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城区举办优秀事迹分享会,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共建充满温情的互助互爱之城

广东暖心的一刻(禅城三日感动全城)(1)

■潘柱升(左二)与专家学者、媒体代表等在分享会现场。

广东暖心的一刻(禅城三日感动全城)(2)

■庞国忠为三位道德模范人物赠送书法作品。

街头跪地救人的“红衣女侠”刘茂英、上演“爱心时速”的公交司机高益柱、获授“南粤楷模”称号的村官潘柱升,连日来,禅城大地不断上演好人好事,并被主流媒体和网络广泛传播,大家被佛山禅城这些涌现出来的“正能量”所感动,佛山禅城这座岭南历史文化名城,给越来越多的人留下了“乐善之城”的良好印象。

为了进一步弘扬社会正气,传递社会正能量和倡导社会新风尚,昨日,一场由禅城区文明办主办的刘茂英、高益柱、潘柱升优秀事迹分享会在禅城区道德讲堂总堂举行,三位先进人物向到场的行业、市民、媒体等代表分享了自己的事迹与心得体会,再次在禅城乃至整个社会掀起学习楷模事迹的热潮。

像刘茂英、高益柱、潘柱升他们,虽然来自不同行业和岗位,身份迥异,但是都甘愿奉献,乐于助人,且不求任何回报。正如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红兵所说:“这些好人好事,在禅城,在我们的身边,其实每天都在发生着,他们平凡,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他们已经构筑起佛山文明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德立禅城、乐善佛山的一大缩影。”

最美网红刘茂英

跪地救人温暖全城

“当时在上班途中看到很多人在马路围观,发现那个建筑工人倒地昏迷,也没有想太多,本能地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给他做心肺复苏。”回想8月31日自己路边救人时的经过,向阳医院佛平北社区卫生服务站护士刘茂英在分享会上简单地向大家进行讲述。

此番跪地救人的义举,刘茂英一再强调只是件平常之事,却被围观市民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刷爆”了朋友圈,后经媒体广泛报道,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刘茂英一下成了“最美网红”。

“刘护士的义举得到发现和传播,颠覆了社会上一种‘好事不出门’的说法,变成‘好事传千里、好事人人赞’。”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喜平评价说,“佛山是岭南历史文化名城,刘护士的举动,为佛山‘乐善之城’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加分。”

张喜平介绍,随着刘茂英救人事件的影响不断扩大,网上有人发起“佛山最美丽的风景是什么”的主题讨论,“我觉得在佛山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好人好事,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灵快乐、感动。”张喜平说,“另一个讨论则是,当自己遇到了他人昏迷倒地会选择如何做?很多人都会选择围观,刘护士却能付诸行动,形成了榜样的力量。”

对此,禅城区卫计局副局长黄连教表示,刘茂英是来自最基层医疗场所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她救人的小举动,改变了人们对当前医患关系的刻板印象,诠释了医护人员的高尚品德。“接下来,我们将借禅城区打造‘卫生强区’的契机,进一步提升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分享会上,作为第一个赶赴现场报道刘茂英路边救陌生人事件的南方都市报记者曾群善也介绍整个采访经过,“在收到该事件的新闻报料后,当时主要思考了三点,第一是这件事是在街头发生,美女护士人工呼吸救人,这种常在电影里出现的画面发生现在现实中。第二作为救人者刘茂英完成施救后未留名便离开了,大家都很想知道‘无名’英雄。”曾群善说,“最后一点是这个事情触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即‘要不要做好人,去扶倒地的人’。”

公交司机高益柱

“爱心时速 ”凝聚正能量

8月29日,佛山粤运126路公交车司机高益柱与乘客合力上演“爱心时速”,争分夺秒连闯红灯将晕倒老伯送医救治。对于这一好人好事,高益柱在分享会上说,自己的第一反应就是救人,也没时间想那么多。

对此,张喜平点评说,高益柱这一小小的举动,已经将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充分地诠释出来。“高益柱们”所做的好人好事,凸显了佛山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和亮点,而且他们是不仅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在这种大爱精神的推动下,佛山的文化软实力大大提升。

张喜平建议,禅城要助力佛山打造“乐善之城”,首先要有发现好人好事的眼睛,将善良植入心灵当中,让道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其次,这些好人大多比较低调,讲不出一些“豪言壮语”,所以政府宣传职能部门要注重从文化、道德层面提炼精神,让佛山市民从理性上认识,从而自觉践行;再者,要综合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大众媒体和自媒体进行传播。

谈到高益柱等好人好事的传播,佛山本土论坛C2000网站总经理梁宇晖在分享会上表示,佛山网民是挑剔和严苛的,但高益柱这件事在网上传开后,网民们却毫不吝惜地点赞和转帖,这足以说明网民们也是热爱佛山这座充满温情的城市。

“高益柱的行为,从另一个层面也反映了禅城公交司机的素质不断提升,面对突发事件时却能够临危不惧,科学、合理、从容地去处置。”禅城区交通运输局公交管理科科长黄颖钊说,希望全区广大公交司机能向高益柱学习,做好服务,也希望市民对辛苦奉献的公交司机能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义工村官潘柱升

