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四川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时代治蜀兴川发展总目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时代治蜀兴川发展总目标
十年来,四川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省经济实力持续壮大,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四川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到四川考察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坚持“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重要指示要求一件一件落地见效。要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经济稳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勠力同心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流水潺潺,骄阳似火。一阵清脆的嗓音传来,位于秦巴山区腹地的巴山大峡谷迎来新一拨游客。“各位旅客朋友,抓好扶手,我们现在到桃溪谷景区去参观了哟!”抹掉额头上沁出的汗珠,29岁的观光车驾驶员刘小艳绯红的脸上绽放着笑容,驱车向景区深处驶去。
家住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桃溪村,如今当上了巴山大峡谷景区观光车驾驶员的刘小艳,每月收入超过2500元。因家里老人患有慢性病,2014年,他们一家被认定为贫困户。“以前在外务工,2018年回来以后,在景区有了这份工作。”刘小艳说,随着公公和婆婆先后都在景区有了工作,再加上丈夫在外务工,他们家顺利脱贫。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践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精准识别贫困对象、精准查漏补缺、精准验收摘帽,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8年艰苦努力,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省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501个贫困村全部退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全面摆脱贫困,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动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四川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赏花、采莲、挖藕……在德阳市罗江区新盛镇,万亩荷花迎风摇曳。新盛天鹅众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走上了“旅游 养殖”经济发展新路子。该合作社理事长曾定富说,“现在有了乡村振兴政策,我们这里鼓励发展‘荷花经济’,政府还给配套修建了观赏栈道和生态停车坪”。曾定富说,增收路子宽了,大伙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微风轻拂,稻浪滚滚。放眼望去,稻田鸭穿行在水稻间,啄害虫、食杂草,嘎嘎声不绝于耳。在广元市昭化区“王家贡米”水稻试验田里,农技专家陈定全抓住一把稻子,仔细看起长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落实重要指示精神,努力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如今,川粮、川茶、川猪等“川字号”农业特色产业愈发成熟。2021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575元,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四川经济发展跑出8.2%的增速,成为西部经济总量第一个迈上5万亿元台阶的省份。
调结构,转方式。四川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从快速扩展投资规模,转向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同时优化投资结构,转换经济动能。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四川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目前,四川全省工业“5 1”、服务业“4 6”、农业“10 3”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相继迈过万亿元大关,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占比提高到85%以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粮食产量再次突破700亿斤。
聚力“双碳”,构建新格局。四川厚植经济腹地优势,把清洁能源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的路径更清晰。
2019年4月,四川省印发《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方案》,明确提出壮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四川不再一味追求规模,而是加强消费端发力,扩大清洁能源消纳,使能源生产消费互相协调,争取能源效率和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川还积极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智能化,在全省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公共设施等建设智能电力系统,鼓励“能源互联网”发展落地,优化能源结构。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大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战略引领,四川推动完善基础设施新布局、塑造区域协同新格局、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培育创新驱动新优势、形成全面开放新态势,不断提升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位势。
项目共建、产业共兴、民生共享、生态共治。两年多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不断提速。据统计,成渝两地各部门、各市州区县、各领域目前已签署合作协议500多个。仅今年1月至5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0个共建重大项目中有151个已实现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944亿元。
一座座新地标崛起,一项项标志性工程加快建设,一个个项目加速签约落地,从天府新区到两江新区,从川东北到渝西北……一曲川渝大合唱已然悠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漫步成都市兴隆湖亲水栈道,眼前的潋滟湖光稳稳将晴空接住。市民黄子凤深深吸了口气:“清新的空气就是幸福的味道。”
自小生长在兴隆湖畔,对这些年来城市环境的改善,黄子凤深有体会。“从前这里是乡村,路上尘土飞扬,湖水也总有些浑浊。现在修起了公园、绿道,我们像生活在景区里!”她和亲友相约每天出门散步,周末便去周边登山、露营,生活有滋有味。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坚持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国考断面水质达标率大幅提升,土壤污染风险得到切实管控,环境的改善看得见、嗅得到。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绿水青山将继续造福巴蜀大地。
支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这是《2022年全省30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里的内容。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工人徐登亚说:“好政策当后盾,我们只管往前冲!”
参加工作即将满10年,得益于越来越多、越来越细的惠民政策,徐登亚可以一心扑在工作上,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他不仅成长为公司最年轻的技师,还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
对凉山彝族自治州阿布洛哈村的人们来说,幸福开始于“车来了”。
三面环山,一面临崖,阿布洛哈村在彝语中意为“人迹罕至之地”。2020年6月24日,这个全国最后通公路的建制村迎来了客车,进出再也不用爬悬崖、过溜索。两年过去,村里的生活有了大变化:物资车带来时新的商品;进村服务的医生、教师多起来;家家户户修了新房,还有小伙娶回了外省的媳妇儿。
一条条公路铁路,联通着每个四川人的幸福生活。兴康特大桥犹如鲜艳的红色丝带联通大渡河两岸,复兴号动车组化身翠玉长龙开进大凉山。十年来,四川对交通建设投入不减、科研不辍,目前全川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政已全面实现,交通状况明显改善。务工营商、就医求学均不再因交通而受限,百姓向往的美好生活正变为现实。
桩桩民生实事,践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四川省年度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持续保持在6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增长超100万人。
十年来,四川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聚焦聚力抓发展,用心用情惠民生,进一步奏响兴省强省、为民富民的时代旋律,9100万四川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本报记者 林治波 王明峰 宋豪新 王永战 李凯旋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2日 09 版)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