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8月10日电(记者 陈静) 当下,糖尿病是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中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人数众多知晓率低、检查不全面等是糖尿病漏诊的重要原因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倡导大众评估自身患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早诊断早干预,并且糖尿病患者应多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及TIR等血糖管理指标,实现更高质量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红蛋白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红蛋白吗(糖尿病有非典型症状)

判断糖尿病的标准是血红蛋白吗

中新网上海8月10日电(记者 陈静) 当下,糖尿病是最重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中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人数众多。知晓率低、检查不全面等是糖尿病漏诊的重要原因。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倡导大众评估自身患糖尿病的高风险因素,早诊断早干预,并且糖尿病患者应多关注糖化血红蛋白及TIR等血糖管理指标,实现更高质量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

“三多一少: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一少,指体重下降”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母义明教授直言,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知道自己患糖尿病的人群只占整个糖尿病人群的约三分之一。为什么会这么多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呢?母义明教授解释,实际上,很多人并没有出现相关典型症状。

这位专家表示,有些患者没有经典的症状,甚至可能一个症状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罹患糖尿病;有些患者会有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乏力、精神状态不太好、老是犯困或者是有视力有减退,但患者本人并未意识到这些表现跟糖尿病有关系。 在接受采访中, 母义明教授直言,不发达地区、相对不发达地区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对疾病的认识不深刻,不重视检查,难以发现罹患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年轻化,专家指出, 年轻人群,包括20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并不重视体检。同时,现在绝大部分的体检机构只做空腹血糖不做餐后血糖,而不查糖化血红蛋白,因此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被“漏掉”了。专家表示,普通人空腹血糖的正常值不能超过6.1,中国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先有餐后血糖升高,后有空腹血糖升高。因此, 只看空腹血糖,患者可能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是如果进一步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者是随机血糖,或者是糖化血红蛋白,会增加早发现病人的几率。

如何早发现糖尿病?他建议通过评估表了解患病风险。年龄、糖尿病家族史、体重指数、腰围、收缩压等都是评估指标。相关分值如果加起来,大于等于25分的就属于高危人群,应该到医院去做检查,以便尽快发现是否罹患糖尿病。(完)

来源: 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