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见习记者 李斯潼 通讯员 胡大海 德州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乡镇规范化运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镇规范化运行(创新路径多措并举)

乡镇规范化运行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王君 见习记者 李斯潼 通讯员 胡大海 德州报道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作为社会管理最基本单元的村(社区)成为有效社会治理的最前沿。村(社区)级工作规范化运转,在维护社会稳定、化解基层矛盾、防范社会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包含“四议两公开”、基层民主协商、“三务”公开等内容,一直是农村基层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德州市高度重视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以民为本,闯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新路,全面提升村级治理水平。按照“村级工作规范化、民主决策制度化、协商主体多元化、‘三务’公开透明化”目标要求,抓实乡村基层治理,完善组织体系,优化制度设计,创新工作举措,强化典型示范,推进村级工作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全市村级工作呈现出运转高效、科学规范的良好局面。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四议两公开”2.1万余次、村级民主协商活动3.3万余次,解决农村实际问题10.7万余个,以强大的基层治理赋能乡村振兴。

推动政策创制,加强工作指导

聚焦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政策供给力度和广度,支持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指导强化村民委员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自治的矛盾消解作用,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级管理制度和工作运行体系,增强村民自治组织能力,更好地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印发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实施意见》,分层次建立协商制度,规范协商程序,细化协商内容,并对协商内容、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协商形式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建立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推行社区(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将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以清单式、流程化的形式,对社区(村)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分类,进一步明确了村级小微权力边界,实现村级小微权力运行规范化、制度化。出台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职责任务清单指导目录(试行)》,全面梳理明确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工作职责,有效推进了村级工作规范化运转。以县为单位统一修订了《村务公开目录》,及时将群众关注的事项纳入村务公开范畴,创新性聘请第三方全面开展村务公开调查工作,并以县为单位对其调查情况进行反馈,提出整改意见。指导县(市、区)制定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村(居)务公开记录簿,规范工作流程和记录存档。制定了《关于做好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对居民公约和村规民约工作的指导规范,全市所有社区、村完成了居民公约、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工作。

破解问题难点,创新工作路径

针对基层协商民主的“空间”不够大,村级事务公开不尽、不实、不清等突出问题,全面深化改革举措,不断探索民主协商、村务公开新路径。一是以“当面报告”为形式,实行村级事务“面对面”公开。让群众有意见现场提、有疑问当场说,将原来“我贴你看、一贴了之”的单向公开,变为“我说你议大家评”的双向互动交流,变“间接公开”为“直接公开”。二是以“报告—质询—回应—评议”为流程,强化村(居)民自治功能。按照“一述、两问、三评、四定”的程序进行,“一述”,即村委会主任代表班子向全体村民述职;“两问”,即请群众提问、向群众问计,对村民提出的疑问、咨询现场作出解释;“三评”,即对村委主任、村“两委”成员、党员进行评价,评价成绩计入村级千分制考核和党员量化积分。“四定”,即对征求到的问题和诉求,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人、定完成时限。履行程序后对各类事项进行二次公开,变“静态公开”为“动态公开”。三是以“职能部门、包村干部、党员、代表、群众”为参与主体,扩展基层协商民主“空间”。全面推行阳光报告会制度,由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党员和村民(户)代表参加,干部对待提问必须做到有问必答,在会场上由村“两委”成员和县乡派出的专员详细作答,县乡派驻人员监督,变“单向公开”为“多方互动”,走出了一条“干部报告、村民质询、多维监督”的民主协商和村务公开相结合的新道路。

聚焦全面全程,完善工作机制

依托阳光报告会制度,推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断创新发展,改变传统会议式商议方式,充实“党务、财务、事务”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公开内容,确保“四议两公开”更加全面有效。一是变“村务”为“三务三资”,公开内容更充实。阳光报告会在“四议两公开”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公开内容更加充实,涵盖“村务、财务、事务”和“资金、资产、资源”等六项内容。“三务”方面,包括低保基本信息、救灾救济款物明细、村级收入支出明细、发展党员、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等,共明确30项公开内容。“三资”方面,包括固定资产、集体资金使用等6项内容。同时,不管村里的大事小情,只要群众想了解的,一并纳入报告会内容。阳光报告会打破以往公开什么、公开多少由干部说了算的局面,通过当面质询,让村民可以掌握公开内容和公开程度,真正做到让公开不留白,让村民少疑心。二是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商议讨论更详实。推广平原县经验做法,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阳光报告会,村“两委”成员分工等固定内容长期公开;财务收支、政策落实等情况全面公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村级重大事项即时公开,变“结果公开”为“过程公开”,改结果公示为全过程讨论,确保村级事务日常监督、长期监督和随时监督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三是变上级“审查”为下级“参与”,实现监督多维化。阳光报告会通过增加“质询-回应”环节,在事前、事中、事后的每个环节征询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的意见,阳光报告会上村民有疑问可当面质询也可匿名写纸条提问。让村民参与到村庄公共事务的全过程,让监督融入到村庄事务的全过程中,村民得以参与到村庄的大小事务当中,推动了决策参与到过程参与转变。抽调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业务人员参与到阳光报告会的过程中,包括会前的审核,会中的监督和会后的调查等,并对村民提出的相关政策性、专业性问题进行解答,通过第三方的监督让公开更加真实。

强化整改落实,巩固工作成效

村级工作规范运转,离不开“四议两公开”、基层民主协商、村务公开这“三驾马车”,新形势下,只有在创新发展中不断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才能确保村级工作一直规范运转。一是强化问题整改。对村民提出的问题,能当场给群众解释的,当场给群众圆满答复;能当场解决的,当场拍板敲定;对需要制定措施整改解决的,按照“村庄自行解决”“乡镇协调解决”“县级处理解决”三种类型,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确保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开阳光报告会的第一项议程,便是回应上次会议村民提出的问题是否解决,而没解决的问题,要向村民交代为何没解决,并详细介绍该问题的解决计划。二是搭建监督平台。搭建线上监督平台。以平原县为试点,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实现视频终端全覆盖,实现县镇村实时互动监督。依托“灯塔-党建在线”实现村务网上公开。搭建线下监管平台。成立联合督导组,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30%的比例随机开展现场督查,并采取电话回访、座谈了解等方式进行跟踪问效,先后对报告内容、政策答复等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督查整改落实。三是开展专项督导。深入开展专项调查督导行动,结合扫黑除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对村级工作规范化进行暗访检查。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村务公开、“四议两公开”、村(社区)“牌子多”集中整治等检查暗访80余次,聘请第三方调查测评,结果汇总后形成通报,及时反馈有关县市区,督促整改落实。四是纳入考核指标。将村级工作规范运转会作为乡村振兴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村级班子星级考评的重要内容,与评先树优、报酬发放直接挂钩。同时,将各乡镇每季度组织报告会情况的督查评分,计入乡镇考核总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