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分解此话题或概念之前,我先再致敬下苏格拉底,因为他的“助产术”理论(见前文《何为“存在即合理”?》)启发了我,从而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进而决定了我的写作方式:概念定义清楚,再判断,最后论证这种方式几乎治愈了人们辩论或思考时常染上的“思维混乱”病症,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什么才叫内卷 什么是内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什么才叫内卷 什么是内卷

什么才叫内卷 什么是内卷

小引

开始分解此话题或概念之前,我先再致敬下苏格拉底,因为他的“助产术”理论(见前文《何为“存在即合理”?》)启发了我,从而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进而决定了我的写作方式:概念定义清楚,再判断,最后论证。这种方式几乎治愈了人们辩论或思考时常染上的“思维混乱”病症。

内卷这个概念近来成为潮流,但无论是网上的定义或社会生活中的界定都不清晰,人们常常“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自说自话”,偷换概念,离题十万八千里,这阻碍了有效的论辩与沟通;同时,社会生活中或网上的对内卷的理解停留于表层,未达本质。本文试图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质的规定:内卷是对存量的竞争

如同地球上每个点都有经纬坐标,如同每一个事件都有时空位置,内卷概念也有其思维位置。在这正式给出我的界定之前,如同学术写作中写个文献综述,我先引用其他学科与社会生活中人们的理解。内卷最先是个社会学术语,指的是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如今的大众生活语境中,内卷主要指的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二者都有其合理性,但不足之处都是不精准。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太过于抽象与宏观;内部竞争也并不是非理性的,与此相反,对于个体来说,内部竞争是在外部因素逼迫下的理性决策。

内卷是存量的竞争。揭示内卷的神秘面纱,必先理解增量、存量概念。二者都是经济学的概念。严格的定义是:存量是指某一指定的时点上,过去生产与积累起来的产品、货物、储备、资产负债的结存数量;增量是指在某一段时间内系统中保有数量的变化。为了理解的方便,我们没有必要深究这些学术上的定义,我们只需用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就对二者的含义一目了然。以国家的经济增长为例,假设某国去年的经济总量14亿人民币,那14亿人民币是以货币量化的过去生产与积累的产品价值存量;如果该国经济持续正向增长的话,那在14亿基础上增长的量为增长量,比如增长了0.5亿人民币。

再举一个通俗的例子来说明:设一家五口农户每一年共消耗5千斤粮食(食物或粮食是能量,它能在人的胃中转化为所需要的热能、动能),即每一个家庭成员人均消耗1千斤粮食才能活下来或活得更好,假如去年该农户丰收的粮食为5千斤,今年风调雨顺,增收0.5千斤,相对今年,去年5千斤是存量,0.5千斤是增量,因为人均消耗1千斤粮食,0.5千斤的增量即剩余的粮食。如果常年风调雨顺,那么五口之家就会多出剩余的粮食,且不断积累就会变成财产积蓄。如果农户主有投资的眼光,他还会把剩余的粮食换成货币,购置良田、更新生产工具或更新更有生产效率高的农具,扩大再生产。

古时候的初代地主的富裕——富裕可以理解为可支配的资源量大,因为货币可以等价任何形式的资源,如衣服、粮食、房子、女人、田地、粮食、人力等——除了有利的客观自然气候因素,主观上,初代地主的富裕很大可能始于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精耕细作,精心伺候土地、作物种子,付出的越多,得到的越多(按劳分配制度的具体运用;产权的意义所在),再加上勤俭节约的家风与文化,积累的家产越多,越能吸引更优质或更多的异性,能养活的人口(子孙)也越多(人丁兴旺),然后随着马太效应的作用,后代子孙吃祖辈打拼下来的红利,直接成为收租阶层或食利阶层或地主阶层。这是风调雨顺、自然气候配合人类生产秩序的情况。

只要不发生天灾人祸,随着经济的增长或粮食收成的增加,则国泰民安,国民安居乐业,社会将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假如人口的增长速度与经济的增长速度同步,甚至经济增长的速度大于人口的增长速度,那社会成员之间的竞争不会是激烈的。但天有不测风雨;在人类蒙昧早期,哪怕一场异常暴雨或一道雷电,人类都会把其想象成神的怒气,如果遇到洪涝、旱灾、瘟疫等与人类生产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那求山神、求龙王等宗教活动便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如人口一直在增多,且发生战争与自然灾害,打断了社会的经济增长,甚至导致经济的倒退,那会引发社会成员之间的的资源竞争白热化。此次的新冠疫情导致了全世界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导致经济发展倒退,这引发了所谓的存量竞争,即内卷。

虽然上面铺垫了那么多,但理解“内卷是对存量的竞争”这一命题,蛋糕比喻可能更容易说明这个定义的合理性。人类社会最核心的活动是生产与分配,或者是做蛋糕与分配蛋糕,人类的其他活动都是围绕此核心而展开的。蛋糕是人在做,蛋糕也是人在分,因此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怎么做蛋糕,蛋糕有多大,分蛋糕的人有多少,怎么分蛋糕,这些问题是社会成员最关注的。如果蛋糕的总量目前刚好够现存人口总量满足生存需求,那会形成一种均衡的状态:人们之间的竞争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即竞争度不增大,也不变小;如果蛋糕随着时间不断地增大,而且蛋糕增大的速度超过人口增长速度,那这是一种社会不断变好的状态:人们之间的竞争度会变小;如果蛋糕的量保持不变或蛋糕的量在变小,而人口却在增加,且人口增加的速度大于蛋糕增大的速度,那人们只能对存量进行竞争:人们之间的竞争度在增加。

量的规定:i=r/ph

以上都是质的分析,也就是用一些不精确的术语、句子来分析,现进行量化的分析,我试着给内卷下一个数学的定义。题外话:世界有可能是用数学写就的一本书。毕达哥斯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数或数之间的关系,对此,柏拉图也深信不疑。笛卡尔一直认为自然是用数学写就的一本书,牛顿最终也给出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言归正传,界定内卷,两个变量非常的重要:人口量与资源量。内卷是资源量与人口量的比值,因此,内卷是一个描述竞争烈度的量。自变量是人口量与资源量,因变量是竞争量。先赋符号以意义:c为竞争量,i是内卷量,r是资源量,p是人口量,h为一个常数(一个人的所需的最低资源量,根据不同地方的物价水平,常量会变化。如所需资源量化为货币,一个人吃、喝、住、穿的费用,一个月所需假设量化为3000rmb)。再设条件:i包含于c,且仅当c<1或r<ph时,i才成立。所以,i=r/ph.

小结

综上:

1.内卷的语词定义(质的定义)是:内卷是对存量的竞争

2.内卷的数学定义(量的定义)是:i=r/ph.

ps:写此文章,深受柏拉图的《理想国》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