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李治,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善良老实、懦弱无能”的形象他们认为和“千古一帝”的父亲(唐太宗)、“空前绝后”的媳妇(武则天)、“走上巅峰”的孙子(唐玄宗)相比,唐高宗实在差得太多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唐高宗李治的实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高宗李治的实力(唐高宗李治真的是)

唐高宗李治的实力

大唐的第三个皇帝唐高宗李治,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善良老实、懦弱无能”的形象。他们认为和“千古一帝”的父亲(唐太宗)、“空前绝后”的媳妇(武则天)、“走上巅峰”的孙子(唐玄宗)相比,唐高宗实在差得太多了。

唐高宗之所以会有“善良老实、懦弱无能”的形象,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在贞观时期,唐太宗对李治的表现做出了“仁孝懦弱”的评价;二是唐高宗当上皇帝后竟然成了老婆的“傀儡”,将大权都交给了武则天。有人甚至认为“让李治继位”是唐太宗一生最大的“走眼”,也是武则天“祸乱天下”的根源。

那么历史上的唐高宗究竟怎样的一个皇帝?“千古一帝”唐太宗真的走眼了吗?女皇武则天又真的是“挟高宗以令诸侯”吗?

一,唐高宗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对外,唐高宗取得了灭高句丽、灭西突厥、平定西域、维护丝绸之路畅通等等重大的军事成绩。唐高宗在位期间,大唐控制的疆域是最为辽阔的。

对内,唐高宗在位期间,大唐经济快速发展,开始走向中国古代的巅峰。在政治制度上,唐高宗推行各种改革,包括完善科举制,提高庶族地主的地位,扩大统治基础。科举殿试其实是唐高宗首创的,而后来的武则天则是让殿试常规化。

当然有人会说唐高宗是武则天的“傀儡”,这些功绩其实都是武则天的。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唐高宗在位期间,武则天从来没有控制过最高权力

诚然,唐高宗出于各种原因(主要是身体),让武则天直接参与朝政,给了她非常大的权力,甚至允许武则天与自己并称“二圣”。但是最高决策大权一直掌握在唐高宗手里,武则天只能通过“建言十二策”这种方式来参与治理国家。

唐高宗在位期间,朝廷中从来就没有真正支持武则天的势力。李义府刚露出这种端倪,就被唐高宗治罪处死。高宗时期的宰相名将大部分都是在与武则天为敌的同时,而忠于唐高宗。另外,高宗时期武家一直受到严厉的打压,出现了“皇后参政,而朝中无外戚”的罕见景象。

唐高宗还颁布《内训》和《外戚诫》等书籍文章,在舆论上打压武则天。唐高宗在即将去世的时候,还在遗诏中留下了限制武则天权力的内容。而对于唐高宗限制自己权力的措施,武则天都是无可奈何的,只能听之任之。

综合来讲,武则天在高宗时期的地位有点类似于隋文帝时期的独孤皇后(都是并称“二圣”),是一个尽职的皇后和实质上的“宰相”。如果唐高宗要是多活几年的话,武则天就不一定能当上女皇帝了……

三,唐高宗城府极深,“仁孝老实”只是表象

作为嫡出第三子的李治能够击败两个哥哥(李承乾、李泰)当上太子,靠的就是“仁孝老实”的表现和名声。长孙无忌就是认为“仁孝老实”的外甥李治好控制,才全力扶持他当上了太子。

而唐太宗也非常担心“老实(窝囊)”的李治压不住阵,因此才做出了如亲征高句丽这种有些急躁的决策。唐太宗晚年之所以开始服用“长生丹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多活几年,替“弱太子”李治把基础打得牢一些。

可惜的是,“千古一帝”唐太宗和“大唐名相”长孙无忌都把李治看错了。李治那些“仁孝老实”的表现基本都不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他与武则天的爱情。

首先,史书记载在这场爱情中,李治是主动的一方(高宗为太子时,入侍,悦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父亲重病在床的时候,儿子却将注意力放在如何勾搭庶母上,这能叫“仁孝”吗?

其次,李治作为臣子,竟敢动皇帝的合法才人,这是“大不敬”之罪;作为儿子,竟然与庶母乱伦,这是“内乱”之罪。也就是说十恶不赦的大罪,李治起码就犯了两条。可是李治却一点都不在乎,说干就干。这能叫“老实”吗?

最后,李治和武则天在唐太宗的眼皮子底下乱伦通奸,可是经历了多少血雨腥风、阴谋诡计的唐太宗竟然毫无察觉,还坚定地认为李治“老实窝囊”。李治的“演技”和心理素质要多好,才能在英明的父亲面前把“乱伦通奸”这种丑事掩盖地滴水不漏。

要知道,当时李治也就二十岁左右,就能如此老练。刚毅老成、杀伐决断的唐太宗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可都不一定能做出这种事情来。

通过“武则天事件”,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李治的性格究竟如何:

(一)刚毅果断,认准的事情就毫不犹豫地去做

(二)内心冷酷,为达目的可以忽略亲情

(三)城府极深,很难看清他的真实想法

(四)演技高超,可以让自己的表现满足大部分人的需要

这样的人能叫“老实窝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