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小说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非常特别的人物。这些人物虽然着墨不多,但是,却往往都自带缥缈神秘的色彩。虽然书中对他们的描写并不太多,但他们却往往都是笔者最为偏爱的一类人物。因为他们身上充满了传奇感,总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人浮想联翩,欲罢不能。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1)

而我第一次见到王重阳这个名字,也是在根据金庸先生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中,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它就给我带来了莫名的好感。在剧中,他是全真教的创派祖师,一直是自己门下弟子口中引以为傲的对象,总之,那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总让我感到莫名的好奇。

从那时起,我就在想:这样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仅仅只是故事中虚构的吗?还是他在历史上也真实的存在过呢?于是,我就上网查了一下有关他的资料,结果,其实还是挺出乎我意料的,原来这个人在我国历史上真的存在过。看来小说真的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啊”。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2)

据相关史料记载,此人大概出生在南宋后期。他的出生还算不错,家中也小有资产,因此,他自幼就被送到了学堂读书。在那个时代的人眼中,学成文武艺必定是要货与帝王家的。在他前20几年的岁月当中,他的人生也还算是按部就班,一路读书科考然后顺利中举。

但值得一提的是,他中的是武举。之后他能够顺利的被授予的官职,或许是青年人的热血作祟吧,初入官场的他,还是怀着满腔的报国热情,一心想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可是,事实总会在你头脑发热的时候,狠狠的给你当头浇下一盆冷水。

他一心主张积极抗金,但是,当时的南宋小朝廷已经被多年以来的战争消磨了锐气,当权者只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残酷的事实,终究还是将他的满腔报国热情与豪情壮志消磨殆尽了。于是,他毅然的辞去了官职,既然官场给不了他施展抱负的空间,所以,他选择了自我放逐。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3)

从此,他抛弃了锦衣玉食摒弃了高官厚禄,毅然离开了家乡,开始了自己的修道之旅。至此,他一路云游访道,四海为家。在他48岁的那一年,他来到了一个名叫甘河镇的地方。那天,他经过一屠夫家的门前,院子中飘来的阵阵肉香,率性而为的他立即进入院中大吃了起来。

吃着吃着,突然发现有两个道士从南边腾云驾雾而来。他看那两个道士神采奕奕,精神饱满,披发披毡,年龄样貌都极为一致,一看就像是常年在仙山之中修行的隐居之士。于是,他迅速地迎了上去,态度恭敬的把二人请进了门。

之后,这两人在与他的交谈中,说的都是一些仙家修道的话题。他听后,宛若醍醐灌顶,一时间就大彻大悟了。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4)

谈话快要结束的时候,这两个道士秘密地传授给了他修仙的法决,并为他取了一个道号,叫:重阳子,这可能就是王重阳这个名字的来源吧。并且,这两个道士还指着遥远的东方问他:“你看到了什么?”他答:“见到了七朵金莲结子。”两位道长笑笑说道:“还有万朵玉莲吐芳呢。”说完就消失无踪了。

从此,他就更加不注重自己的言行和外在形象了,常常穿着褴褛的衣衫在街头巷尾讨饭,夜里就睡在冰天雪地之中。一年之后,他又遇上了另一个道士,两人一起露宿野外。这个道士告诉他:“我自己住在西北的大山里面,那里有人擅长将经说道。并且,十分精通《阴符经》和《道德经》,我想邀请你一起去那个地方听人讲经传道。”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5)

但是,他并没有立即答应,就在他犹豫的那段时间里,道士突然乘风而去了,后人以其所遇之仙人为吕洞宾。之后,他一直在附近寻找,但始终没有找到那人的踪迹,于是,他总感觉茫然若失。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又再次开始了自己的求仙问道之旅。机缘巧合之下,他再次见到了当初的那位道士。于是,他立马上前去与其打招呼,并邀请他一起喝酒。

谈话之中,他发现这位道士的家乡竟然与吕洞宾的家乡在同一个地方,此后,道士又赠与他了五篇修仙秘诀,让他仔细阅读。他读后感悟颇深,随后,道士又指点他,让他前往东海去捉邱刘潭中的骏马。但是,他并没有按照道长所说的那样立即前往东海,而是选择了回到自己的家乡,回去之后他搭茅庵而居。并且,还给他的居处取了一个名字,名叫“活死人墓”。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6)

直到有一天,他突然一把火烧掉了自己的房子,迁居到刘蒋村结茅居,与和玉蟾及李灵阳一起同住修道。之后,他离开家乡,向东海进发,一直走到了山东。此后,他又收了四个徒弟,这四个人,分别姓:马,邱,刘,谭,这也正应了前文的那一句“邱刘潭中有一匹骏马”。

之后,他又收了王处一、郝大通,以及,马玉的原配夫人为徒,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全真七子”,全真教由此大盛。至此,王重阳在山东地区短短的两年之间“普化三州,同归五会”。大定十年正月初四日,王重阳自知行将羽化,召集四位弟子吩咐后事,飞升于返乡途中。

四个高僧武功独步天下(此人一身抱负无处施展)(7)

在王重阳逝去后,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四人将王重阳遗蜕暂时安葬于孟宗献花圃,回到终南山与和德瑾、李灵阳及其他王重阳的好友弟子会面,居于刘蒋庵修治葬所。大定十二年,马钰、谭处端、丘处机、刘处玄将王重阳遗蜕带回关中,葬于刘蒋庵。

参考资料: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七真年谱》、《金代全真道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