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介宾主任的意守感传法:针灸治疗的精髓

舒氏针灸69种疑难杂症教学(杨介宾主任的意守感传法)(1)

杨介宾主任对《内经》中的“气至而有效”观点极为推崇,认为针灸治疗的优劣取决于“得气”与否,而“得气”的最高境界就是“气至病所”。他受到《内经》中“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的启示,首创了在临床上应用“意守感传”的方法。

杨介宾主任认为,《内经》中的“治神”包含两个含义:一是医者要聚精会神,谨慎地守护针下的气,不使其丢失;二是要求病人静心守住病所。他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视这两个方面。

杨介宾主任深入理解“治神”的微妙,认为“神行则气行”。他提出,要使“气至病所”,必须先“治神”,因此提出了“意守感传”的方法。意守感传法是在针刺或艾灸时,要求病人静心将注意力移向病所,在医生的引导下,配合适当的针刺手法,使病人的针感传导直达病所的现象。

舒氏针灸69种疑难杂症教学(杨介宾主任的意守感传法)(2)

实施意守感传法的要点是:医患之间要密切合作,真正做到聚精会神。对于初次接受治疗的患者,需要有一个准备过程。要求患者全身放松,摒弃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病所,想象有经气在病所流通。针刺操作应仔细,选穴要准确,并用押手反复切循按,进针后徐徐捻转到一定深度,使之得气。一旦患者出现感传现象,应抓住这个感觉,令其不要失去。同时,要求患者将感传引向病所,并频频低声诱导。手法操作应和缓、轻柔、均匀适度,等待感传直抵病所为止。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杨介宾主任成功地将“意守感传”法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提高了针灸治疗的疗效。

舒氏针灸69种疑难杂症教学(杨介宾主任的意守感传法)(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