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迫切需要团队合作精神的时代,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与支持。

因此,良好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际关系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人发展潜力的一种重要标准。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1)

近年来,人际关系逐渐成为心理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从教育心理学到社会心理学再到人格心理学均在从不同的角度考察不同群体的人际关系,如亲子关系、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恋爱关系等。

当这其中的任何一种关系出现了问题时,都可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负面的影响,有些影响甚至困扰着我们生命进程中的每一个时期。

既然每个人都生活在与他人相互影响的关系当中,为什么有些人能够较好地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另一部分人则经常被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扰呢?

研究已经发现,儿童早期的经历可能对个体成年后的人际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家认为,童年期经历家庭暴力、父母忽视的儿童,其在成年后会产生一系列人际关系问题,如攻击、暴力以及诽谤行为等等。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2)

父母的这些行为可能给儿童传递了拒绝的信号,当这种信号被内化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时,儿童在将来与他人交往中则会尤其地关注拒绝信号,并且认为自己会遭到他人的拒绝。

Downey和Feldman则把这一类人称为“对拒绝敏感的人”。也就是说,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高拒绝敏感性的人经常担心自己是否会被他人拒绝,对他人的拒绝抱有焦虑性地预期,并且预先认为别人会拒绝他们的要求。

因此,即使在一些模棱两可或者中性的人际交往情境当中,高拒绝敏感性的人都能感受到他人的拒绝,从而产生沮丧、愤怒、攻击行为等过度的反应。

近年来,国外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拒绝敏感性与个体不良的人际功能有关,高拒绝敏感性个体拥有较高的痛苦、抑郁情绪以及较高的攻击与暴力行为、人际关系质量更差。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3)

那么拒绝敏感性到底是如何影响个体消极的心理及人际功能的呢?它的作用机制又如何呢?

下面研究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首先,探讨拒绝敏感性对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长期效应,其次,在不同的社交拒绝情境中探讨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最后,深入地探讨影响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心理反应的注意加工机制。

一、高拒绝敏感性个体认知评价、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的特点分析

(一)不同拒绝情境下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认知评价特点分析

已有的研究已经证实社交拒绝可能影响到个体的认知判断能力,人们对拒绝做出反应中的一些认知因素包括对拒绝的解释,而这些对拒绝的解释及归因常常涉及到被拒绝个体的某些特点,如自身的不足或者外在的环境。

在对拒绝做出解释的时候,有的人倾向于把拒绝的责任归因为自己,如,自己的能力不足,表现不好,别人不喜欢自己,拒绝了自己,因此,在拒绝之后,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则降低,并且通过贬低他人,来避免与他人的接触以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4)

Snoek的研究表明,拒绝的类型和强度能够影响到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认知判断,个体在遭到拒绝之后,通常会负面地评价他人,而在被接纳之后,会积极地评价他人。

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自我的认知评价上,明确社交拒绝组被试对自我的积极评价显著低于模糊社交拒绝组与控制组,对自我的消极认知评价显著高于模糊社交拒绝组与控制组,也就是说明确地拒绝会导致人们对自我认识的将降低。

在蜜罐却社交拒绝之后,与低拒绝敏感性个体相比,高拒绝敏感性个体表现出更低的积极自我认知评价,由于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倾向于把拒绝的责任归因为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从而导致了别人的拒绝。

因此,在遭到别人拒绝之后,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自我认知就随之降低了。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5)

通过对模糊社交拒绝组与控制组被试自我认知评价特点的分析发现,不管在模糊拒绝情境下还是在控制条件下,高拒绝敏感性个体都倾向于对自己积极的评价更低、消极的评价更多。

也就是说,在遭到明确拒绝的时候,人们对自己的积极评价都会降低,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对自己的积极评价降低地更多,而在拒绝程度稍弱或者无拒绝的情境中,高拒绝敏感性个体比低拒绝敏感性个体的积极自我评价更低。

在对他人认知评价的结果显示,明确地社交拒绝导致了人们对他人的积极评价降低,消极评价增加。在遭到明确的拒绝之后,不管是高拒绝敏感性个体还是低拒绝敏感性个体,都会对他人的积极评价更低,以维护积极的自我形象。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6)

