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即使有百万之师,如果后勤工作没做好,也一样打不赢。

后勤的复杂性,不是一句话两句话清楚的。孙子曾说过,驰车千驷,草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说明要筹集一只十万大军的部队,后勤压力很大,这也是为什么英勇善战的志愿军在朝鲜战争初期为什么即使战略战术先进还屡屡吃亏的原因。

古代缺乏现在的运输工具,平路一般是用车马运输,山地用人背马驮,最好能利用河道来运输粮秣。所以一般上游顺流而下的部队可以迅速击溃下游,这也是为什么荆州对于扬州是那么重要。西晋将领羊祜为了用江水运粮,故意欺骗吴国的陆抗说要攻击毁掉吴国的某大堤,被陆抗识破,自己毁堤放水,结果西晋只能用车马陆上运输,大费功力。

古代战争不带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

陆抗

又如东晋大将桓温率军一直打到了长安附近,因为前秦的苻健提前收割了麦子,只好退兵;第二次北伐又攻下了洛阳,因为担心粮运问题,让其部下疏通河道,漕运粮食,但此人没有完成,结果桓温只好仓促退兵,在坊头东晋步兵遭到前燕慕容氏骑兵的追击,大败而归。

古代战争不带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2)

桓温北伐

诸葛亮翻越秦岭攻击魏国屡屡不能得手,也往往是因为粮运不济,因此发明了木牛流马;魏延曾建议从子午谷出发,攻击咸阳,提的具体建议是,五千人作战,五千人背粮,可见后勤和作战人数已经到了一比一的地步。

古代战争不带粮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3)

诸葛亮北伐

因为古代打仗由于没有现在的机械化运输,所以必须靠牲畜、人力运输,粮草断了,仗就没法打了,所以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般运粮车队速度比正规部队慢三分之一,而且要有大量士兵押送,否则被劫了就麻烦。所以在大部队出发的日子前3到7天,运粮车队就已经把大批粮食运到大军将扎营的地方,这些地方都有侦察兵事先查好了,并且随时汇报周围60里内是否有敌军。随时准备供应出征大军食用。这种方法虽然大胆,但是很有效,所以必须派出很多侦查侯骑。或者,性子慢一点的指挥官,在大军出前2个时辰(约合现在4个小时)就会让运粮车队提前出发,这种方法在当时非常有效。

古代军事家们打仗之前都考虑好自己有没有粮草,有了粮食才敢打仗。而且千方百计破坏敌军粮道和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