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视,有两大IP库。
一是四大名著,二是金庸小说。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只不过,翻来覆去地拍,好像新版永远拍不过旧版的经典。
就拿金庸剧的改编来说。
近来的新版《鹿鼎记》,就被大家骂得一无是处。
仔细想一想,自从内地开始翻拍金庸剧以来,好像鲜少有不被骂的。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骂得没错。
但偶尔也有偏颇之处。
尤其是19年前的第一部央视版金庸剧,在当时恶评如潮。
然而随着时间的发酵,如今却有越来越多的观众为这部剧平反,使得它的口碑实现了大逆袭。
今天,鱼叔就想来谈一谈它——
《笑傲江湖》2001版
诞生于世纪之初的央视版《笑傲江湖》注定是金庸剧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拍摄之前,还是播放之后,都引发了极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
几乎可以当作一种文化现象来进行研究。
故事还得从1999年说起。
这一年,金庸被浙江大学聘为人文学院院长,开始正式与内地展开交流合作。
在内地讲学时,于一次访谈中称:
「愿以一元钱向中央电视台转让其作品的改编权。」
而央视这边,随着四大名著中最后一部——《水浒传》在1998年完成,也在寻求新的「大IP」进行改编。
这种情况下,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于是,央视在张纪中的代表下,真的以一元的价格拿下了金庸小说的改编权。
第一部要拍什么,是经过细致考虑过的。
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需要大量特效,条件上不允许。
再三斟酌,最终决定先拍《笑傲江湖》。
而与此同时,进入内地语境的金庸,受到了部分内地文人的抵触。
王朔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我看金庸》的文章,在其中宣称:
「这些年来,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可说是四大俗。」
这番言论自然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文学界掀起了一场有关金庸文学史地位的大讨论。
金庸则是亲自撰文回应,表示这种无端的「攻击」实在是莫名其妙。
但这一话题的讨论仍然在当时愈演愈烈。
也因此,坐拥第一部「内地改编金庸剧」名号的央视版《笑傲江湖》,受到了两岸三地前所未有的关注。
大家都想看看将「四大名著」拍得那么经典的央视,在武侠题材上将有着怎样的发挥。
2001年3月26日,万众瞩目之下,《笑傲江湖》在央视8频道开播。
首播便一举创下了17.8%的超高收视率,足以体现广大观众的热情。
令人没想到的是,虽然「反响」极好,「反应」却不妙。
迎接《笑傲江湖》的是不绝于耳的批评声。
当时也正逢互联网在国内方兴未艾,央视版《笑傲江湖》成了第一批被网友广泛差评的影视作品。
「三大败笔」「八大笑柄」一一罗列。
其口碑之差,不亚于当下这些注水的烂剧。
不过当时还没有豆瓣网。
豆瓣电影评分大概是从2005开始设立,过了两三年后才开始被网友广泛使用。
据说这版《笑傲江湖》的豆瓣评分,最低的时候只有5.5。
目前可以扒到2010年的一个记录,从网友的说法中得知那时也才5.9。
但在之后,却触底反弹,开始一路上扬了。
到了2017年,豆瓣评分已经涨到了7.8。
而现在,更是高达8.3,仅比大家口中经典的TVB版少0.2分。
其口碑变化之两极,不可不谓神奇,前后历经近20年之久,犹如「翻山」。
平心而论,鱼叔觉得这样的评分才算是比较公道的。
虽然央视版《笑傲江湖》自然有它的问题存在,但它在一众金庸剧中十分独特。
不仅制作精良,取景丰富,而且拍出了自己的风格,还原了一个宏大的武侠世界。
所以,今天的分数只是回到了它本来的位置,得到了应有的评价。
这一版在当时遭到恶评,主要还是因为,它和TVB版实在太不一样了。
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难以改变。
香港影视剧在80、90年代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独特成熟的武侠风格。
而2000年左右的观众基本都是看着香港武侠电影、电视剧长大的,对这一套体系自然已经习以为常。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想拍出新意,就必须完全跳出这个思路。
