发展先机,在市、镇有关领导大力支持下,充分开发这个历史悠久古村落文化,将“张、王、马”三大家族老舍进行了修整,分家族情况介绍、古房舍古室内用品、及古农具古生活用具包装陈列展示,打造起农村“民俗、文旅、康养”发展的新路子。这也说明,西河阳村在现今许多富裕起来的人才同全国一样举家搬迁到了大城市里的大势下,他们发展创业精神却犹在,他们后继依然有人。

龙口魅力印象文化(名人故里情依依)(2)

“丁氏故宅”,又称“丁百万”家族,是龙口市黄城里的又一大古建筑群,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成于道光年间。从布局设计到建筑用料,再到地盘大小,比西河阳村的三大家族还要辉煌、高大上许多,不亚于烟台栖霞市的牟氏庄园。其建筑用料和工艺在细节上比牟氏庄园还要好许多,可谓清代建筑艺术的精华了。丁氏家族更是名门望族,亦商亦官,以当铺起家,业务发展到了十一个省市,资产发展到相当于清政府当时一年的财政收入水平。有二十七人次先后考中了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达到了一百四十三人,可谓家产万贯,官运亨通了。一踏进这座古老建筑,就犹如进入了北京的颐和园,也好似进入了江南刘伯温的定园,只是占地面积小许多些,也没那么大绿化面积和碧波荡漾的湖水罢了。所有家具更是考究了,许多不外是上等品质木料雕刻,想必有的还是为官时期朝廷的赠品了。各处楹梁、屏风、立柱上或雕花彩描,或诗文对联,一看就是非同凡响大户人家。据讲解介绍,丁氏家族多人与牟氏庄园联姻,他们看中的是门当户对,强强联合,以求家族永续昌盛,造福万代子孙。一阵紧似一阵隆隆雷声,把我从忙乱应接不暇的参观中拉回到了屋外。这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高耸屋脊的哈瓦上急流直下,院落处刚长出柔嫩叶子石榴树高兴地吸吮着新鲜的雨水,地上却几乎没多少积水。院外,空气格外清新,心情格外愉悦。

今天长途跋涉三百多华里到来了的龙口,真是名不虚传、不虚此行。这里是古今名人辈出大地,这里是古今创业先头兵,这里有当代致富领路人,这里有我国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首批娇子。谁还会不爱惜这里的一草一木?谁还会不尊敬和爱戴过去和现今那些为之奋斗的先辈们?谁还会不信西河阳村、诸由观镇、乃至龙口市,在新时期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已经扬帆启航了?大雨,继续瓢泼。而我早已情所依依……

龙口魅力印象文化(名人故里情依依)(3)

孙立范,烟台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从事普通和职工教育工作多年,现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多年至今。业余爱好写作,喜欢写点工作经验、小论文等文章。近年来又喜欢写散文、诗歌等体裁文章。90年代初开始发表文章,曾在《山东教育》、《写给学生看——教师下水作文选》、《全国农村作文经验交流会选刊》、《作文周刊》、《小苗圃》等多种普教刊物和《山东职工教育》《烟台职工教育》等职教刊物发表多篇下水作文和工作经验体会方面小论文,在《胶东散文年选》、《胶东在线》等刊物和网络上发表过散文、诗歌等文章二十余篇。

龙口魅力印象文化(名人故里情依依)(4)

《花开龙口》散文集特邀优秀作品。

壹点号龙口文学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邮箱:sswxhlkczzj@126.com 壹点号龙口文学邮箱:1433050159@qq.com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