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1)

在传统家庭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普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说一不二的父母大有人在,相信大多数孩子在父母面前都是唯唯诺诺,不敢说个“不”字。

可如果有一天,你家孩子突然对你说出“不”字的时候,你会采取怎么样的方式去回应?

很多父母都习惯了站在自己的角度而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问题,也习惯了对孩子说“不”,却很少想过孩子也有权利说“不”。

01 孩子向父母说“不”字的心理成因

正是因为受到这种惯性思维的影响,当我们听到孩子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惊讶、生气几乎是我们下意识的反应,我们可能会对孩子说出类似以下这样的言语:

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2)

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当我们连珠炮似的对孩子吼出上面那些话之后,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很有可能是孩子更严重的当场顶撞,让我们下不了台;或者是紧紧抿着嘴巴默默地流泪,让我们内心有一种撕裂感;或者是一声不吭回到房间再用力地摔上门,只留下在原地愕然的你。可见,我们对孩子错误的回应只会招来孩子各种负面的反应,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由于在我们错误的回应下,孩子的情绪和心里想说的话都没有机会表达出来,使得我们在教育引导上无法真正做到有的放矢,这必然导致亲子双方互不信任的“口子”越撕越大。

从儿童社会心理发展的进程来看,处在十岁前后的孩子对自我意识日渐增强,他们开始追求自我以及人格独立,也开始懂得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公平感成为他们非常在乎的一件事情。这表现在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对父母言听计从了。

在某一天,当他们认为父母在言语上有不公平的指责或要求时,或许就是敢对父母说出“不”字了;或许就是非常粗暴地对父母大喊大叫的;或许就是不再愿意和父母沟通了。对于这一点,我们每个父母都要有这方面的心理准备,才不会面临这一刻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如何回应才好。

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3)

当孩子对我们说“不”字的时候,既是对我们情商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我们管教能力的一次大考验。

02 让孩子说“不”,是在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

我们大人需要一个合理的途径来宣泄负面情绪,孩子也同样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让孩子说“不”,其实就是在帮助他们宣泄负面情绪。

相信有很多父母对上面那些话语都很熟悉,即使不熟悉也起码听说过。我们为什么会从嘴里冒出那些连我们自己也感到莫名其妙的话语呢?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对孩子感到失望、或者是因为对教育孩子产生挫败感等等原因,导致情绪变得比平时更加脆弱和敏感。

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4)

我们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我们当着孩子的面说这些言辞激烈的话语时,无所适从的孩子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孩子可能是觉得被冤枉而委屈,也可能孩子是觉得后悔了而难过,还有可能是孩子觉得做错事而害怕。

而不同孩子的情绪表现则因人格特质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稍微被父母批评就会嚎啕大哭,而有的孩子哪怕是父母棍棒在“侍候”,也还是一声不吭,紧闭嘴唇。总而言之,孩子在此时接受父母的管教时一定会产生程度不同的负面情绪。

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5)

当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此时我们要为孩子做些什么了。从孩子身心健康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主动为孩子提供一条宣泄情绪的途径。比如,允许和接纳孩子向我们说“不”字等等。

03 管教孩子不能只是家长一方的教导,孩子同样也有回应的权利

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不少父母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和容忍孩子对自己说”不“字,尤其是当众的顶撞。

但我们如果换种思维角度来想想,孩子对我们说“不”字,其实是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发出的一个信号而已。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说“不”字,我们就无法客观全面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也无法明白孩子此时心里的想法。如果缺少了孩子表达心声的这一环,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想法和认识都是用先入为主的定罪方式误解孩子。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接纳孩子说“不”,就是在给予孩子申辩的机会。这就使得我们有机会去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孩子的真实想法,有助于帮助孩子学会如何保持冷静。

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如果允许孩子为自己争辩,等于为孩子创造了一个公平教育和人格平等的机会。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家长怎么说孩子都保持沉默 当孩子说不字的时候(6)

04 无论是哪一方的回应,都要遵循彼此尊重的原则

彼此尊重的原则既适用于家长,同样也适用于孩子。简单说,就是家长在回应孩子时,要学会尊重孩子,向孩子表明我们愿意倾听他的想法和观点的态度。

同理,孩子在回应家长时,也要学会尊重父母,而不是大吼大叫,这体现了孩子的一种良好的教养。

家长不迁就于孩子;孩子则不盲从于家长。亲子双方的这种权利是对等的,亲子之间的互相尊重,将为高质量的亲子沟通建立很好的基础。

结语

总之,当孩子向我们说“不”字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摈弃固有的思维,认可孩子回应的权利,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遵循彼此尊重的基本原则等等。

当有了这些重要前提条件,我们才有可能针对孩子说“不”字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