带领乡亲致富创出紫南模式

“潘书记,您今年5月获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9月1日又获评为‘南粤楷模’,得到这些荣誉有压力吗?”面对主持人的提问,禅城区“义工”村官、南庄镇紫南村党委书记潘柱升回答说,“确实有不小的压力,讲实话,从参加工作以来,从来没有想过要拿什么荣誉。作为一个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既然获得这些荣誉,就更要以严格要求自己,将党章党规作为一把尺子,督促自己把工作做好。”

“家乡紫南这片热土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当她需要我的时候,义不容辞,紫南村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整个经济总量和结构、人居环境、社会管理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潘柱升介绍说,“紫南的人均年分红在佛山并不算高,但幸福感却很强,这缘于我们始终坚持可持续、绿色、和谐发展,注重医疗保障、教育、环境等体系的建设。”

在谈及紫南今后的发展计划时,潘柱升透露,紫南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未来几年,紫南将加大文化建设力度,通过文化兴村、立村和强村,将紫南打造成为“仁善之村”,用文化带动人的素质提高,从而为紫南下一轮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张喜平认为,潘柱升带领紫南人创造出来的“紫南模式”有两方面可供参考,其一是农村深化改革,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村容村貌建设,紫南都提供了好的做法;其二是“紫南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产业让紫南更富裕、仁善让紫南更幸福,“美丽新村”“成果共享”“仁善紫南”等都是紫南发展的真实写照,可供借鉴。

对此,南庄镇党委委员彭长江表示,潘柱升以桑梓情怀、优秀共产党人情怀,带领村民将家乡紫南村,从一个落后村发展成为全国十大小康村,为南庄各村居开展文明村居建设、争当先进具有促进和示范作用。

“紫南村的环境好,居民的幸福指数高,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紫南广泛流传的这句话‘不怕没车没楼,就怕没紫南户口’令人印象深刻。”多次深入紫南村采访的珠江时报编委、禅城新闻中心主任李清平认为,“从创新发展到共享发展,从‘法治’紫南到仁善紫南,紫南村委为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树立了一面旗帜。作为一名党员,潘柱升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诠释了什么样的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干部。”

专家点评

1

刘茂英的义举是这座城市最美丽的风景,能让人心灵快乐、感动。

刘茂英的义举得到发现和传播,颠覆了社会上一种“好事不出门”的说法,变成“好事传千里、好事人人赞。”并形成了榜样的力量,她的举动,为佛山“乐善之城”形象和文化软实力加分。

2

高益柱这一小小的举动,已经将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充分地诠释出来。

“高益柱们”所做的好人好事,凸显了佛山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品牌和亮点,而且他们不仅是佛山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

3

潘柱升带领紫南人创造出来的“紫南模式”有两方面可供参考,其一是农村深化改革,无论在产业结构还是村容村貌建设,紫南都提供了好的做法。其二是“紫南模式”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树立了标杆,产业让紫南更富裕、仁善让紫南更幸福。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张喜平

禅城行动

营造乐善氛围 弘扬文明风尚

会上,张红兵介绍,类似刘茂英等好人好事,在佛山、在禅城常有发生,小到扶贫助弱、大到救死扶伤,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体现禅城精神、佛山人精神的杰出代表。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有着文明城市的气质和内涵,也是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情味的地方,各行业、各单位的好人好事需要我们去发掘和宣传。”张红兵说,下一步,禅城会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营造德立禅城、乐善禅城、文明禅城的浓厚氛围,在各行业、各镇街营造学习楷模的良好环境,把好人精神凝聚成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力。

正如张红兵所说,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在培植和弘扬文明风尚,正在行动中的禅城,各镇街有何具体举措?

会上,石湾镇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文体局局长屠强介绍,石湾镇街道将通过举办分享会、交流会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人物,让大家分享、感受先进人物身上的精神力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营造新风尚。同时,结合辖区的实际,石湾还将擦亮志愿服务的品牌,夯实志愿服务队伍,持续举办“石湾好市民”评选活动,以彰显城市正能量。

张槎街道文明办相关负责人徐纪玲介绍,张槎街道今年将把“情义张槎”作为人文品牌核心,推进一系列的民风民俗工程,如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大讲堂、张槎好人评选、张槎孝子评选等活动,营造良好社会风尚。此外,围绕传统佳节,举办龙狮龙舟、书法太极、国史文化等一系列民俗活动,以展示张槎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增强市民对张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徐纪玲说,张槎还推出了社区特色服务平台,在张槎微新闻开设张槎微慈善墙栏目,张槎街道青商会也成立了关爱慈善基金等。“今后,还将继续凝聚这些力量,帮助辖区困难群体,营造扶贫济困、慈善张槎的良好氛围。”

祖庙街道则通过“品牌引领、宣传引导、两头拉动”来培育和弘扬文明风尚。祖庙街道宣传文体局常务副局长龙文馨说,在品牌引领方面,祖庙街道打造出了“祖庙好人”“人文祖庙”以及“特色社区”等品牌。街道利用大数据精准分析老人、小孩、妇女等困难群体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出服务。接下来,祖庙街道将把这项服务不断完善,惠及更多的老百姓。

南庄镇今年通过发掘身边好人,以先进人物、道德模范为引领,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在此基础上,南庄镇还通过开展特色示范村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以小见大,让更多市民实实在在地感受社会正能量带来的实惠和文明成果。

统筹/珠江时报记者刘玉超采写/珠江时报记者刘玉超罗艳梅

摄影/珠江时报记者穆继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