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后,全国气温逐渐攀升,大部分地区温度已经超过10℃,太原、济南等地的最高气温甚至超过了30℃。这让才经历过“倒春寒”的全国人民,刹那间进入了盛夏模式。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1)

上个礼拜还穿羽绒服来着,现在就“一身短打”了,大街上随处可见,上半身羽绒服,脚踩拖鞋的靓仔。同样升温的情况,已经在3月上旬出现过一次了,2022年4月8日,一号台风马勒卡已经在距离关岛99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形成。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2)

目前,马勒卡预计会以10km/h的速度向西北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台风的威力也会越来越强。气象机构预测,未来五天内,我国的气候不会受到它的影响,但后续的情况现在还无法确认。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3)

那么,接下来会不会有“倒春寒”再杀个“回马枪”呢?要搞明白气温的走势,首先需要厘清一个概念——什么是“倒春寒”?

什么是“倒春寒”?

家中的长辈常常会念叨,“春捂秋冻”,让咱们春天来了先别急着脱下秋衣秋裤,因为说不定哪天,就会遭遇冷空气过境,本身穿的“清清爽爽”,一不下心就被冻感冒。不过,有的春天,仅仅是呈现问问上升的态势。

我国纬度分布在北纬3°至53°之间,一般在每年的惊蛰前后,全国气候开始逐渐回暖,正常的温度曲线会从2月末、3月初,进行正常的攀升,但是由于其他种种原因,温度曲线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态势。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4)

我国冬季的盛行风,主要是来自北方西伯利亚地区的西北冷空气,夏季则盛行来自太平洋的东南暖湿气流。春天,介于冬夏之间,西北盛行风退走、东南盛行风逼近,气温逐渐回暖。

但是,在西北盛行风“北移”过程中,东南盛行风过于强势,就容易呈现出“暖春”局面,后期积蓄的西北风“卷土重来”,就会导致全国范围的温度骤降,这样前春暖、后春冷的情况,就是“倒春寒”。

如果说冷暖空气的交锋是“倒春寒”现象的直接原因,那么又是什么让东南盛行风减弱呢?或许来自太平洋洋面的“拉尼娜”现象可以解释一二。

是否是拉尼娜现象作祟?

多年以前,在南美洲西海岸沿线的渔民发现——圣诞节前后,每隔几年,就会从海面刮来剧烈的东风,导致海水温度骤降,沿岸的鱼群也会异常增多。

由于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圣诞节前后,且带来了渔业丰收,为了“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这一现象就被渔民命名为“拉尼娜”,意为圣女。在“拉尼娜”现象发生后,随即会出现与之相反的情况,海温上升、鱼类减少,这一现象则被命名为“厄尔尼诺”,即圣婴。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5)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6)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区域刮的是东风,这股东风会将中部温度较高的海水,由太平洋东面吹到太平洋西面。水是流动的,南美洲西侧的暖水被吹走后,下方的冷水就会上升补位,于是形成了一个“冷水区”。

在“拉尼娜”主宰的年份,赤道东风加强,将太平洋中部高海温水,更多地向西吹去,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的冷水区范围也大幅扩大,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通过海水地补位被带到海面,因此出现了更多的鱼群。

冷水上翻,令厄瓜多尔-秘鲁沿线的海温较正常情况下降0.5℃,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超过5个月,则被称为一次“拉尼娜”事件。该事件持续时间越长、冷水区范围扩展越大,对世界气候的影响,也会更大。

如果,赤道东风减弱、西风增强,暖水将会滞留在厄瓜多尔-秘鲁沿岸,形成与“拉尼娜”相反的“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与“厄尔尼诺”这对双生子之所以能影响全球气候,是由于海水温度的变化也影响了当地的大气环境。

根据我国的风云气象卫星观测图显示,“拉尼娜”与“厄尔尼诺”现象一般会交替出现,循环周期在2~7年不等。那么,拉尼娜现象对世界气候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7)

从全球范围来看,“冷水区域”的南美洲至美国西岸的狭长地区气候会异常干燥,位于“暖水区域”的马来西亚、澳洲西部沿岸等地,降水量会急剧增多,日本全境和朝鲜半岛则会拥有一个异常寒冷的冬天。

对于我国,拉尼娜现象的出现,导致我国降水带整体向北移动,造成“南旱北涝”的局面,并且极易造成“冬天更冷,夏天更热”的现象。如果拉尼娜春天到来,随之而来的就是“倒春寒”。

2020年8月至2021年3月“拉尼娜”过境,2021年10月又一次“拉尼娜”紧接着到来,因此2021年度成为了世所罕见的“双拉尼娜年”。相信大家还对去年的河南水灾记忆犹新吧?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8)

这就是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导致我国夏季降水带向北移动,华北地区整体降水量是正常年份的1.6倍。11月最强寒潮席卷我国,导致全国气温最高下降16℃。

目前,全球气候逐年变暖,“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是大气不稳定因素增加,极端气候的“出场率”也会增加。伴随这种现象出现的不仅仅是暴雨、暴雪,以及增加台风生成的个数。气候不协调,也会对“靠天吃饭”的营生造成致命打击。

为什么会在4月份“超前”入夏?

一般在惊蛰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都会渐渐温暖。这是因为,我国地形地貌虽然复杂,但总体上,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因此具有热带、亚热带、温带等多维度气候特征。

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之下,2010年至2019年间,温室气体的排放仍然处于人类历史的最高水平。2015年巴黎气候会议上曾经提出了“1.5℃”这个指标,意即,如果世界气候变暖幅度超过1.5℃,则现有的生态系统崩溃的几率将会大大上升。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9)

现在看来,守住1.5℃这条“红线”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了,根据国家气象中心统计数据表明,2021年总体平均气温,较之前20年上涨1℃。但是我国仍然在增加可再生能源利用、节能减排、保护不可再生资源等方面不懈努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拉尼娜”为代表的极端天气现象呢?一方面气象部门需要加大对大气、海洋等处的实时监测,开展滚动预测和精细化服务,同时,加强对极端气候的风险管理水平,对即将发生的灾害进行预警,对已发生的灾害及时反应。

四月上旬,面对全国多地气候突破30℃的情况,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在西南方洋面还有1号台风——马勒卡在“虎视眈眈”,尽管近几日不会对我国境内天气造成影响,但作为个人,仍应该关注气候部门的通知。

马勒卡有几次强台风(热带气流来势汹汹)(10)

从气象部门公布的云图来看,“马勒卡”的云层稀疏、目前还没有最终成型,现在也不具备多大的威力,甚至不排除不会形成的可能性。不过,台风“胚胎”依然存在,关于一号台风的动态,还需要关注气象部门的实时监测。

总结

气象部门——不仅是老天爷的“传话筒”,更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以广东省为例,其铺设的“平安海洋”系统,已经实现了“大尺度天气不漏网”的检测目标,同时也达到了天、空、地、海四位一体,精准预测极端天气的水平。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饱受自然灾害欺凌的国家,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关于自然灾害防御工程建设也愈发的系统和完善。气象部门也承担起了前期预报、实时追踪和分析总结的重任。只要关注相关部门的播报,做好防灾和应对,就可以安然无虞地度过极端天气啦!


参考文献:

[1]巢纪平, 袁绍宇, 巢清尘,等.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循环演变过程的资料分析研究(英文)[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2(05):837-844.[2]王桂春, 宋若宁, 薄兆海,等.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英文)[J]. 气象与环境研究:英文版, 2010(第7期):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