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讲阴阳太极图(跟我学易经配套讲义)(1)

大家好!欢迎来到周玄的国学小课堂。上一讲我们介绍了八卦的数和象,这一讲我们来学习阴阳五行学说。

首先来复习一下上一讲的主要内容:一是先天八卦数,我们用左手辅助记忆,我来演示一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1、2、3、4、5、6、7、8。

二是后天八卦数,我也来演示一下:一数坎兮二数坤,三震四巽数中分,五寄中宫六乾是,七兑八艮九离门。也就是一坎、二坤、三震、四巽、五中、六乾、七兑、八艮、九离。

另外还有八卦的象,我们必须要记住基本的象,也就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好,下面我们学习今天的课程,就是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可分为“阴阳”与“五行”,然而两者互为辅成,五行说必合阴阳,阴阳说必兼五行。阴阳是内容,五行是形式。阴阳互存互变,五行相生相克。阴阳五行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

阴阳五行,不仅仅在中国哲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玄学范畴中重要的核心理论。中国的术数家,易学家都以此为基本理念发掘出了现实生活里,各种事物的运行规律。

1. 阴阳

易经讲阴阳太极图(跟我学易经配套讲义)(2)

阴阳概念起源于夏朝,其依据是成书于夏朝的《连山》一书。《连山》中已经出现阴爻和阳爻,《山海经》称:”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说《连山》。

阴阳学说将宇宙世间万物分为阴与阳两大类,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发展与变化,全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与转换。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简单来说,这里的“阴阳”,指的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根据其属性可分为两类:阴类和阳类。阴类事物柔弱、收敛、内向、消极、安静;而阳类事物则刚健、生发、外向、积极、好动。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补,互变、互生、互存、互成。

阴阳学说认为,一切事物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在于阴阳两气的运动。《系辞》中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认为阴阳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所以说阴阳思想的出现,使人与自然融为了一体。

阴阳和人体的关系:

比如:人体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部为阳、胸部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皮肤为阳、筋骨为阴;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六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属阴。

又比如:我国的很多地名,如衡阳、贵阳、沈阳、洛阳、安阳、华阴、江阴、淮阴、汤阴等。都和山水的阴阳有关系。

2. 五行:

易经讲阴阳太极图(跟我学易经配套讲义)(3)

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和它们的运动。阴阳与五行两大学说的合流形成了中国传统思维的框架。实际上,五行是源自于天上的五大行星,就是辰星(水)、太白星(金星)、荧惑星(火星)、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古人认为,此五大行星是运行于宇宙中的精气所化生,它们在宇宙中的运行有一定规律,并与四时气候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故称之为五行。

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木的特性是生长、升发、条达、舒畅

2、火曰炎上-火的特性是温热、向上、升腾、明亮

3、土爰稼穑-土的特性是生化、承载、受纳

4、金曰从革-金的特性是沉降、肃杀、收敛、清洁

5、水曰润下-水的特性是滋润、下行、寒凉、闭藏

五行的相生相克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循环,称为“五行相生”。“木有生长、发育之性;火有炎热、向上之性;土有和平、存实之性;金有肃杀、收敛之性;水有寒凉、滋润之性。”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相克。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相生相克,像阴阳一样,是事物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相生就没有相克,没有相克,就没有相生。这种生中有克,克中有生的关系,推动和维持事物正常生长、发展与变化。 

五行的相乘相侮

  如果五行相生相克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比如,木过于亢盛,而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更虚,这就是木乘土。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又被称为反克或反侮。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水克火,但当水太少或火过盛时,水不但不能克火,反而会被火烧干,即火反克或反侮水。

汉朝大儒董仲舒在《尚书.洪畴》中是这样解释五行的:“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是故木居东方而主春气,火居南方而主夏气,金居西方而主秋气,水居北方而主冬气。”他将五行抽象为5种物质属性,而不仅仅是五种物质。五行学说归纳客观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包括人在内)的发展和变化都是这5种元素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相互对立、依存和转化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生生灭灭的规律和原因。这和现代“物质不灭定律”极其相似。

《黄帝内经》巧妙地把阴阳和五行结合到一块,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中医五行理论,并以此指导医学实践和疾病防治。

我们来看一下五行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五行对六脏:肝对应木,心对应火,脾对应土,肺对应金,肾对应水,心胞经对应水。以上五行都属阴。

五行对六腑:胆为木,小肠为火,胃为土,大肠为金,膀胱为水,三焦经为水。以上五行都属阳。关于阴阳五行和人体的关系,我在易经基础十八讲后,将专门做一期阴阳五行与养生,详细介绍阴阳五行和人体各脏腑的对应关系以及五行养生。

好,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一讲我们主要讲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在易经应用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够熟练掌握。这一讲就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学习天干地支。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