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影响,深圳的孩子们多在家待了将近两个月。

所以总能听到身边的朋友抱怨孩子难养,亲子关系岌岌可危。

针对这种情况就写写怎么重建亲子关系吧,不管是亲子关系岌岌可危的,还是亲子关系已经破坏掉了需要重建的,都可以看看这些建议吧。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1)

1、给孩子时间,让孩子压抑多年的情绪被父母接纳;

作为父母需要真心地接纳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带着指责或者纠正的态度来接纳。

你的态度决定了孩子对你的态度,孩子是比大人更敏感的。

总有父母会觉得自己高超的演技可以欺骗孩子,让孩子以为自己是被接纳的。但这种高超的演技总是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瞬间,这样或者那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出现了穿帮,然后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的恶化。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改善亲子关系,还是要从心里接纳自己的孩子,接纳你孩子的负面情绪,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2)

2、孩子会看父母是真改变还是假改变;如果父母是假变,孩子会更叛逆,行为更糟糕;如果父母是真变,孩子会更相信父母;

很多父母总会觉得孩子还小看不清父母的伪装,然而事实是,孩子并不是用眼睛和思维看清父母的伪装,而是用心在看清。

孩子的世界中父母占据中重要的位置,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了解父母,分析父母。

可能不懂父母做每一件事情的意义,但是父母的伪装却能一下子看清,只是因为孩子把父母放在心上。

而很多父母的心上除了孩子,还有工作,还有社交,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分给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

大多数时候父母对孩子的了解不如孩子对父母的了解。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却是有着错误的认知,总自以为对自己的孩子非常了解。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3)

3、当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增加时,可以问孩子自己的想法、计划和担心;

做好前面的两条,亲子关系一定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也应该是正面的。

如果前面的没有做好,这个第三条即使父母想做,估计还在也不愿意跟父母说吧,或者说的并不是自己真实的想法。

但是第三条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这个表示父母是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而不是一个附属物,一个宠物。

只要是一个独立的人,那就一定有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在父母看来是不合理的,有逻辑漏洞的,但是这确是你孩子的真实想法呀。

孩子有想法,有计划,有担心,这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它刚开始不完美,我们要做的是信任孩子。

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孩子会看到自己想法的不完美,计划的偏差,看到这些他才会想办法去解决,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孩子才是真的成长的。

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父母的否定和所谓正确的想法和完美的计划,当然如果孩子主动求助,那么父母就可以提供相应的帮助,让孩子更好的做计划,但绝不是包办。

这样才可以进一步的改善亲子关系,因为孩子看到的是父母的信任,而不是一味的怀疑和帮助。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4)

4、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肯定他的正面动机;孩子会感觉到父母更懂他了;当孩子感觉到父母更懂他时,会更愿意敞开心扉;

孩子无论做什么,作为父母都只需要了解想法就可以,不要做评判。如果能更进一步的父母,那就是肯定孩子。

孩子做一件事一定是正面的动机的,没有几个孩子会因为知道这是一件错误的事情,我还非要去做的,能做个好孩子谁会愿意做坏孩子。

我们不要站在事情的对错去判断孩子,而应该站在孩子的视角去看待事情,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更懂他了。

跟一个懂你的人聊天,大家是不是都会愿意多说一些。跟一个懂自己的父母聊天,孩子才能敞开心扉呀。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5)

5、一起想办法找到应对方案,然后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负责。无论结果怎样,都赞美他的努力和付出,他就更愿意自我管理;

在了解了孩子的想法和计划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就是不干预,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

而在孩子想法和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很多的问题,没有问题基本是不存在的。

那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应该做的是跟孩子一起想应对方案,多想一些应对方案,然后让孩子选择他觉得最好的方案,而不是强加父母认为最好的处理方式。

有了应对方案,问题可能还是没有解决,或者解决的父母不满意,但是有什么关系呢,这可是孩子自己做的决定。

这件事情不是更值得父母开心么,毕竟是孩子自己付出了努力解决了问题,这个过程才是孩子最大的收获呀,结果其实反而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己管理能力的提升。

亲子关系的50种方式(重建亲子关系的6个步骤)(6)

6、未来,都用这样一个正向的思维来看他、定义他、暗示他,而不是去评判某一件事情的对错是非,陷入权力斗争当中。

如果我们一直遵从上面的5点来对待自己孩子,那么孩子终会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父母自己成长了,孩子的问题自然化解。孩子成长,父母先行,教育始于家庭。

文|时光留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