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地毯的颜色和款式我给您标记了,下播后我们就尽快发货!”天津市武清区崔黄口镇王杜庄村一家地毯企业里,一位年轻女士正通过直播镜头与顾客交流。这一个上午场次才播到一半,直播间一角已堆起十几捆标注好买家信息的地毯。

像这样的地毯直播带货,如今每天都在王杜庄村众多地毯企业的厂房里上演。这个位于“地毯之乡”崔黄口镇的小村,不仅有地毯生产的优秀传统,还积极“触电”,借势电商发力,几年间线上线下销售额已是平分秋色。

用村里人的话来说,正因牢牢抓住地毯行业数十年来的多次机遇,这个村庄才能一直成为产业链内的佼佼者。顺风张帆,勇立潮头,这样的行事风格已成了王杜庄村振兴商贸、实业致富的法宝。

地毯厂房里搭建起直播间

如果你踏入王杜庄村,稍微了解一下这里的地毯产业发展情况,或许会吃惊于这个户籍人口仅400多人的村庄,却拥有多达47家地毯企业,全村地毯产业的经济规模在2021年达到了3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地毯产业村”“亿元电商村”。

驾车驶进村里,能看到几条大路上停靠着不少运送原材料和揽收地毯成品的货车,彰显着这里地毯产业的规模。本文开头那一幕,发生在王杜庄村的天津市源丰盛地毯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源丰盛”)的厂房内。

天津武清区后巷地毯厂织毯(天津武清地毯之乡)(1)

天津武清区后巷地毯厂织毯(天津武清地毯之乡)(2)

天津武清区后巷地毯厂织毯(天津武清地毯之乡)(3)

天津武清区后巷地毯厂织毯(天津武清地毯之乡)(4)

天津武清区后巷地毯厂织毯(天津武清地毯之乡)(5)

图说:地毯生产的“裁活”工序

言谈间,杜德富对每次产业特点转变的回忆看似轻描淡写,但他同时强调,每次革新中其实蕴藏着一代代从业者追赶浪潮、避免被大环境淘汰的努力。

“优势凸显的集聚产业规模,吸引了远近许多村民加入其中,也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但另一方面,巨大的产业规模和成熟的运作方式,也曾带来一些发展瓶颈。”杜德富说道,“生产上,每当新技术涌现,都形成对传统生产技术的冲击;销售上,电商蓬勃兴起后,几乎与传统线下市场平分秋色,这几乎重塑了销售格局。正所谓‘船大不好调头’,能否在一波波浪潮中及时转型,跟上潮流,一直是村里乃至镇里很多资深从业者心心念念的话题。”

技术革新往往对培养工人提出了新要求,需要生产人员快速适应;每次产能上升后如何既做到尽量饱和生产,又不形成产品堆积,增大库存压力;定制化服务出现后,如何规范化图案版权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地毯定价和市场选择上又该如何找到合适定位……现年50岁的杜德富列举了他对地毯产业的亲见亲闻。他直言,每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背后,都蕴含着从业者的巧思,蕴含着人们在代代传承中的创新进步。

“在村民们这种主观能动性下,如今王杜庄村能够在地毯直播带货领域做得风生水起,也就不足为奇了。看到那么多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愿意去钻研地毯产业最新潮流,我就感到由衷钦佩,也更看好村里地毯产业未来的发展。”杜德富说道。

“地毯之乡”,发展永远是进行时

王杜庄村地毯产业的勃兴,是整个崔黄口镇地毯产业红火的侧写。作为全镇支柱产业,崔黄口镇现有地毯企业12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家,拥有资产总额19.5亿元。全镇5.2万常住人口中,有2.5万人从事地毯生产,地毯产品出口量一度占全国40%,全市80%。

崔黄口镇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为了促进地毯产业这一优势产业的发展,让从业人员更加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业界新变化,镇里多次联合天津市商务局电商处的专家,在全镇开展电商平台的搭建培训。

对于积极拥抱电商新业态的地毯小微企业,崔黄口镇还协调金融部门,由多家银行为“触电”的地毯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开放绿色通道、便捷化服务,以解决这些企业筹措启动资金难的问题。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400余万元,从金融上扶持了一大批地毯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此外,镇政府还引入光大固投项目,解决当下地毯边角料外运无害化处理费用高难题,使垃圾就地变废为宝,降低处理费用,提升环境效益。边角料就地转化成为新能源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和当地居民生活。

如今,“地毯之乡”的盛名之下,崔黄口镇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促进地毯产业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初步答案,“要继续做大做强品牌效应,树立品牌化战略,从价格战步入到品牌战、品质战。为此,既要加强宣传力度,也要充分理解‘打铁还需自身硬’,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提高产能和利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