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京西畅春园去世,时年73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清朝雍正的皇帝列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朝雍正的皇帝列表(清朝宫廷史雍正一即位)

清朝雍正的皇帝列表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京西畅春园去世,时年73岁。

四皇子胤禛正式登基即位为帝,为雍正帝。

雍正帝即位后决定的第一件朝堂大事就是任命总理事务王大臣。

清朝在顺治帝福临与康熙帝即位初期,都曾设立过辅政王爷或辅政大臣。

这里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顺治康熙两帝都是年幼的君王登基即位(顺治帝6岁即位,康熙帝8岁即位)。

当时为了稳定朝堂和时局,朝堂上的各派或相互争斗或相互妥协,产生过多尔衮这样的摄政王,鳌拜这样的辅政大臣。

雍正帝登基即位的时候已经45岁,正是一个年富力强,经验老道,成熟稳重的中年男人。

雍正帝完全没必要设立辅政王爷或辅政大臣,但他经过反复思考、分析、权衡后,还是下定决心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取名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康熙帝死后第二天,雍正帝即发布一条上谕:“命贝勒允禩、十三阿哥允祥、大学士马齐、尚书隆科多总理事务。……朕苫块之次,中心纷瞀,所有启奏诸事,除朕藩邸事件外,余俱交送四大臣。凡有谕旨,必须由四大臣传出,并令记档。”(《清实录》)

雍正帝设立总理事务王大臣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当时因为立储问题,到了康熙朝晚期,整个朝堂中,派系林立,文恬武嬉,财政拮据。

雍正帝即位之初,又没有一个庞大的派系支持自己,缺少精明强干的人才储备,而诸多的反对派还在一旁虎视眈眈,窥测时局,以求一逞。

雍正帝一即位,就面临着整顿吏治,扼制反对势力,稳定时局等重大课题。

他尽管精力充沛,思维缜密,才干出众,但在这种情况下,也需要一批忠心耿耿的人才为他所用。

他颇费苦心,选择了隆科多等四人为总理事务王大臣。

他们各有各的背景,各有各的用途。

当时整个朝堂事务千头万绪,最重要的是扼制反对势力,稳定朝堂。

这样,他选择了八皇子允禩与隆科多。

从长达二十几年的储位之争中,雍正帝早就知道八皇子允禩是反对派最为核心的重要人物。

允禩与允禟、允、允禵虽然有矛盾,但在关键时候,他们总是会听取允禩的意见,允禩的意见对他们来说份量很重。

因此,雍正帝认为只要制服了允禩,允禟、允、允禵等人就不敢过于嚣张。

雍正帝后来也曾直言不讳地谈到过自己这一想法:“及朕即位,以阿其那(八王爷允禩的蔑称)实为匪党倡首之人,伊若感恩改过自新,则群邪无所比匿,党羽自然解散。是以格外优礼,晋封王爵,推心任用。(《清实录》)

于是,八皇子允禩便成了四总理事务王大臣之首。

隆科多是在康、雍两朝交替之际起着特殊作用的人物。

他身为皇亲国戚,担任理藩院尚书步军统领,提督京城九门,又是抄听康熙帝遗命的唯一大臣。

朝廷政局的动荡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隆科多对刚登基即位的信新君王的态度。

如果他站在与雍正帝敌对的立场上,从舆论与军事实力方面帮助贝勒允禩一伙,则必然大大增加雍正帝登基即位后时局的复杂性。

因此,雍正帝必须把隆科多紧紧地抓在手中。

隆科多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是雍正帝拉拢隆科多的第一步。

皇十三子允祥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对雍正帝来说,要想安稳地当皇帝,除去扼制政敌,稳定时局外,还必须抓好人事权和财权。

选择和奖惩官吏的人事权,他认为应是皇帝本人来掌握,而国家财政大权,就得交给一个可靠的人。

这个任务他交给了十三阿哥允祥。

雍正帝一贯标榜自己从不结党营私,“兄弟之内亦并无私相往来之处”(《清实录》)。

他在众多的皇兄皇弟之中,竟难找到几个同舟共济的帮手。

唯有十三阿哥允祥是个例外。

允祥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小雍正帝8岁。

尽管雍正帝一再称赞他“敬谨廉法”、“公而忘私”,但他这些长处在康熙年间却从未被发现过,以至于到了36岁,连贝子这个爵位都没有捞到。

但到雍正年间却脱颖而出,由一名普通的阿哥一跃而成总理事务王大臣,紧接着又破格封为怡亲王。

究其原因,可能就是雍正帝表彰他的“敬诚直廉”

他和雍正帝的亲密关系,成了他飞黄腾达的原因。

他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后,先是掌握户部三库;接着又掌握户部,这样一来,允祥彻底掌管了清朝的全部财政大权,成了雍正朝最为重量级的大臣和雍正帝得心应手的“内当家”。

四总理事务王大臣中,只有任命武英殿大学士马齐,雍正帝的意思比较含混不清。

马齐虽是康熙朝屡立军功的老臣,但因为康熙四十七年曾经为八皇子允禩说过话,受到过康熙帝夺官禁锢的严厉惩罚。

他倾向八皇子允禩的态度是全朝堂共知的。

笔者揣测雍正帝任命马齐的本意,或为给众人造成新君用人不咎既往的好印象,以安抚文武大臣,稳定时局,或也为拉拢八皇子允禩一派。

无论怎样,从以后事态的发展,可以看出马齐及其他三人的被任命,确实起到了雍正帝所预期的稳定时局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