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1.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保的角度理解噪声的定义;

2.知道噪声的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及方法;

3.了解超声和次声及其在生活和技术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噪声的来源

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

(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音,也称为噪声

2.噪声的来源

(1)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2)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3)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

(4)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要点诠释:

噪声和乐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看属于乐音,但是从环保角度看属于噪声。如:悠扬的歌声,从物理学角度属于乐音,但是如果在晚上听到这样的歌声,影响了人们的休息,从环保角度就属于噪声。(也就是只要影响人正常学习,休息的都叫做噪音)

要点二、噪声的危害(了解)

1.噪声的强弱等级

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响度)的等级。0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噪声的危害(了解)(1)>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2)>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3)>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要点三、噪声的防治的三种途径(重点)

1. 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声源处)

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设备,或架一些消声装置;如:在声源处加防护罩、在内燃机或摩托车排气管处加消声器手枪消音器

2. 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传播过程中

用隔音或吸音材料把噪声声源与外界隔离开;如: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人耳处

戴防噪声耳塞、耳罩、防声头盔,或用手指塞住耳朵等。

要点诠释:

(1)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2)噪声的减弱我们常常采取“隔”、“吸”和“消”的方法。如隔声墙、剧场墙上的吸音小孔、机器减震等。

要点四、超声与次声

1.可听声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做可听声,它的频率范围通常20~20000Hz。(每秒振动20—2万次)

2.超声(重点)

把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超声。

3.超声的特点和应用

(1)特点: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

(2)应用:声呐、B超、超声波碎结石、超声波清洗零件、超声波焊接

①回声定位:超声波碰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② 声呐:向水中发射各种形式的声信号,碰到需要定位的目标时产生反射波,接收反射波并进行信号分析;处理,除掉干扰,从而显示出目标所在的方位和距离

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测声速(八上物理噪声)(1)

B超:观察母体内的胎儿。

大学物理实验超声波测声速(八上物理噪声)(2)

4.次声(了解)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5.次声的特点和危害

(1)特点:没有什么障碍物能阻挡它;传播过程中很难被介质吸收,能量损耗少。

(2)危害:①能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遭到破坏;②破坏人的平衡器官的功能,会产生恶心,晕眩、旋转感等症状,严重的会造成内脏出血破裂,危及生命。

(3)采取的措施:尽量防止次声的产生;尽量远离次声源。

(4)应用:①利用它的破坏性,如制成次声武器。②制造次声驱蚊器,用于防止蚊虫叮咬。

要点诠释:

(1)声音在产生时可以携带一定的信息;声音的音调、音色、响度也可以传递一些信息;声波被反射时,回声可以传递信息。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超声波这一特点尤为显著。超声波传递信息(B超,声呐探测),超声波传递能量(清洗零件、超声波碎结石)。

讨论环节:

1、你还知道哪些声音传播信息或者能量的例子呢?请举例说明

2、电影中人的声音吼破玻璃杯、窗户等情况真实存在吗,为什么?

3、减弱噪音的三种方法,你还记得吗?

感谢关注、评论、收藏、转发。有任何问题或建议,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持续免费分享干货,未完待续……

,