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笔者前段时间收到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想与大家分享对该书的解读,对红斑狼疮的理解本篇是解读系列的第一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红斑狼疮是怎样得的病?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红斑狼疮是怎样得的病(红斑狼疮是怎样一个疾病)

红斑狼疮是怎样得的病

前言:

笔者前段时间收到了《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发展报告2020》。想与大家分享对该书的解读,对红斑狼疮的理解。本篇是解读系列的第一篇。

很多疾病都存在一个突出的特征。从而让我们可以清晰的区分它与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病的核心特征是测得血压偏高;糖尿病的核心是血糖高。

那么,红斑狼疮有什么特征呢?

是抗核抗体阳性吗?

并不能。因为我们知道抗核抗体阳性的疾病有很多,比如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甚至,很多健康人都可以有抗核抗体阳性。比如,一项针对20-60岁健康志愿者的大型多中心研究中,稀释度为1:40和1:160时,分别可在32%和5%的血清中检出抗核抗体。

当32%的健康人群可以测出低滴度的抗核抗体时,我们把抗核抗体阳性作为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就显得很可笑。

实际上,狼疮病人的病情的严重度,活跃度都跟抗核抗体的滴度无关。我们治疗狼疮时,病情好了,抗核抗体在那里。病情不好时,抗核抗体仍然在那里。

这些说明一个事实:抗核抗体并不是一个致病性抗体。否则,你无法解释上述现象。

然而,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实,没有抗核抗体阳性,就没有系统性红斑狼疮。即便是皮肤型红斑狼疮,也通常会在组织免疫学检测时观察到“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沉积”(即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得自身抗体反应)。尽管这并不是皮肤型红斑狼疮所特有的。

1964年,Edmund L. Dubois的一系列工作让大家开始认识到红斑狼疮是一个谱系性疾病。它包括了从孤立的皮肤病损伤到危及生命的多脏器损伤的一大类病变。他组织编写的《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elated Syndromes》也成为红斑狼疮这一疾病的经典参考书。

1979年,James N. Gilliam跟他的同事Sontheimer、 Thomas提出了「亚急性红斑狼疮」皮肤分型。他天才般的洞察力,用下图概括了皮肤型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谱系性特征。

James N. Gilliam的红斑狼疮分类理念

简略的说,他认为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有相对多的T细胞反应参与其中;而自身抗体相关的免疫复合物的参与地没那么多。而系统性红斑狼疮则有更多的自身抗体相关的免疫复合物参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微妙的组合而构成了这个谱系性疾病的核心病理生理。

随着研究深入,Gilliam的推测在一定程度上被证实。

比如,已知补体在免疫复合物里起了重要作用。而补体缺陷则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起了很重要用。但在皮肤型红斑狼疮似乎没看到这种关联性。

  • 已知约80%的C4完全缺乏个体表现为SLE,而且往往病情重,发病早。

  • 超90%的C1q缺乏个体会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有反复细菌感染。

  • C2缺乏女性中有20%-60%表现出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疾病。

    当然,我们知道C4缺乏、C1q缺乏、C2缺乏是很罕见的;全球60多亿人,迄今为止每个病种都不到100个案。

    但C4部分缺乏则很常见,是HLA-B8, DR3扩展单倍型的表现之一。而这些人也相对容易发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现在认为,个体拥有的C4无效(非表达)等位基因越多,就越容易罹患系统性红斑狼疮。

    除了刚提到的HLA-B8, DR3基因,实际上现已发现至少有100个易感基因位点可增加多基因多因子性SLE的风险。有30种基因可导致单基因形式的SLE和SLE样表型。

    现在值得注意的单基因的SLE「样」疾病有:

    Aicardi-Goutières 综合征(AGS)

    AGS是我们认识到的第一种干扰素病。AGS代表了一系列具有相关临床表现的疾病, 因为干扰素异常活动,导致不能正确降解宿主的RNA或DNA。累积的核酸会触发细胞内传感器蛋白,在缺乏清除致病“病原体”能力的情况下参与宿主抗病毒防御机制。从而 诱发了抗核抗体等。根据临床表现,AGS也被叫作:家族性冻疮样红斑狼疮。

    其临床表现有:

    反复的发热、

    进行性发育迟缓

    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癫痫发作、基底节钙化、进行性神经认知功能障碍

    关节痛、

    肢端血管病、冻疮样红斑狼疮皮肤改变

    肝脾肿大

    部分孩子有抗核抗体阳性

    AGS很罕见,它可以在新生儿,婴儿期,乃至儿童早期起病。

  • 有些表现为瓣膜钙化、牙齿异常、骨量减少和肢端骨溶解的遗传综合征,也被称为Singleton-Merton综合征。

    AGS,参考4

    婴儿期起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相关血管病变

    婴儿期起病的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相关血管病变(STING-associated vasculopathy with onset in infancy ,SAVI)是一种由编码STING的基因(跨膜蛋白173)的功能获得性突变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该病在2014年被识别。

    SAVI表现为婴儿早期发病,通常出生的2个月内发病。

    表现为面部、手部和足部出现呼吸急促和/或皮疹(毛细血管扩张、脓疱和/或水疱),并随着寒冷暴露而恶化,可能会脏器溃疡。

    大多数病人有反复的低热,并且都有明显的血管炎症导致组织损伤。

    很多病人有肺部表现包括间质性肺病、气管旁或肺门淋巴结病和肺纤维化。随着病情进展,很多病人会有耳软骨瘢痕、鼻中隔穿孔等表现。这些表现让医生容易误诊复发性多软骨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也可能因为有抗核抗体阳性而误诊为SLE。同时还需跟Aicardi-Goutières综合征鉴别。

    该病通常没有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基底节也没有钙化。

    SAVI跟SLE的对比,参考1

    肢端紫罗兰色斑块、指趾骨吸收伴甲缺失的SAVI,参考4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1,《Firestein & Kelley’s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第11版)

    2,《Dubois’ Lupus Erythematosus and Related Syndromes》(第9版)

    3, Uptodate临床顾问

    4,《Dermatology》(第4版),Jean L. Bolog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