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每一位家长都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是如何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看看明朝首辅张居正是如何做到的,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对待孩子不能急于求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对待孩子不能急于求成(教育孩子不可急于求成)

对待孩子不能急于求成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从古至今,每一位家长都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但是如何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激励孩子不断进步?看看明朝首辅张居正是如何做到的。

1.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

张居正安徽凤阳人,明朝首辅。六个儿子中的三子张懋修很不省事。张居正在他的《示季子懋修书》里描述:“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

张懋修自幼聪慧异常,老早就知道写作的一些门径,引来了一些人的啧啧称奇。张居正呢?也曾暗自得意,认为三子张懋修是一匹千里马,将来肯定前程似锦,一片光明。

谁知两次科考都不尽人意,自此张懋修陷入了痛苦的深渊。张居正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如何让张懋修重振旗鼓,唤起科考的信心和勇气呢?张居正就用自己亲身经历来教育和感化三子张懋修。

2.言传身教,重在以理服人。

张居正在给张懋修《示季子懋修书》的信里说:“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张居正认为,治学和做事情都得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脚踏实地,量力而行,低调做学问和做人,而一味好高骛远,做些不切合实际的事,学问肯定不可能有大的收穫,走弯路,摔跟头是自然的。

原来张居正自幼就有“神童”“才子”等之誉。一次,爷爷张镇跟张居正说话,当时声音很大,惊得窗外树上的蝉虫唿地一声飞跑了。

爷爷张镇借题发挥,告诫张居正:“孩子,知了知了,做学问不可能一知就了。”张居正点点头,就把爷爷张镇的这一番话编成一副对联,这对联:“学问学问,必须既学又问;知了知了,不可一知就了。”

爷爷知道了,再一次告诫张居正,来了个上联:“莫做灯笼千只眼。”张居正灵机一动,吟出下联:“要当蜡烛一条心。”对得工整,天衣无缝。

张居正自此开始沾沾自喜,骄傲起来,招来一些人围攻,吃了不少苦头。于是张居正认为三子张懋修科举失利,对于打压一下张懋修的傲气或许还不算是坏事,因为此前的张懋修太顺利了。而张居正就被一些有识之士打压过。

据说张居正十三岁的时候,从荆州到武昌参加举人考试。张居正考中了,但是没有被录取。刑部尚书顾璘对监试的冯御史说:“张居正是一个大才,早些发达,原没有什么不可,不过最好还是让他迟几年,等到才具老练了,将来的发展更是没有限量。”等到嘉靖十九年,张居正十六岁了,再次参加乡试,考中了,他才被录取为举人。

3.切不可急于求成,坦然接受孩子的现状

后来,顾璘对张居正说:“古人都说大器晚成,那是中材说法罢了。当然,你不是一个中材。上次我对冯御史的嘱咐,竟耽误了你三年,这是我的错。但是我希望你要有远大的抱负,要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年少成名的秀才。

”张居正又以自己这段亲身经历来教育三子张懋修。譬如丙子年春天,张懋修的几个兄长都执意要张懋修参加科举,张居正曾坚决反对,但张居正架不住人们劝说,到最后只好同意张懋修参加科举。张懋修科举失利既在意料之内,又在意料之外。

4.适当的让孩子承受压力

张居正对当时一蹶不振自暴自弃的张懋修说:“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爱情常遇暴风雨,人生难免不如意。一帆风顺的人生实在少之又少,张居正希望张懋修能像他那样以伊尹、巫咸为榜样,将其精神道德发扬光大。而自我夸耀,出人头地等这些短视行为实在不是他本人意愿,因科场失利一蹶不振更不是张居正所希望的。

张居正现身教育果然奏效,张懋修开始把父亲作为一面镜子,很快摆脱了困境,万历八年,也就是1580年,中了头名状元。

文字来源:大公网

(兰花教育lanhuajiaoyu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