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资源禀赋,以长寿养生、刘三姐文化为核心,着力培育世界级大健康和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全国康养旅游首选地。
河池园博园将成为集博览、旅游、休闲于一体的自然生态及智能科技化公园。 张友豪 摄
游客跟随着导游尽情体验巴马百鸟岩穿梭探险的无穷乐趣。 刘峥 摄
云牵雾绕,碧峰秀水,青翠而茂盛的凤尾竹在细雨中微摇,河畔的一汪静水映衬着春稻恬静的疏影——初夏的5月,巴马盘阳河仍是一副春意阑珊模样。
“百鸟岩共有天然形成的四个天窗,从这一刻起,我们将在洞中度过奇妙的‘三天三夜’。”在盘阳河注入红水河前的最后一个出水口——百鸟岩景区,一船北方游客正随身着壮族服饰的导游,尽情体验水上溶洞穿梭探险的无穷乐趣。距此不远,百魔洞景区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候鸟”旅居者也正沐浴在天然溶洞的负氧离子间,感受神奇的大自然“磁疗”。
河池是中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正是广西倾力打造的三大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近年来,河池市围绕建设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目标,以长寿养生、刘三姐文化为核心,着力培育世界级大健康和旅游品牌,全力打造全国康养旅游首选地。
善用生态禀赋打造养生胜地
“我是从宁夏过来疗养的,这里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民风淳朴、风景优美、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敢烟屯,早起散步回到仁寿乡舍民宿区的“候鸟人”刘叔对这里的休养环境赞不绝口,“每天我都往广场那儿去,沿着鱼塘、火龙果基地散步,晚上火龙果基地灯亮起来的时候特别美,人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
巴马凭借世界长寿之乡的美名,每年吸引10多万“候鸟人”前来探索长寿秘诀。
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听取广西代表团汇报时指出:“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可以发展旅游、康养和其他生态型产业。你们巴马是长寿之乡,百岁老人很多,这些都是发展生态产业很好的条件。”的谆谆之言,为巴马发展康养旅游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平林村是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也是巴马长寿文化发祥地之一,清代光绪皇帝赐予当地126岁长寿老人邓诚才“惟仁者寿”匾牌的典故就出自这里。近年来,仁寿乡舍乡村旅游区通过深挖长寿文化资源,完善村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仁寿山庄和休闲观光农业区,组织群众开办农家乐旅馆,同时带动周边村屯发展,形成了集巴马特色饮食、民俗、养生于一体的乡村生态旅游区,成为巴马乡村旅游一颗璀璨的明珠。
青山绿水作底色,长寿康养作特色。围绕自治区赋予的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和广西大健康产业龙头基地战略定位,巴马不断完善以生态型文旅康养产业为主体,以无烟绿色工业、长寿健康食品、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主多元”产业体系,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实施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促发展的重大项目。2021年10月,巴马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1年全县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
打造国际宜居康养旅游胜地,发展康养产业,需要有自己的产业“心脏”。河池市抓住机遇,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建设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以巴马为核心区,覆盖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10个县区,推进中国—东盟(巴马)大数据云计算基地、数字健康小镇、赐福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将深巴试验区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大健康综合改革试验区,以此为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的建设提质增速。同时,推动实施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高质量发展五年(2021—2025)行动,把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
文旅融合唱响刘三姐歌谣文化
“唱山歌”详细的图文展示,丰富的影音陈列,栩栩如生的3D宣传片,有趣的刘三姐文创……徜徉于由宜州博物馆升级改造而成的刘三姐文化博物馆,不仅可以全面了解刘三姐歌谣文化的前世今生,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参与互动,全方位体验刘三姐歌谣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河池市有着三个世界级的旅游IP,分别是以巴马为代表的长寿养生文化、刘三姐歌谣文化和丝绸文化。其中,相传生于宜州下枧河边的“歌仙”刘三姐,带着她引以为傲的山歌穿越千年,让宜州的歌谣文化延绵不绝、历久弥新。
早在2006年,刘三姐歌谣文化就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宜州区(刘三姐歌谣)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河池大力挖掘和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更是打出了“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的形象宣传口号,力将刘三姐歌谣文化刻入宜州的城市血脉中。
漫步宜州街头,刘三姐文化符号随处可见:刘三姐大道、刘三姐广场、江滨路等城市中心景观融入刘三姐文化元素;各大广场、旅游码头等处设置刘三姐雕像,碑刻刘三姐山歌、刘三姐传说;宜山老街、唐街食府、丝绸街等特色街区也以不同方式嵌入了刘三姐文化符号。同时,宜州启动刘三姐文化博物园、刘三姐影视城等项目建设,打造“文化 旅游”项目;建立怀远民间工艺传习基地,开发刘三姐系列旅游工艺品;等等。
以文兴旅,文旅融合,河池立足资源禀赋绘就了文旅融合新画卷。据统计,2021年河池共接待国内外游客4229.91万人次,同比增长22.71%,旅游总消费514.03亿元,同比增长20.9%,全市文旅产业实现了双增长。
全域旅游提档世界级旅游品牌
这厢是南丹美轮美奂的巴平花海,恢宏大气的洞天酒海,俊秀奇特的丹炉之山,神秘多彩的白裤瑶文化;那边有荔波集山、水、洞、林、瀑、湖、石多种景观于一体,惊险奇特的大、小七孔,自然村寨保存完好的瑶山古寨……
2021年河池市旅游发展大会上,南丹县和荔波县签订跨省(区)旅游合作协议,共同打造“黔桂跨省旅游示范区”,开启了广西旅游跨区域合作的先河。从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两县居民凭身份证到对方城市所有A级景区,可享受免门票优惠(不含特许经营性项目)。按照合作协议,“十四五”期间,两县还力争开通景区直通车,共同开发“小七孔 N(洞天酒海、歌娅思谷、丹炉山、温泉公园等)”旅游产品,建成全国有名的跨省(区)旅游黄金廊道和精品路线。
提升跨省(区)旅游质量,打造跨省(区)旅游品牌,让名山名水联姻、精品景区联结、客源信息互送,已成为当下旅游融合发展的新格局。随着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河池正通过将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深挖“旅游 文化”“旅游 体育”“旅游 工业”“旅游 农业”“旅游 水利”“旅游 林业”等“旅游 ”措施,将为河池带来无限的可能。
迈进建设“六新河池”的新征程,河池市在今年4月提出了加快发展全域文化旅游,支持南丹、巴马、宜州和大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都安创建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强与贵州荔波、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景区景点合作,培育精品旅游路线,实现旅游资源共享、经济效益共赢。
围绕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立足实际突出重点,河池锚定了清晰的航向——充分发挥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建设引领带动作用,形成“一地一区两带”,即巴马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刘三姐民族风情旅游区、百里龙江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带、红水河滨水旅游观光休闲养生带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疫情可控条件下,力争全年国内游客人数达到4300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消费达到520亿元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