研究的结果还显示,在模棱两可的社交拒绝之后,高拒绝敏感性对他人的积极评价显著降低了。

也就是说在模糊社交拒绝情境中,高拒绝敏感性个体体验到了更多的来自他人的拒绝,从而激发他们的防御性行为即对他人的积极评价降低,以使自己远离他人避免进一步的拒绝。

(二)不同拒绝情境下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情绪反应特点分析

归属需要是人类一个基本的、普遍的,和与生俱来的动机。大量的研究考察社交拒绝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以及寻求能够调节人们对拒绝反应的中介因素。

研究的结果已经表明,社交拒绝对个体的情绪、行为等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是也有研究的结果发现,部分个体面临和制造拒绝经历的机会要比其他个体高出很多。

因此,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在人际情境中则可能会遭遇到比其他人更多的拒绝,社交拒绝对其情绪及行为等的负面影响更大。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7)

研究采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考察不同社交拒绝对个体情绪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在积极情感上,明确拒绝、模糊拒绝组与控制组被试并没有显著的差异。

在消极情绪上,相比于控制组与模糊拒绝组,明确拒绝组被试的消极情绪更高,模糊拒绝组与控制组被试的消极情绪没有显著差异。

也就是说,明确的社交拒绝更能诱导出所有个体的消极情绪,模糊社交拒绝并不能诱导出所有个体的消极情绪,还与个体的人格特质等有关。

拒绝敏感性作为一种防御性动机系统,在人际情境中监控拒绝信号的存在,并且促使个体对拒绝产生紧张的认知-情感反应。

因此,在拒绝可能存在的环境中,与低拒绝敏感性个体相比,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应该体验到更多的拒绝感受,从而产生更加强烈的消极情绪。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8)

拒绝敏感性在模糊社交拒绝对个体消极情绪的影响中起到了调节作用,不管在明确社交拒绝还是在模糊社交拒绝情境中,高拒绝敏感性个体比低拒绝敏感性个体都体验到更多的消极情感。

(三)不同拒绝情境下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社交意愿特点分析

社交拒绝威胁了人们归属需要的满足,从而激发了人们寻求社会交往的动机,同时,社交拒绝也可能增强了人们对拒绝的恐惧,从而使得人们试图回避拒绝者,甚至是与拒绝无关的人,增加了社交回避倾向。

因此,当人们遭遇拒绝时,这两种动机会可能同时产生并斗争着,使得人们在被拒绝后的社交行为反应极其复杂。

Maner的一项研究发现,人们回忆被拒绝经历后结交朋友的意愿更高;Waldrip的研究却发现被拒绝之后,人们倾向于回避拒绝过他们的人。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9)

研究综合考察了个体在不同社交拒绝之后与拒绝者、一般人及其重要他人的社会交往意愿。结果发现,与一般情境与和模糊社交拒绝组相比,在明确社交拒绝之后所有被试均表现出更低的社会交往意愿。

Downey等人的研究发现,情侣之间在发生冲突之后,高拒绝敏感性个体比拒绝敏感性个体对恋爱关系更加不满,更想结束恋爱关系。

个体的拒绝敏感性越高,维持恋爱人际关系的能力越差。Romero-Canyas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拒绝威胁到人们的自我定义时,高拒绝敏感性的人则倾向于讨好他人,从而增加社会交往的意愿。

缺乏社交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面对社交拒绝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反应)(10)

研究发现,在遭到明确社交拒绝后,无论是高拒绝敏感性个体还是低拒绝敏感性个体,都表现出更低的社交意愿。而在模糊社交拒绝情境与一般情境下,高拒绝敏感性个体的社交意愿更低,而低拒绝敏感性个体的社交意愿更高。

高拒绝敏感性个体在人际情境中,由于很担心自己被他人拒绝,他们倾向于回避社会交往,这也进一步验证了预研究的结果,拒绝敏感性与社交回避及社交苦恼呈显著的正相关,即使在没有拒绝存在的人际情境中,高拒绝敏感性也倾向于回避社会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