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一篇文章写了关于“吴带当风”的“画圣”吴道子的趣事,既然开头就说过被冠以“圣”的艺术家,都是成就非凡的,都是某一个类别的巨擘,那么今天来说说“书圣”晋代的书法家王羲之。

王羲之酷爱书法,从7岁起就开始练习写字了,这样一看,好像王羲之起步还不算早,因为现在的小孩子五、六岁都已经在学习软硬笔书法了,从入门上来讲,起步比王羲之还早呢。

传闻王羲之在走路,休息的时候,也用手指比划着练字,仔细揣摩字体的结构和笔法,一直在自己衣服上比划着,时间长了,衣服都被他划破了。可见王羲之的基础功都是童子功啊,练习书法的孩子没有成功,日后就可以笑说自己与王羲之的区别是少了那一件衣服哈。

书圣王羲之是如何炼成的(能轻松入仕的书圣)(1)

还传闻他每天写完了字,都到自己家门前的小水塘里洗刷毛笔和砚台,久而久之,水塘里的水都变黑了。墨水用量之大,洗刷时间次数之多,可想而知。

另外我们还知道一个成语“东床快婿”,也是跟王羲之有关。东晋太尉郗鉴听说太傅王家的孩子都是少年才俊,就私下派了一个门生去打听,这个门生啊就充当了媒婆的角色,去王家为郗鉴求女婿去啦,不过得物色一下哪位合适,结果王太傅让这个门生去东厢房随意挑选。

诸位小公子得知此消息,个个收拾齐整,眉清目秀,英姿勃发的,只有一个人坦腹躺床上,若无其事,不把选女婿当个少奋斗几十年的机会。

郗鉴听到门生回去后的呈报,高兴的说道:“那个坦腹东床的公子,就是我的好女婿了。”,后来郗鉴把女儿嫁给了王羲之,此乃“东床快婿”的由来,不拘一格,外放形骸不羁,选才俊当女婿的标准也是绝了。

说王羲之的故事,《兰亭集序》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作品,关于《兰亭集序》的由来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王羲之同谢安,孙绰等人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王羲之将这次诗歌会的37首诗汇集起来,并借助酒兴写了一篇序文,这就是天下著名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据传真迹被唐太宗作为陪葬品埋入昭陵,流传后世的都是临摹本。

书圣王羲之是如何炼成的(能轻松入仕的书圣)(2)

兰亭集序临摹

此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点,那就是酒的神力和作用,艺术珍品需要在天人合一的境界中才可造就。就如“画圣”吴道子酒后绘佛像一样,一气呵成。因为后来的王羲之也曾多次书写《兰亭集序》,都不能达到原来的境界,更别提超越那次那个版本了。

要知道王羲之出生在东晋门第高贵的士族,不愁吃穿,只追求自己想要的,那么他本人对物质生活是目标不明确的,剩下的就是自身精神追求了。所以后世评价他的书法“既表现了老庄哲学的简淡玄远,又表现了儒家的中庸之道的冲和”。王羲之在行书上的艺术成就,在临摹贴学上,成就了他“书圣”的地位。

生活无忧的王羲之,年少无需刻苦,成年无需科举,只需凭家族护荫就可入仕的他,尚在他的年代追求自己艺术上的理想,那么深处美好发展时代的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和舞台展现自己,只有我们肯下功夫,有着铁杵磨成针的坚持,肯定也会追求到自己想要的一些小目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