比如,2000年,李安的一部《卧虎藏龙》拍得就与港式武侠片完全不同。
不同于传统武侠片凌厉、豪迈的暴力美学,演绎的是一个极具韵味和内涵的侠义世界。
它在国际上名声大噪,拿奖无数,但在中国香港和内地上映时却反响平平。
同一时间进行拍摄的《笑傲江湖》也试图不去模仿前人的风格。
它对标的绝不是TVB。
虽然那些足够经典,观赏性足够高。
但迫于制作的局限性,不得不承认有些小家子气。
假山假水的布景,不够精致的服化道,流水线式的拍摄……
众人背后是经典的塑料瀑布
而央视版《笑傲江湖》就不太一样。
从立项之初,央视就是攒着劲想把它做成一个标杆。
不仅是金庸武侠剧,而是古装剧的标杆,各个方面都力求尽善尽美。
算上前期准备和后期调整,整个制作周期长达17个月,其中拍摄占据了整整181天。
全剧一共40集,每集的制作费用都接近100万,总成本达到4000万。
作为对比,央视版《三国演义》投资1.7亿,但其中有一亿多用于建设影视城,集数也多了一倍。
所以《笑傲江湖》这4000万在当年绝不是小数字,是真正意义上的「财大气粗」。
主创方面,自然也是全明星阵容。
导演有两位。
一位是黄健中,中国第四代导演的代表人物。
他的代表作,由陈冲主演的《小花》在八十年代家喻户晓。
另一位则是香港著名武指元彬,「七小福」之一,成龙的师弟。
指导过《新龙门客栈》《黄飞鸿之狮王争霸》等一系列经典动作片的动作设计。
这是文戏和武戏上的「双保险」。
演员的选择也是一大亮点。
许晴饰演的任盈盈,可以说是公认的最好版本。
当时已经三十岁的她演起少女来却没有一丝做作,举手投足之间气质不凡。
一双眼睛灵气十足,配合上不俗的演技。
发起怒来,是心狠手辣的魔教圣姑,让人害怕。
娇嗔起来,却又是容易害羞的痴情少女,惹人怜爱。
李亚鹏版本的令狐冲,是经常被人诟病之处。
觉得他长得过于方正,甚至于有点「呆」,不能表现出令狐冲的不羁和潇洒。
很多时候,都看上去苦大仇深,心事重重。
虽然与原著相比,并不是完美贴合,但李亚鹏的演绎也绝对不差。
形象上,竹笠,布衣,长剑,长发飘飘。
性格上,爽朗豪迈,狭义而深情,甚至还透着一股少年感。
而李亚鹏版,也并非是要塑造一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令狐冲。
因为《笑傲江湖》本来展现的就是一个尔虞我诈、机关算尽的江湖世界。
这与生性淡泊的令狐冲所向往的隐者生活差别太大。
所以他一直很「苦」,真的很「苦」,那种求而不得的滋味非常难受。
并且潇洒不等于风流,不羁不代表轻浮。
令狐冲的光明磊落,对生死的看淡和对情义的重视,这些方面李亚鹏表现得很好。
此外,一众配角也各有各的魅力。
实力派演员巍子饰演岳不群,将「伪君子」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左冷禅,则由金马奖影帝涂们出演。
老戏骨演起这个角色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李解的林平之也值得一提。
无论是相貌、气质,还是功夫身段和演技,都让人印象深刻。
苗乙乙的小师妹岳灵珊天真烂漫。
于承惠的风清扬仙风道骨。
都为这部剧添上了一笔精彩。
最让人惊艳的要数「余沧海」和「东方不败」两个角色。
央视版《笑傲江湖》别出心裁地使用了两名戏曲演员。
川剧大师彭登怀扮演余沧海,直接在剧中使用了川剧变脸的绝活。
既符合余沧海青城派掌门人的身份、诡计多端的性格。
这般的「奇人异术」,又直接给本剧增添了一种神秘诡谲的气氛,妙极。
而越剧女神茅威涛扮演东方不败。
本身她在越剧中就是女扮男装的小生专业户。
早已拥有「安能辨我是雄雌」的气质和表演。
一个手势,一个眼神,既能展现女人的千娇百媚,又有一种杀伐果决。
妖艳的妆容,更是凸显出这一角色的「病态」,非常到位。
人物有了,还得将他们放入宏大「武侠世界」中去。
这是央视版《笑傲江湖》另一个堪称一绝的地方。
大部分场景都使用实景拍摄,剧组在无锡水浒城影视基地搭建了三十多处摄影棚用于拍摄。
外景地更是遍及五岳三山,浙江绍兴、新昌、奉化以及安徽黄山都出现了剧组的踪迹。
瀑布、云雾、悬崖、山洞都是百分百纯天然无污染。
自然环境下的构图唯美,充满着诗情画意。
「笑傲有佳人,遗世而独立」
无论是令狐冲跟随风清扬习剑的时候;
还是他同小师妹一同练剑的时候;
都能感受到背景对于意境的加成。
如此极富中国传统写意审美的画面,展现出来的武侠世界才真的具有可信度。
演员也才能展现出最自然的状态。
在最为经典的曲洋、刘正风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片段中,还就有这样一个绝妙的「随笔」。
