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比Q了”“栓Q”“我是真的会谢”……您的孙辈有没有天天把这样的网络词汇挂在嘴边?近日,一位小学老师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把“栓Q”写进作文,笑言自己当时“血压飙升”。相关视频随后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网络字词成孩子笔下流行语

“我当时血压都飙升了。”视频发布者张老师介绍,这是她本学期第一次给孩子们布置作文,改到一篇作文时,越看越不对劲:小学三年级的男孩居然把一些网络歌曲和“栓Q”这样的词汇都写进了作文里,让她又好气又好笑。张老师感叹“互联网对孩子影响真的太大了”,她建议家长不要给孩子看太多的网络段子。

小学生受网络影响有多大呢?一位小学的语文老师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孩子的作文或作业中发现过用网络语言组词造句的问题。比如给“奥”组词,有的孩子会写“奥数”“奥妙”,也有的孩子会写“奥利给”;还有比如“偶”,有些孩子造句时会用到“偶累了”之类的,让老师哭笑不得。

有些孩子还爱说网络脏话

市民潘女士是一名小学生的家长。“我们家孩子喜欢刷短视频,从短视频的网络主播那里学到了很多网络用语,再加上身边的同学互相影响传播,有些词甚至我都听不懂,还得他解释。”她对孩子现在满口的网络用词感觉很忧虑,更让她忧心的是,孩子写作文时,正经的描述形容要想很久,但随便说一个网络梗就信手拈来。

家长刘先生也处在儿子热衷使用网络用语所造成的困扰中。“最令我担心的是,网络语言中还有许多粗俗的成分,包含方言中的脏话等。有一次,我真的想发火,因为他用了一些很粗俗的词,而且他并不理解意思,只是觉得好玩。我的儿子平时像个小喇叭,说个没完,一遇到正经事、脱离网络用语,马上就哑巴了。真怕这样发展下去,孩子的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刘先生说。

不要上纲上线激烈处理

小学语文老师王漾表示,网络词汇的大量摄入对于孩子来说是有害无益的。“网络词汇着重在于有趣,甚至有许多都是谐音梗诱发的,这样会影响孩子对中国精粹文化的吸收,甚至舍本逐末。”王漾表示,“下笔成文是需要大量文学素养支撑的,而文学素养不是这些泡沫文化。网络语言在日常的生活中能拉近距离,活跃气氛,但对于求学阶段的孩子们来说,不该过多去学习网络语言。”

王漾提醒:“如果发现孩子用网络语言组词造句,不要上纲上线,越是激烈处理,越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和对抗,而应慢慢引导改正,做一些善意的提醒,就可以处理好这个问题。家长平时可以注重引导孩子读好书、好读书,当他的学识水平提高了,文化修养提高了,辨别能力加强了,这些网络用语自然就用得少了。”

8岁小学生作文套路(小学生作文里满是)(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