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说《西游记补》(董说著)中,有一个大BOSS级的妖怪“鲭鱼精”,能幻化出“青青世界”困住孙行者,类似于《封神演义》中老子的“太极图”以及当代的“虚拟现实”。有分教:
也无新天子,乃是鲭鱼能。也无青竹帚,乃是鲭鱼名。也无将军诏,乃是鲭鱼文。也无凿天斧,乃是鲭鱼形。也无小月王,乃是鲭鱼精......总之一句话,“She is all”。
书中还写道:鲭鱼与悟空同年同月同日同时出世,只是悟空属正,鲭鱼属邪,神通广大,却胜悟空十倍。不清楚作者对鲭鱼有什么误解,为啥要赋予其如此玄妙的属性,现实中的鲭鱼却非常普通,简直就是大路货。鲭鱼之名一般出现在罐头食品上,也并不是一个物种,而是几种鱼类的统称,一般指日本鲐。
图一:日本鲐
图二:市场上的日本鲐
日本鲐/Scomber japonicus,鲭科鲭属鱼类,又名日本鲭、白腹鲭,日本人称之为“マサバ(真鯖),胶东人习惯于叫它“鲐鲅”。关于“鲐鲅”这个名字,曾有读者提出异议,认为应该写成“鲐鲃”,否则容易让人误以为“鲐鲅”也是一种“鲅鱼”,从而导致混淆。这种说法纯属无聊。色狼不是狼,鲐鲅也不是鲅,正常人都明白。其实“鲐ba”中的“ba”读作轻声,我个人认为,似写成“鲐巴”更妥当。
图三:澳洲鲐
市场上出售的鲐鱼未必都是日本鲐,也有澳洲鲐/Scomber australasicus。以我国公海拖围网渔业的数据来看,北太平洋主捕日本鲐,少量兼捕澳洲鲐;在印度洋主捕澳洲鲐,而日本鲐比例极低。二者同科同属,形态十分接近。区分要点在鱼的腹部:侧线下方有许多小蓝黑斑点是澳洲鲐,故又名“花腹鲭”,而日本鲐腹部无斑点,所以也叫“白腹鲭”。不论花腹还是白腹,均可统称“鲐鲅”。
图四:蓝点马鲛
“鲅鱼”也和鲐鱼有几分相似,而且它俩也是亲戚。在青岛的语境中,鲅鱼指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鲭科马鲛属,和日本鲐同科不同属。鲭科马鲛属包括数种,青岛常见的是蓝点马鲛,偶尔有大个的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 sinensis。曾有网友指出,海关报关时,鲭鱼包括鲐鱼和鲅鱼,看来海关还是按“科”分的,鲭科都算“鲭鱼”。如果《西游记补》中的“鲭鱼”指中华马鲛,我觉得更容易接受,因为这货长到二三百斤没问题,至少在气势上绝不输阵。
会有人弄混了鲅鱼和鲐鲅吗?我觉得不太可能。鲅鱼和鲐鱼虽是同科兄弟,多少有些像,但区别也很明显。主要有三点:第一,鲅鱼个头硕大,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越大越好吃),而鲐鱼则小得多,市售规格最多也就体长200毫米;第二,二者体背的斑纹不一样,鲅鱼的斑纹是点状的,鲐鲅的则是深蓝色虫蚀纹,仔细观察,不难掌握。
图五:盐渍鲐鱼
最重要的一点,鲅鱼远比鲐鲅受欢迎,至少在胶东如此。鲐鱼属于小杂鱼系列,多半拿去做罐头,或盐渍,鲜食一般。而且,其鱼肉内的组氨酸易分解为组胺,食后常引起过敏,症状为颜面或全身皮肤潮红、结膜充血、头晕、口干、心悸、四肢无力等,一般18~24小时可自愈。即便是腌制品,如果储存不良,短期内就会氧化变质。既不太好吃,又有风险,避而远之可也。
图六:鲅鱼饼子
而鲅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则要重要得多,其吃法多种多样,煎炸红烧清蒸熏烤几乎无所不能。如果足够新鲜,还可以刺身,不过主要是日本人喜欢,国内不多见。胶东人民对鲅鱼倾注了真爱,像什么鲅鱼饺子、鲅鱼丸子、鲅鱼饼子、五香熏鲅鱼等小吃,均享有盛名,有机会不妨品尝一下。
图七:红烧鲅鱼
青岛俗语云,“鲅鱼跳,丈人笑”,说的是青岛女婿习惯于给老丈人送鲅鱼作为孝敬之礼。但“鲅鱼跳”之景象实属罕见,大概只有亲赴捕捞前线才有缘得见。不止是鲅鱼,也包括鲐鱼在内的全体鲭科鱼类,鳃部都是硬化的,必须靠不停游动维持呼吸,在局促的环境中也会很快死亡。“不自由,毋宁死”,是鲭科鱼类的共同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