听得入了迷的盈盈浑然不觉裙摆已经被溪水所打湿。
庄子所谓的「观怀」「坐忘」,也不过是如此了吧。
再配上两剂「辅料」。
前文已经提到,元彬是本剧的导演之一。
他为本剧带来了非常专业又极具观赏性的动作场面。
《笑傲江湖》中武功讲究实招,以各种剑法为主,不似「神雕三部曲」中武功那么「玄之又玄」。
特别是独孤九剑,讲究料敌先机,灵活多变,无招胜有招。
所以剧中令狐冲的每场打斗可能招式都不太一样。
这就需要天马行空,想出办法利用各种道具和环境,丰富场面。
而负责本剧配乐的则是作曲大家赵季平。
1984年,他给陈凯歌的处女作《黄土地》作曲,由此开始了传奇的影视音乐创作生涯。
从《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大话西游》,到《水浒传》《笑傲江湖》《天龙八部》……
过去三十年的经典国产影视作品的音乐皆出自他手。
在这一版《笑傲江湖》中,他一共创作了五首曲子,每一首都是上乘。
尤以刘欢、王菲演唱的《笑傲江湖曲》为最。
一声「咿——呀」,男声高扬洪亮,女声婉转低吟。
是很多人对此剧印象最深的地方。
如此天籁之音,既唱出了腥风血雨,又道出了儿女情长。
闻得此曲,所谓「江湖」人人皆可窥出一二。
人物、场景、动作、配乐,尽皆出彩,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只要仔细去欣赏央视版《笑傲江湖》,发现这些用心的细节。
给出差评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
可能会有人说,连金老本人都不满意这版《笑傲江湖》。
确有其事。
在一开始,整部剧还处于拍摄过程中时,金庸有一次探班剧组,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说许晴就是自己心中的任盈盈。
「在所有的《笑傲江湖》版本中,央视版是最好、最成功的。」
但后来,随着整部剧的播出,金老又不止一次地表达了不满。
「以前没看到成品,觉得央视全心全意很用心很努力地拍,谁知拍出来后却与我想的不是一样。」
这便是有关影视对于原著改编程度的问题了。
金老,毕竟文人风骨,将作品视若骨肉,不希望他人删改太多,完全可以理解。
而这也是这部剧当时口碑很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广大金庸书迷、武侠爱好者同样难以接受央视对于原著的改编。
但鱼叔觉得,影视和文学,终究是两个不同的领域,有着各自的创作规律。
就算金庸小说这样极度适合影视化的,也是如此。
六老师都说:
「改编不是乱编。」
这说明,只要是合理的改编,连六老师也是赞成的。
央视版《笑傲江湖》在鱼叔看来有两个最大的改动。
一是令狐冲和任盈盈都提前出场。
二是岳不群活到最后一集,被令狐冲击败后才死去。
这样的改动今天来看是可以理解的。
原著追求的是一种云淡风轻的快意江湖,什么东西都不强求。
但影视作品却要讲究戏剧性。
令狐冲和任盈盈的爱情是原著的主要情感,电视剧自然要突出,所以将两人提前。
原著结尾缺少一场大战收场,电视剧自然要安排一个最后的高潮。
所以将这个真小人,塑造成了最终Boss。
虽然其他部分的改编也有不当的地方,但这两处是值得肯定的。
所有的影视剧以自己的方式解读原著,进行合理的改动和创新,都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后来的内地版《射雕英雄传》拍得畏首畏尾,台词都照搬原著,反倒更差。
毕竟,相较于央视版《笑傲江湖》,香港导演还有更狠的。
徐克、程小东大刀阔斧改编的电影版《笑傲江湖》,气得金老表示不再给他改编权。
可如今,又有谁不敢承认这部作品的经典?
时间,才是证明经典最好的标尺。
无论如何,当年对于这部剧的争议现在已经消散了许多。
央视版《笑傲江湖》终于成为一部与TVB版同样经典的金庸剧。
只可惜,当时的主创团队显然是被骂的有些乱了方寸。
在后面几部剧改编时,变得畏手畏脚,左顾右盼,反而更让人不能接受。
除了2003版《天龙八部》一直以来口碑不错,其他几部基本上已经被骂的难以翻身。
可是,日益没落的又何止金庸剧呢。
整个武侠片的创作,现在都难以复刻当年的辉煌。
人们越来越不关心侠义,不关心江湖,不关心精妙的一招一式。
所以再怎么改编金庸剧,总少了那一股侠气,少了那一份情怀。
或许,正因为此。
19年前的《笑傲江湖》也越来越让人怀念,成为许多年轻观众心里最理想的武侠模样。
这一种独属于中国式的精神世界,真不应该就此沉寂。
我也常常会梦想回到那个侠骨柔情的时代。
再一次快意恩仇,再一次肝胆热血。
再一次驰骋江山,再一次笑傲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