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波澜壮阔的人类演化发展史中,首先是没有人类的存在人类进化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步发展进化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 现代类四个阶段,而人类的进化史相对于宇宙发展史,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会重视科技创新?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会重视科技创新(科技自信的起源与动力)

为什么会重视科技创新

在波澜壮阔的人类演化发展史中,首先是没有人类的存在。人类进化起源于类人猿,从灵长类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一步步发展进化而来,经历了猿人类、原始人类、智人类、 现代类四个阶段,而人类的进化史相对于宇宙发展史,那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当“人类”进化成人后,面对自然界的残酷、风雨雷电、动物界的威胁,以及各种挑战,为了更好的生存,自然而然的开始适应并改造着世界,而①(生物进化论学说与“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证明“人类”为了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而不断进化成人。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就连打来的野兽,也是活剥生吞.但是,后来人类发明了火.火的现象,自然界就有了,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就会起火;火山喷发也有火,可原始人开始见到火,不会使用,反而怕得要命,躲得远远的.在后来的日子中,偶尔检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尝,道挺好吃;于是经过数不清的试验,人们渐渐地学会用火烧烤东西吃,并且想方设法将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在周口店的北京遗址上,考古发现有用火的痕迹,证明那时已利用火)。

又经过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们把尖锐而坚硬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的使劲地钻,钻出火星花来;还有的把石头块与石头块敲敲打打,敲出火苗.这就懂得了人工能够取火(从考史资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这是谁发明的呢?有传说是“燧人氏”,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应当是劳动人民。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有了火,人们随时就可以吃到烤熟的东西,身体素质也有了巨有的改善.在后来的岁月中,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

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弓箭的优点要比光用木棒、石器打猎强得多。不仅陆地上的走兽,还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杀、捕捉。捕来的的飞兽,多半还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着,养着,久而久之,人们又学会了饲养。

①注释:生物进化论学说与“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摘录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这种渔猎时期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们偶尔把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出了更多的谷子;于是人们就大量载种起来.随后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lei si 一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来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多了。公元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城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掘出来的东西,可以证明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人类从钻木取火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应了人们适应自而取得的进步,这一过程称之为旧时器时代。

旧时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价段, 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形成以氏族部落为中心的原始社会。

在旧石器时代的漫长时期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文化大大提高的新石器时代.在新时器时代以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为标志的农业革命,形成了奴隶制社会。

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从夏朝开始到公元前世476年(东周前期)止,我国奴隶社会延续了一千五-六百年左右。(注解:奴隶制社会一般以为到东周的前期-春秋时期.西周-周朝建立至公元前1770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东周前期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东周后期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在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及陶器,证明夏朝已经具备了一定手工业基础.到了商朝,手工业发展很快,青铜的炲炼与制造都相当成熟,各种常用的器具和礼器、酒器十分精美,其中以著名的司戊大方鼎为杰出代表,重达875公斤。西周,东周的前期,青铜技术及陶器技术获得了进步发展。

在数学与天文学领域,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术》,约公元前1 世纪成书,里面记录了“勾三股四弦五”数学定理,“勾三股四弦五”也叫作“商高定理”。

在建筑领域,春秋时期鲁人,鲁班发明了木工用的锯子、曲尺、墨斗、创子、铲子、铺首、钻、凿;攻城用的可活动的云梯;常用的锁等。

在自然科学领域,墨子,在公元前400年,写成《墨经》:论述了杠杆平衡,提出光的直线传播,物影的生成,双影的生成,光的反射现象,物象大小所关涉的条件,平面镜成像,凹面镜成像和凸面镜成像,“小孔成像”,科学地论述了圆的定义,提出了力和重量的关系。

而此时以新石器为特征的生产力和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了奴隶社会物质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

这场革命被称为新石器革命或农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1、 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以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2、 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为适应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革命创造的物质基础。

  到了东周时期的后期,随着生产力发展的进步,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比西欧早约1000年,持续2000多年。

  在我们常见的古代发明中如下些等: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磁山一带.它的发明对人类的科学技术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火药,中国是最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为了追求长生,驱使一些道士与术士练制所谓的“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正式出现。

造纸术,是蔡伦于东汉元年-公元105年改进了造纸术,它是现化纸的起源。纸常用于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造纸术是我国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发明创造。

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在地震比较频发的东汉时代,他经过长年的钻研,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是世界上首架地动仪。

走马灯,公元1000左右,中国人发明了走马灯.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流上升带动叶轮旋转,这就是现代燃气涡轮机器工作原理的初始应用。

活字印刷术,是中国毕昇于北宋庆历间-公元1041年至1048年发明的泥活字,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的人,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比西欧德国人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随后,元代王祯成功发明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出现了较多的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创造,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数学领域:

①孙子,在三国时期,将乘余定理的起源题为“物不知数”,并写了《孙子算经》系统论述了筹算记数制。

②刘微(225-295年),在魏晋时期发明了割图术的方法,他取圆周率π值为3.14;他发明了介线性方程组的新方法,提出了不定程问题,建立了等差级数前几项和公式。其数学成就应和欧几里德、阿基米德并列。

③朱世杰,在元代1229年编撰了中国第一本算学启蒙,从四则运算到天元术,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1303年,他又写成了《四元玉鉴》,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这是一种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可包括4个未知数)。而欧洲到1775年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消元法”。美国科学史家萨顿评价《四元玉鉴》是整个世界中最杰出的数学著作之一。

④李治(1192-1279年),在金元时期,著有《测园海镜》-是中国第一本系统改述《天元术》的巨书。

⑤秦九韶(1208年-1268年),在南宋时期,写成《数学九章》,创立解一次同余式的“大衍术一术”和求高次方程数值解的正负开方数。

天文学领域:

①石申,在战国时期,写成一部天文巨著《天文》,书中标有121颗恒星的位置,记载了水、木、金、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交食等情况。他编制了最早的星表,并称之为‘少阳’,已认识到能自身发光。

②洛下闳,在汉代,改创了赤道式仪器,定下了赤道式浑仪的基本结构。

③刘焯,在隋代,创制了《皇极历》,他首分析到了日、月视运动的不均匀性,创立了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并计算日月视运动的速度,把差岁改为75年差一度。

④一行,在唐代,他编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大衍历》,它包括十篇历议,是古代非常先进的历法。(注释:公元前13世纪,中国人根据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就已创立了一种阴阳历法。)

⑤苏颂,在北宋,和韩公廉合作制做完成了天象仪及水运仪象台,是中国在古代第一架天象仪。这座天象仪有漏壶和机械系统,八人高,每层有门,时间一到门开,就有木人出来报时。

⑥杨忠辅,在南宋,他创制了《统天历》,并确定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是当时世界上最精密的数值)和发现回归年长度有消长现象,其数值是古大今小。欧洲著名的《格里高历》-当今世界通行公历(其回归年长亦取365.2425日,于公元1582年颁发),但比《统天历》晚了383年。

⑦郭守敬,在元代,创制了高表、玲珑仪、观象台计等16种仪表和仪器专门天体使用;他测定了黄赤交角,法国科学家Laplace提出黄赤交角变小理论,引用的根椐就是郭守敬的;丹麦天文学家第谷所做的同类测量比郭守敬晚了300年;郭守敬还制作了简仪,现存于紫金山天文台。

机械领域:

①马钧,在三国时期,创制了龙骨水车(又名翻车,能连提水灌溉),他还制造了指南车、记里鼓车,并且改进了绫机,提高了织造速度。他是第一个史书中留下姓名的记里车机械专家。记里鼓车采齿轮动计时机构,它是减速齿轮系的典型,也是现代计程车、计速器的重要启蒙祖先;它的报告里数的设 计,也是近代所有机械钟表中报时木偶的始祖。

②卢道隆,在宋仁宗时期(1027年),制成记里鼓车。

③吴德仁,在宋徽宗时期(1107年),同时制成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其它一些领域:

①丁缓,在西汉,发明了被中香炉、常满灯、旋转风扇等。被中香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万象支架(即陀螺仪),这项技术在现代航海航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欧洲达·芬奇提出陀螺仪理论设想较我国晚了1000年。

②杜诗,在东汉,首创了水力鼓风设备水排(利用水力推动风扇鼓风的鼓风机),是世界上最早的水力鼓风机,比欧洲早了1100年。

③浦元,在三国时期,首创了淬火技术,使钢刀坚而有弹性。

④李春,在隋代,首创了在主拱图上设小腹拱的敞肩式拱桥,设计了有名的赵州桥。

⑤沈括,在宋代,提出了石油这一命名。

  在封建社会形成了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和人与小农经济、小手工业相给合的生产关系,构成了封建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交换方式和生活方式,被称为铁器时代。

  封建生产关系,使农奴有一定的人生自由,有自已的私有经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生产得到发展。在封建下,铁制工具得到普遍使用,农业、畜牧业都有较大发展,城市中的商业和手工业日益发达。

  从上述一系列的发明与创造,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进步,足以证明古代中国人为了更好的适应周围的生存环境,在改造自然和社会所取的辉煌成就,这形成了中华民族对科技进步与创造的源动力,形成了科技自信的动力与源泉。

   

以上内容出自《科技自信》第一章,版权归原创作者廖培汛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发,刊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