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个父亲的文章,文中说2020年7月26日,他收到了儿子发给他的短信“我实在是走不出来”,给他回复后,儿子没有回复,当他意识到情况不对时,慌慌张张冲上天台,找寻一圈,没有看到人,下到一楼时,110和120已经来了,这一刻他的人生戛然而止了。他后悔,他在儿子成长过程中给他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儿子发出求救信号时,他觉得这是成长必然的过程。事情发生后,他绝望、悲痛、后悔,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去赎罪,去纪念。然而去世的儿子真的会原谅这一切吗?这个父亲的内心真的能放下吗?世上真的有赎罪吗?这让我想到了电影《赎罪》。

由凯拉·奈特利主演的《赎罪》,讲述了1935年发生在宁静的英国乡村一个小女孩布莱安妮和她的姐姐塞西莉亚以及姐姐的爱人罗比的故事。小布莱安妮当时的幼稚对罗比的误会,致使她一口将罗比蒙冤入狱,留下塞西莉亚独自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而长大的布莱安妮对自己的无知与幼稚懊悔,但一直没有勇气见塞西莉亚。而塞西莉亚直到最后也没有原谅她。最后,布莱安妮在晚年去世前,完成了她人生的最后一部作品--赎罪。

赎罪讲述人性的宽恕与忏悔,布莱安妮最后给她的姐姐和罗比的结局是,她最终见了她的姐姐和罗比,他们让她去重述证词,最后他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然而,事实是,罗比和塞西莉亚在二战期间已经相继死去。布莱安妮一直也没有勇气去承认,带着对这场彻头彻尾的悲剧的忏悔过完了一生。原本美好,并富有期待的开始,毁灭后,便成了悲剧。罗比在二战期间,有一段述白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最爱的塞西莉亚,我们的故事会延续。那天傍晚我一边走,一边憧憬着我们的未来。我会再一次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西装,带着对人生的承诺,昂首阔步穿过撒满夕阳的萨里公园,我会带着激情似火的心,让你我继续浪漫在书房。我们的故事会延续,我会回来,寻你,爱你,娶你,无怨无悔一同生活下去。”

一直心怀期待地去走出痛苦、无奈与绝望,误会将最纯美的爱情撕破,赤裸裸地残酷。布莱安妮,在故事的结尾给塞西莉亚和罗比幸福,然而,事实上,她很长一段时间,想说出事实的真相,在1940年的6月,她一直没有勇气去见她的姐姐,她根本没去过巴勒姆,她向他们坦白的场景是虚构的。罗比已于1940年6月1日在佛朗哥死于败血病。最后,布莱安妮只能通过坦白,不要押韵,不要修饰,瓦解对自己的行为的逃避。就如故事的结局,老布莱安妮在电视前对自己的第二十一部小说进行宣讲时,说道,“My sister and Robbie were never able to have the time together , they both so longed for, and deserved . And which, ever since, I've... Ever since I've always felt I prevented . But what sense of hope, or satisfaction, could a reader derive from an ending like that ? So, in the book, I wanted to give Robbie and Cecilia what they lost out on in life. I'd like to think this isn't weakness or evasion, but a final act of kindness. I gave them their happiness”她在小说中,给了他们幸福。事实,只是一场变向的自我宽恕与忏悔。悲剧,即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故事活生生地将美好的年轻爱恋,演绎成了一场悲剧,让人们心生对人性的思考。塞西莉亚和罗比的悲剧,也是布莱安妮的悲剧,因为无知和幼稚,毁灭了美好,是该忏悔还是宽恕。花去一生的时间去忏悔思考,用虚构的美好结局去抗衡过错,是最无奈、最痛苦的赎罪。如果在1940年的6月,布莱安妮去见她的姐姐,故事会发生转折么。

当一种事实发生的时候,就没有所谓的忏悔与宽恕。人性的忏悔,发生在故事开始直至宽恕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但宽恕没有发生的时候,忏悔其实并不存在。布莱安妮,一直也没有为自己的无知与幼稚付出代价。对于她来说,赎罪,这是一件永远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她的赎罪,是在人生的过程中,慢慢地遗忘与忏悔,以获得自己内心的一点点宽恕。

或许,赎罪,它并不存在。

赎罪最后结局是什么意思 赎罪它真的存在么(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