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概念,反义词学习让真实世界如此多维

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其实有一个过程,一开始只是触觉,之后才有其他感官的发育。正常来说,四岁左右的孩子就会开始对这个世界进行探索,尤其是对相反的概念,他们会表现出极大兴趣。以颜色为例,你要是提到“黑色”,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再仅仅只是模仿,他会从另外的角度来思考,联想到相反的概念“白”;比如你夸别人是个“乖宝宝”,他会下意识地反驳“不乖宝宝”;比如方为名词“上”,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联想是很丰富。于是,这个世界在孩子的思想里就开始变得立体了。思考反义词的思维过程其实是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的提升过程,同时在语言表达上,孩子们还处在对语言富有兴趣的阶段,反义词学习可以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发展。而这本《反义认知小百科》最有趣的一点也正在这里,可以让孩子熟悉这个世界的多维角度。

词汇学中反义词的三种类型的特征(反义词学习让真实世界如此多维)(1)

词汇学中反义词的三种类型的特征(反义词学习让真实世界如此多维)(2)

词汇学中反义词的三种类型的特征(反义词学习让真实世界如此多维)(3)

在给孩子介绍世界的时候,我们其实很多时候都会抓住特征来描述,然后再在描述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白事物的特征,或者用一些形容词来形容这些事物,比如“大象”,“小蚂蚁”,“冰糖”,“凉开水”,《反义认知小百科》就是从生活实例开始,借用很多的形容词,让我们明白各种事物究竟是怎样的。玛格达·加尔古拉科娃和绘者卡蒂亚·盖加洛娃都是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们创作这书的时候,没有被虚拟的形象拘束,而是通过500多个生活实例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情况,进而让抽象概念开始变得具体,借此引导孩子认知现实生活。

在日常观察中认识反义词无疑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式,毕竟书中的内容都取材于孩子最熟悉的身边的现实生活,而且画风是比较童稚的,适合孩子的认知,从我们现在的过程里描述。比如说,你希望给别人介绍一下某件物品,那么这件物品呈现的时候,往往都会有往往都会有一些它自己独有的特征。而在对这个物品进行描述的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运用了对比的视角,多维地去看待事物,反义词的概念就此得到引申。通过这些反义词的描述,我们自然也就可以多方面了解同一个事物,这样,我们想理解这个世界就会变得简单了。

其实有个很值得赞扬的地方是,在每一个开页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和细心地将左边与右边的单页都分别列了出来,然后分别列出不同的情况,以两组反义词来展现这些词语的特色。比如孩子在翻开《反义认知小百科》第一页的时候,他首先得到的是视觉上的认知,在每一组的两个上看到两组词的不同。在对这些概念有初步的认知之后,在词语下作者再列举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这些内容其实也有进行相应的归类。相应的内容也有比较,比如说“软”中,作者列举的有毛绒玩具、羽绒被、小熊软糖、橡皮泥等,而跟他相对应的“硬”中,作者列举了冰山、石头、玻璃瓶、锤子等等。比如说“凉”,作者列举了冰、冷水、溪水,“热”作者列举了火、太阳、燃烧,用现实例子来呈现虚拟的概念,认知上就显得简单有趣了。

这本小书其实也不厚,但是在内容上却是相当有意思的,就像一个万花筒一样,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情况,但是平平无奇的转动中却让孩子透过事物的本质窥见了这个世界,了解了色彩斑斓的世界。可以阅读阅读,让我们了解一下这些内容,让世界更加完整更加美好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