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栋

芳菲四月,紫藤花开。4月11日上午,首届“朱自清文学奖”暨朱自清走进临海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台州初级中学举行。

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匆匆感想(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创作于浙江这个地方)(1)

说到朱自清,几乎无人不识,在语文课堂上,总少不了学习他的名作。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学者、诗人、民主战士。

说起朱自清和临海的渊源,要追溯到1922年春,时年24岁的朱自清,应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校长郑鹤春的聘请,只身从杭州“省一师”来到临海,任教于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现台州初级中学)。

在临海教书的一年任期间,朱自清创作了散文名篇《匆匆》,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

临海,是朱自清匆匆的一生中,匆匆走过的一站。但在临海任教的短短时间里,当地的自然人文和家庭的和谐温馨,给朱自清留下诸多美好的回忆。后来,他也曾多次在文章中写到台州,怀念台州,饱含深情,“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我不忘记台州的山水,台州的紫藤花,台州的春日。……台州一般的人真是和自然一样朴实。”

对于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内栽种的紫藤花,他更是直白地表露心中的情谊:“我真爱那紫藤花!……云哟,霞哟,仙女哟!我离开台州以后,永远没见过那样好的紫藤花,我真惦记她!”

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匆匆感想(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创作于浙江这个地方)(2)

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匆匆感想(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创作于浙江这个地方)(3)

今天的人们对于朱自清的怀念是他作品中所流露出的真挚淳朴、清隽沉郁,他笔下的山水、亲人和家国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一生投身于教育,即便是身处于多难的中国,无论是在中学、清华大学还是西南联大,他始终用勤奋自勉、报效国家的情怀影响着一代代学子。

2022年正值朱自清先生来临海任教100周年,4月11日也正是散文《匆匆》在《时事新报·文学旬刊》的首发日。在中国作家协会及有关单位的支持下,临海设立“朱自清文学奖”,并同步开展朱自清先生走进临海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纪念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与民主人士,弘扬朱自清先生的民族气节和人文精神,鼓励广大青少年走进文学、提升素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繁荣当代散文创作,推动全球华文区域散文的传播,打造当代文学活动品牌。同时,向世界充分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临海作为台州千年府城的文化韵味,全面提升临海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本次朱自清走进临海1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将贯穿全年,具体活动包括设立“朱自清文学奖”、举办系列讲座、发行文学专集、推出研学游产品、引进出圈业态、推出文创产品、举办诵读大赛与一堂课、组织纪念种植活动、设立朱自清展陈馆。

其中,“朱自清文学奖”每两年一届。针对该奖项的设置,主办方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设立文学奖组委会与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中国作家协会《小说选刊》杂志社、鲁迅文学院、浙江省作家协会牵头,并邀请全国知名作家、评论家、文学编辑、高校教授等担任成员,负责具体评选事项。

首届“朱自清文学奖”设立“朱自清小说奖”、“朱自清散文奖”、“朱自清诗歌奖”各1名,评选范围为2020—2021年期间在全球范围公开出版或发表的中短篇小说、散文、诗歌。值得注意的是:同一作家只能申报一部作品;已获省级或省级以上奖项(含公示提名)的作品,不再参评。

朱自清散文代表作匆匆感想(朱自清散文名篇匆匆创作于浙江这个地方)(4)

此外,为了鼓励广大青少年走进文学,提升素质,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主办方还设立“朱自清紫藤新苗奖”,面向全国18周岁以内的少年文学爱好者,首届评选体裁为散文与记叙文,实行个人投稿与现场文学创作相结合的方式品,并评选出10名“朱自清紫藤新苗奖”,10名“提名奖”。其余180名为“入围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