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平“语”近人——喜欢的典故》

(第二季)

3月1日 CCTV-1

20:00档播出第十一集:

敢教日月换新天

平语近人(平语近人)(1)

本集节目围绕在讲话中引用的三个关于“奋斗”的典故展开,从三个层面解读:为谁而奋斗,奋斗精神来源于哪里,怎样去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在2016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引用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一句典出何处,又有怎样的含义呢?本期经典释义人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进行了解读。

平语近人(平语近人)(2)

△本期经典释义人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

郦波教授说,这句名言出自屈原的《离骚》。引用的这句话可谓是解读中国人奋斗精神和坚韧品质的最好的一句千古名言。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囊萤映雪、立志苦读的知识分子,到闻鸡起舞、立志报国的英雄壮士,伟大的奋斗精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一种历史的禀赋。

平语近人(平语近人)(3)

△本期思想解读人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

本期思想解读人北京交通大学韩振峰教授讲述了为什么要奋斗。在2012年11月15日当选中共中央的当天,他在会见中外记者的时候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郦波教授说,这句诗出自毛泽东主席的《七律·到韶山》,首先是对韶山、对湖南、对神州大地上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讴歌,更是对艰难革命历程中所有为国捐躯的烈士的赞颂。因为受到残酷的镇压,会有很多革命志士牺牲,但是革命却永远不会停止。最终,经历不懈的奋斗、流血和牺牲,才迎来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

韩振峰教授讲述了奋斗精神主要来源于哪里。他说,中国共产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同样要靠发扬艰苦奋斗精神,需要全党和中国人民继续艰苦奋斗、共同奋斗、接续奋斗。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刘昼·《刘子·崇学》

2018年5月2日,在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的时候,曾引用了“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郦波教授释义说,这段话出自于南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崇学》。它的意思是,凿井这件事,开始于三寸的小坑,最后却能形成万仞的深井。比喻有价值的人生,需要经过坚持不懈的点滴积累。只要能够坚持不懈,只要能够持之以恒,就一定可以成就事业、成就人生。

韩振峰教授讲述了怎样去奋斗。他说,曾经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要想通过奋斗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发扬攻坚克难、持之以恒、苦干实干的精神。

平语近人(平语近人)(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平“语”近人——喜欢的典故》

(第二季)

3月1日

CCTV-1 20:00档首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